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盘油田经过多年的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此外临盘采油厂所管辖的区块油层复杂、为小断块、多层系的油田,随着开采程度的提高,地层能量逐年下降,井筒技术状况日益恶化,偏磨、腐蚀和结蜡等因素造成油井频繁躺井,给稳油增产带来了很大压力。因此对躺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控躺井措施,已成为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2.
文13-侧356井是中原油田为了挖掘文13断块剩余油,提高老油区产量,而部署的文东盐间高压区块第一口深部套管开窗侧钻井.针对该井侧钻位置深、地层可铀性差、文九盐非段不易侧钻、地层压力系数高、施工泵压高、裸眼段长轨迹不好控制等诸多难点,施工中从套管开窗工艺、侧钴及井眼轨迹控制、钻头优选、钻井液优选、完井等几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原油田的生产开发过程中,随着原油开采过程的不断深入,受井下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井控安全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采油一厂井控装置的高压测试系统已处于试压范围小,操作流程复杂,功能不完善,保压精度低的初建阶段,已无法满足当前井控作业的生产需求,我们准备工具队作为采油一厂井控装置的试压重地,为将更加科学化、简捷化和安全化的压力测试技术理念落到实处,组织技术人员对高压测试系统工艺流程进行大力的改进与完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试井是在油水井生产过程中研究油层动静态参数的一种方法,油田开定后期,不稳定试井易于开展,取得的资料较为可靠.利用试井解释取得的各项地层参数,可以了解开发过程中油层的动态变化,确定单井合理的工作制度,选择措施井,为定量管理油水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不断深入,大斜度井、深井、多层小卡距井逐年增多,分注井数、分注级数、测调工作量逐年增大,对分注工艺测试效率和监测注入参数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油田注水开发中主要是应用偏心配水器来完成分层配注的需要。但是偏心配水器在油田实际应用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可以在井下各种复杂环境下可靠而简单的实现精细化分层配水需要,引进了全新的水井分层配水技术:同心可调配水器。彻底解决了原有偏心配水技术固有的缺点,可以适应各种井下复杂井况。  相似文献   

6.
吉林油田双坨子地区和长岭地区是两个已探明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的区块。具有深浅层多套烃源岩器系.几十个其层分布在几百米至4000米之间.需要封固段的井段长达3500多米。2005年在双坨子地区开发四口井取得突破性进展,固井质量全部优质.同时在长岭地区长深等井的开发,获得了良好的天然气资源显示划为该地区的深层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增加了信心。因此相应的固井技术研究工作十分重要.针对吉林油田深层气井的固井难题,施工工艺上采用分级固井、平衡压力固井,同时对水泥浆的性能进行优化.收到更好的效果,为吉林油田气井的勘探和开发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董霞 《科技转让集锦》2012,(15):151-151
地层压力是油田开发中的灵魂。合理的地层压力是油田保持旺盛开发生产能力的基础,杏北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地层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年来有些井的地层压力变化异常,影响外报率,本文分析了影响地层压力变化的因素,从而对测试中出现的地层压力变化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自动化系统在我国油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南堡油田作为渤海湾一颗冉冉升起的新兴油田也开始进行自动化改造以满足数字化油田发展的需要。在南堡油田自动化改造中,油井的监控是其重要的一环,通过对采油井的分析和采用井口自动化系统,使南堡油田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采油井井口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和发展方向,以及南堡油田各类型采油井所采用的井口自动化技术。另外,还就南堡油田采油井井口自动化系统应用中得到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油田开发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但经过多次高强度的开采,逐渐形成了异常高压、多压力层系共同存在以及迪亚高渗的局面,给老油田开发后期的开采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因此,将从老油田开发后期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对后期精细开采固井技术进行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胜利海上油田的开发已有30多年,伴随着油区的深度开发及井型的多样化,海上油田固井技术人员也探索着适合不同地层特点及不同井型的固井技术措施。老区块埕岛油区拥有相对稳定且有效的固井技术及配套工具,而地层复杂、固井难度相对较大的青东油区,固井技术及工具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萨北开发区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于2006年10月份投注聚合物后,驱油效果明显,增油多,综合含水下降幅度大,目前该区块处于含水低值期稳定阶段。但是,随着注聚时间的延长,聚合物注入体积的增加,部分注入井注入压力高、注入量下降,这不到方案设计要求,严重影响了区块的开发效栗。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萨北开发区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对9口注入井采取了表面活性剂解堵,措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注浆井堵塞原因及表活剂解堵的作用机理,并对二类油层开发效果的改善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贺罡 《中国市场》2011,(6):114-116
油田技术服务是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为其提供的工程和技术服务的总称。油田技术服务标准定义包括5大板块32项服务,5大板块即物探、钻完井、测录试、油田生产和油田工程建设。针对上述板块,本项研究主要针对钻井液技术服务、油田环保、油田特种设备检维修、油田防腐等几项业务重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提高油田固井质量的施工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玉福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254-255
随着石油企业勘探开发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规模的不断壮大,油田固井技术的推广运用有效促进了我国油田固井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但是目前形势下,加强、改进油田固井技术仍有必要,结合我国油田固井技术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油田固井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实际油田固井施工技术运用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是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针对萨北开发区北三西西块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层非均质性强,部分注入井注入压力低,井组间含水差异大,为了控制低效无效循环,促进油井均匀受效,选择油层厚度大、注入压力低、平面、层内矛盾突出的17口注入井进行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本文总结了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技术的特点,提出了选井选层方法,注入井剖面得到明显改善、采油井取得增油降水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油田深层固井技术有利于天然气的开采和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但是生产实践表明地层压力和地质情况对油田深层固井技术的实际运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油田深层固井技术的各种难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给出了油田深层固井技术有效运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亚速尔哲别油田小间隙高压盐膏层尾管固井实践和应用中,一系列钻井液和钻井工艺配套措施,保证套管顺利下到位。通过水泥浆体系的优选,悬挂器的选择和应用,多种固井工艺的应用,克服高压、易漏、间隙小等困难,顺利完成3口井的固井施工。  相似文献   

17.
陈南稠油热采井主要采用高压充填防砂技术。该技术是将防砂砾石——石英砂一次充填至油层空间;同时充填滤砂管与套管环形空间,经高压一次充压结实,形成高效能、大半径的挡砂屏碍。针对陈南油田稠油区块热采井的防砂技术改进,提高了采液强度,延长了防砂有效期,确保了防砂效果,为该区块井的正常注汽和投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驱油技术作为挖潜剩余油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逐渐成为了一项成熟的驱油技术,随着萨北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由于井距过大,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较低,以及过渡带的特殊性等诸多原因,决定了该地区进行聚合物驱对井网井距有特殊要求。合理的井网井距是聚驱开发的基础和前提,井网井距的确定必须最大程度地适应油层地质特点,提高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为使该区域聚合物驱能达到更好的开发效果,利用精细地质研究及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在以提高最终采收率为前提,综合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单井注采能力、后期调整的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对比优选。通过对合理注采井距及井网方式的研究,为进一步拓宽特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挖潜思路,及改善过渡带地区的开发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子北采油厂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属于典型的低渗透率、低丰度、低产、高含水的“三低一高”;油藏,由于低渗透油田的客观地质特点,造成了开发过程中的诸多突出矛盾。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已开发老区块措施增油潜力逐年变小,选井选层也越来越困难;新投产区块有效含油厚度越来越薄,储量丰度越来越低,油层物性逐年变差。从而导致了低产低效井逐年增多,已成为制约子北采油厂开发整体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子北采油厂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低产低效井的定义,并对低产低效井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深入系绞地分析了不同类型低产低放井的成因,提出了通过压裂、堵水、转注、关井、捞油、吞吐治理低产低效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高压充填工艺及其应用情况,提出了高压充填过程中的砂体状态模式。经应用表明,该工艺能够较好地解决疏松砂岩油田的地层亏空问题,防砂成功率高,有效期长,能够适合油井各个阶段的防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