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利用我国大陆地区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西藏、青海除外)1985-2005年间的数据,采用Panel Data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对外贸易对我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为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对我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区域的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着较大差异。FDI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其次,对西部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贸易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其次,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相对中西部较小。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我国27个省市的46家城市商业银行2007-2016年度数据,从客户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两个维度考察其对资产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授信策略的时滞性,比较了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城市商业银行贷款集中现象的差异,探讨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集中度对资产质量具有负面影响,其中客户集中度的影响比较显著,行业集中度仅在东部地区存在显著性影响;贷款集中度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不同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其贷款集中度对资产质量的影响程度不一致,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行业集中度对资产质量具有强烈的负面影响;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偏好较激进,贷款集中度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较大。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谭本艳 《北方经贸》2007,(11):30-31
FDI与对外贸易对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着较大差异。FDI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其次,对西部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贸易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其次,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相对中西部较小。  相似文献   

4.
文字利用2003-2008年度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对OFDI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OFDI反向技术溢出效应,但该效应均较小;二是东部地区制约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三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制约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在提高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过程中,资产及其增值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城镇居民资产财富效应的研究,可以有效反映资产对我国城镇居民财富的带动作用。文章从了解财富效应的含义入手,结合财富效应的多种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并通过了解对我国城镇居民财富效应研究成果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理论方面探讨了住房与家庭风险资产选择的影响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四点发现。 第一,住房净财富促进了家庭对风险资产的选择,表现为“财富效应”;住房财富比抑制了家庭对风险资产的选择,表现为“挤出效应”。 第二,“财富效应”通过提高资产配置的分散化程度以及对风险厌恶的容忍度,促进对风险资产的选择;“挤出效应”通过提高非流动性风险以及降低对风险的容忍度而降低对风险资产的选择。 第三,正规住房负债促进了家庭对风险资产的选择,非正规住房负债抑制了家庭对风险资产的选择。 第四,住房负债通过影响家庭财富水平进而作用于风险资产选择;正规住房负债提高了家庭财富水平,促进了其对风险资产选择;非正规住房负债降低了家庭财富水平,抑制了其对风险资产选择。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2005—2012年间的信息消费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居民的信息消费整体水平及边际消费倾向均差异明显,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地区差异效应和时间差异效应较大。针对研究结论,提出改进建议,以缩小差异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了解东、中、西部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区域差异,文章使用省际面板数据建立了这三个地区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边际消费倾向由高到低的地区分别为东、西、中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消费水平依次递增。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我国28个省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对我国整体以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工资差距效应和工资溢出效应,结论表明FDI增加了我国内外资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对内资部门的工资溢出效应不显著。分区域来看,FDI显著增加了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内外资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但对于西部地区的工资差距不具有显著影响;FDI对东部地区内资部门的工资水平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对中部地区内资部门的工资水平溢出效应为负,对西部地区内资部门的工资溢出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庭住房自有率达90%,住房资产是中国家庭资产的主要形式,房价上涨,家庭财富增值,但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拉动作用非常小,只存在轻微的“资产效应”。住房资产有消费、投资、抵押等多重属性,住房资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在无房、一套房与多套房家庭之间具有显著异质性。无房家庭“为购房而储蓄”抑制了消费;一套房家庭住房表现为消费属性,变现可能性低,表现为未兑现的财富,对消费的影响非常有限;多套房家庭住房投资属性强,其对消费影响显著高于一套房家庭。房价上涨并不能刺激我国消费,而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是根本途径,在住房进入存量市场时代,应引导居民合理配置资产,稳定房地产市场,满足不同层次的家庭需要,推动金融市场创新,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立足产业划分角度运用代表性税制法对我国各地区流转税税收能力与税收努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我国东、中、西部流转税税收能力与实际税收收入的增长中税收努力做出的贡献东部分别为1.12%与1.08%、中部为-1.28%与-1.31%,西部为4.49%与4.69%.(2)流转税税收努力最高的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低.税收能力则是东部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3)东、中、西部流转税税收能力与税收努力在均值与中位数上都存在显著差异.(4)2012年的营改增试点政策对试点省份流转税税收能力的增能效应是存在的,但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张梅  章胜一 《商场现代化》2007,(13):329-330
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协整分析,表明这三大地区的技术创新并不存在收敛性,而是体现出动态的共同趋势。并且,这种协整性仅仅在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而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无论是与西部地区还是与中部地区,均不存在协整性。因此,从根本上而言,中西部地区要接收东部地区的技术扩散和溢出效应,需要从制度、观念、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提高,这样才能促进三大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1984—2013年30年的外资与外贸数据,使用面板协整等面板时序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以及全国水平的外资与外贸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以及全国水平的外资与外贸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从长期来看,全国层面和东部地区外资与外贸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资与外贸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可以得出外资对外贸有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差异明显,东部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西部次之,中部最小。  相似文献   

14.
郑月明  王伟 《商场现代化》2007,(34):290-291
改革开放以来,流入我国的FDI规模迅速增长,而近年来就业日益成为中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为横截面单元,利用各横截面单元1985年~2003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进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FDI对我国不同地区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就业影响是有差异的。FDI对于东部地区的就业效应要小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直接投资通过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规模和国内储蓄直接增加了我国国内资本积累;通过挤入/挤出效应影响我国国内资本规模。本文首先对FDI的直接资本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然后采用1991-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我国总体以及东、中、西部地区FDI的资本挤出/挤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在我国总体样本、东部地区存在中性效应;在西部地区只通过其滞后项影响国内投资,资本效应为中性;中部地区挤出/挤入效应不明确。此外,东部FDI对地区资本存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则对当地资本形成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西部地区FDI转化为国内投资速度慢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6.
王文杰 《价格月刊》2016,(10):11-14
自1998年我国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改革以来,房地产投资比重持续增长,房价始终处于上涨态势,导致房价收入比过高.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边际消费倾向持续下滑、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落后于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高的现状.一方面过高的房价通过“实现的财富效应、未实现的财富效应、流动约束效应、信心效应”等渠道刺激着城镇居民消费,另一方面过高的房价又通过替代效应、预防性储蓄效应、财富再分配效应、消费信心效应等渠道抑制着城镇居民消费.总体而言,房价上涨过快、过高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应通过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引导民众树立合理消费理念、科学推进城镇化等措施,减少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先玲  王彦 《商业时代》2012,(22):12-14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城镇化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但是中国城镇化进程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针对中国同时存在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和"用工荒"的现象,文章基于各地区农民收入结构数据,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区差异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东部地区劳动力专业水平高于其它地区,中部、西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劳动力转移潜力。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促进中部、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1998~2010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别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分组层面研究了贸易开放对我国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出口开放、进口开放都会显著地扩大我国劳动力工资差距,但同时也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出口开放在东部地区会显著的缩小劳动力工资差距,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会显著的扩大劳动力工资差距;进口开放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会显著的扩大劳动力工资差距,在西部地区则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FDI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挤入挤出效应,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总投资模型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了FDI对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国内投资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存在挤出效应;对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存在着显著的挤入效应;而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效果不明显。文章最后分析了实证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宋成一 《江苏商论》2010,(10):147-149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造成地区发展失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高层次人才分布的地区失衡,若不及时调整,孔雀东南飞现象会加剧地区的发展失衡,本文深入分析了高层次人才地区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