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动态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方法测算出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及其最低下限,并从其截面数据得到的时间序列数据结构进行动态的测定,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综合考虑,最终得到客观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数据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难题在于:如何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在参考国外学者测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探寻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测算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方法,并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3.
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目前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低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低保人员家庭收入难以核实等问题。中央应加大对地方低保资金的投入力度,健全低保工作机制,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最低保障”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线”。从1993年上海市首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算起,已经有13年的历史了。从2003年起,全国城市低保支出就稳定在150亿元以上,低保对象稳定在2200万人上下。目前,我国所有城镇以及部分农村地区都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镇,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  相似文献   

5.
由于经济制度的转型和社会政策的变化,近些年出现了很多新型城镇贫困人口,针对这个问题,我国建立了最低工资标准线、失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这三条保障线;其中,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作为"最后一道安全网"对于解决城镇贫困人口最基本的生活问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城镇低保体系逐步显露出了一些弊病,通过分析这些弊病得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ELES模型认为居民消费的八大类产品之间具有相当程度的替代效应,八大类商品相互做替代工具,由此估计出来的最低社会保障线相应偏低,对ELES模型进行相应的更改,得到没有替代效应的最低社会保障线,再对两模型进行融合,根据不同的依据分别取一定的权数,可以得到比较适合的最低社会保障线。  相似文献   

7.
货币长期超经济发行造成的高通胀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考验,而居民收入的财富水平的碎片化存在,使得高通胀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威胁。因此,选择中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消费构建幸福价格指数,并运用此指数加强市场调控和最低生活保障线调整,是价格工作服务大局的重要创新和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8.
城市贫困人口现状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贞琼 《计划与市场》2002,(4):40-41,30
根据世界银行对贫困人口的定义,它是指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标准的能力或低于生活水准的生活状况。在具体操作上,人们常常以货币为单位进行测量。城市贫困人口一般指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人口。如,武汉市以原有的七个老城区常住户籍非农业人口且月人均收入195元以下的人群为贫困人口。与农村贫困人口相比,城市贫困人口的分布相对集中,且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一旦失去工资来源,他们的生活将难以为继。相对而言,城市贫困人口比农村贫困人口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一、城市贫困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城市贫困人口主要由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9.
最低生活保障审计应当在思维观念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加快转型,审计工作必须从重点关注资金安全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面审计转变.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全面审计主要包括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执行效果、最低生活保障的财政投入、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等方面的审计.为实现审计的有效性,应注重审计手段与方法的创新,强化结合性审计,发挥审计部门整体协作效能.  相似文献   

10.
数字     
《WTO经济导刊》2011,(2):17-17
1月4日,铁道部表示,确保“十二五”实现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职工工资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年均增幅10%以上。加快推进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职工住房困难基本得到解决。“三不让”工作进一步深化,扶贫帮困机制更加完善。加大生活线、文化线、卫生保障线建设投入,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铁路行业的凝聚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加大投入、拓展内容、提高标准、完善措施,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活每年都有新变化。要认真落实原有民生工程部分项目的扩面提标及工程建设任务,将全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提高到860元,保障人数增加到18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单位实现全覆盖,参合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建成231个标准化卫生院、2500个示范村卫生室和20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现有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切实抓好新增6项内容的资金配套、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神经网络进行粮食最低收购定价预测分析。由于没有2016年的相关数据,而要预测2017年的指标数据,单纯的计量经济模型已经无法解决。神经网络是一个智能算法,综合考虑多个影响因素,得到了想要的预测结果。用两种方式进行预测,一方面用时间序列的趋势项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另一方面用上一年度的指标数据以及种植面积数据作为输入,最后输出2017年的最低收购价数据,最后得到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预测区间分别为[119.515,125.972]和[143.007,153.677]。  相似文献   

13.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突发灾害与疫情期间人民生活物资供应的保障线.货流作为生产要素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理解区域生产消费联系与灾疫后地方重建与经济恢复提供一种特殊视角.基于此,本文挖掘一站式物流服务平台上的货运大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与R语言统计分析,对新冠疫情前后长三角城际货运时空网络演化规律及驱动机制进...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城市到农村、保障水平从低到高、制度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当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是构建理念存在偏差、保障对象界定不准确以及保障标准确定不科学等,以保基本、广覆盖和可持续为基本原则,我国应加强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制建设,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以推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直接支出法和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对老年人的生活成本进行测算,得到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年龄的老年人生活成本。该成本是一个年度的静态的成本,为了能够对年度的成本进行更新,提出老年人生活成本标准消费系数的概念,目的在于利用这个标准消费系数和每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年度调查数据,对老年人的生活成本进行年度更新。据老年人生活成本标准消费系数,老年人的生活成本是家庭人均成本的1.9倍左右。需要尽快完善城乡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养老保险的筹资力度,弥补其生活支出的不足,并在减贫和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中考虑老年人的额外支出,以期有效改善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直接支出法和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对老年人的生活成本进行测算,得到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年龄的老年人生活成本.该成本是一个年度的静态的成本,为了能够对年度的成本进行更新,提出老年人生活成本标准消费系数的概念,目的在于利用这个标准消费系数和每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年度调查数据,对老年人的生活成本进行年度更新.据老年人生活成本标准消费系数,老年人的生活成本是家庭人均成本的1.9倍左右.需要尽快完善城乡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养老保险的筹资力度,弥补其生活支出的不足,并在减贫和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中考虑老年人的额外支出,以期有效改善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一、2007年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全民低保"进入攻坚阶段自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起,到2007年7月底,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累计支出145万元,人均支出水平92.49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7.6万元和17.5元;已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粮食最低收购价是否具有合理性,以2006年~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相关数据为样本,建立超效率DEA模型,得到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合理定价范围为每公斤1.36元~2.50元。同时根据超效率DEA模型的超效率值,对"十二五"期间国家公布的小麦最低收购价进行了合理性评价。基于影响小麦最低收购价的6项指标数据,利用Matlab软件,分别建立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得出了2017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19.
程聪  李超 《品牌》2014,(12):67-68
近年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越来越成为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人们在讨论制度的落实情况的同时,也希望能够看到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本文从吉林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背景和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出发,着重探讨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资金管理、保障范围以及可以改善的配套服务等。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新形势下地方政府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发挥社会安全网的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设计了地方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地方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绩效可以通过绩效评价定量指标体系和定性指标体系来反映。定量指标体系从客观的角度上反映地方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绩效程度,定性指标体系是用主观指标体系来反映人们对地方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评价。我们可以将定量指标评价值和定性指标评价值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评价差距的原因,地方政府及时对最低生活保障的具体政策措施、财政投入、动态管理的思路进行改进、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