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文化建设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构成要素。返乡精英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力量,是乡村文化繁荣的必然依托。文章以安庆市域为一个研究单元,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第一手数据,从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文化精英依赖认知度、返乡精英的社会影响力、返乡精英文化建设的社会认同四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精英依赖;并从群体与个体两个角度对返乡精英的带动效用进行评估。得出由于文化建设具有难以剥离以政策红利或政府直接投资的公共产品供给的性质,返乡政治精英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对乡村文化分类分层实施保护,注重提高农民文化保护的自主意识,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营建良好协调的村庄文化,增强文化建设,提高村庄综合竞争力,我们总结了近年来我镇村庄文化建设的做法与经验,深入分析存在的艰苦与成绩,发展村庄旅游,是城乡兼顾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村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苏媛 《农机市场》2023,(1):37-40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社会发展之下,人们的保护意识不断淡薄之下,很多先进保护措施没有全面的应用,很多的文化载体逐步被破坏,乡村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失衡的问题。建设好乡村文化,需要激发文化主体的创新活力,重塑与创新文化发展的载体,协调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后税费时代的乡村治理面临着治理内卷化的风险与挑战,以权力结构的视角审视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可以发现乡村治理正在经历着从想象共同体到利益共同体的演变。通过对我国乡村治理研究与实践的回顾,可以发现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着三种权力模式:宗族式治理模式、公司型治理模式以及灰色化治理模式。这三种治理结构中暗含着“体制内”精英与“体制外”精英的“合谋”与“博弈”,包含着精英结盟与精英俘获的权力格局与权力运作模式。伴随着传统乡村熟人社会行为逻辑的消解,乡村治理的支配规则正在由传统礼俗与规范向经济理性转变,而乡村治理中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也正在由想象共同体转变为利益共同体,最终导致乡村治理的内卷化。  相似文献   

5.
冉孟荣 《商》2013,(16):323-323
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观念和制度等原因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往往被忽视或者歪曲,现实中,乡村文化建设面临文化建设主体缺失,乡村文化建设后继无人,文化产业开发不足,农民文化需求满足度低,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等挑战;需要通过劳动力就地转移,留着乡村文化建设的根本,做大乡村文化产业,加强资金支持力度等措施来合力推进建设乡村文化。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谋洲 《商业时代》2008,(15):87-89
乡村特有的文化传统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开发特别是游客进入无疑又会对乡村文化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只有大力宣传乡村特色文化的价值,充分利用利益机制,积极寻找旅游地农民和游客兴趣的结合点,强力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充分发挥乡村社区和乡村旅游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对乡村旅游经营的调控和监管,才能促成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文化要先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需要正确认识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借鉴成功做法,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度挖掘,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好乡村文化的应有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张胜前 《商业时代》2012,(27):21-22
公共性是人与人之间共在共处、共建共享的特性,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公共性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机制保障。社会发展与巨变引发乡村文化价值冲突和认同缺失,乡村文化"公共性"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遭遇着消解的命运。理性面对和科学研究乡村文化"公共性"消解现象,探索和研究乡村文化"公共性"再造的意义及其原则,成为当代中国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乡村的文化程度较城镇来说普遍比较低,而农村的文化的建设作为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在其发展和建设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使得我国的社会文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今,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农村的文化建设也逐渐被重视。但目前来看,农村的文化建设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拳文就基于如今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给予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乡规民约是传统乡村的一种社会自治文化。应根据国家法对其进行规范,采取有效的执行与监督手段,并以公共精神为核心培育民众有序参与自治,使乡规民约作为国家法的有益补充,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乡村治理向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转变,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重要举措。新发展阶段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着乡村数字化治理人才与设施受限、部分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乡村文化作用发挥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均衡等困境。因此,提出加强乡村数字化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和服务能力、重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城乡协调发展、综合治理乡村生态环境的路径建议,确保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推进。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具有巨大的需求与潜力,这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乡村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依托和载体,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资源,是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目的是要促进两者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宣汉县基层自治组织的实地调查,系统阐述现代乡村基层治理与促进乡村整体振兴目标的紧密关系,分析反映出现阶段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现实背景推动下,基层干部如何引领当前乡村社会治理改革过程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总结提出关于完善加强基层干部民主自治的组织队伍能力建设等的举措,帮助在我国早日实现中国乡村社区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小农思想一直桎梏着人们的头脑,商业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居于边缘。改革开放以降,特别是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广大农村商业文化的缺失日益成为乡村治理的一道难题。因此,考量如何在乡村治理中培育商业文化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面对中国广大乡村的民生凋敝与文化衰败,一大批知识分子走进乡村,发动了乡村建设运动。他们从教育着手,进行乡村文化改造,以求复兴农村,振兴中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然不可能取得完全的成功,但他们对农村、农民问题的关注与重视,倡导知识分子乡下与农民相结合的精神以及培育“新农民”的重要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性和开创性,即使在今天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的新型旅游形式。本文试图通过对乡村旅游建设行为内涵研究和乡村旅游建设行为特色化概念的内涵解析,明晰文化嵌入是提升乡村旅游层次的内核,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升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9,(16)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明确了要建设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的乡村战略任务。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迫在眉睫。乡村旅游品牌化作为乡村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推进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和振兴乡村的重要职责。针对现阶段山东省聊城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关人员应当做好乡村旅游品牌调研,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完善聊城市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的重大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文章在梳理了甘肃乡村文化具备的历史性和世界性、地貌多元性和生态多样性、民族性和民俗性等方面的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甘肃乡村文化振兴面临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内生动力不足、文化与产业融合度不高、乡村文化元素开发不够、乡村文化生活单一等方面的挑战,从四个方面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思想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乡村文化与产业融合助推乡村富裕、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丰富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文化是指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人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包括有形的文化事物和物质,如住宅、劳动工具、生活用具、服装、艺术品等。它还包括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在该地区广泛继承和承认的习俗、乡间道德伦理、乡民信仰、特有的语言、艺术等。参与乡村旅游,主要是体验乡村独特的民俗风情,领略乡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因此,独特的农村地区的复兴与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发展乡村旅游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5,(1):9-11
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发展迅速,我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打响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意义重大。溱湖风景区多年来重视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他们挖掘乡土资源铸造品牌,建成了"湿地公园"、打响了天下第一会船、做靓了古茶观赏节、唱红了苏中周庄、建设了云海温泉、推出了溱湖八鲜、做优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营建了水乡佛国。近年来,他们通过明确定位、高位规划;加强投入、完善基础;品牌组合、放大效应;加大宣传、强化影响;创建品牌、全员参与等一系列有效举措,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品牌建设之路。溱湖风景区的乡土化、整体化、生态化、多元化、产业化给人以深刻地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