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我国人口因素变动对贸易差额的影响,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由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和劳动力流动所形成的低劳动成本构成我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使得加工贸易迅猛发展,产生大量贸易顺差;人口抚养负担下降,导致储蓄增加,有利于形成贸易顺差;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促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刺激出口;同时员工技术吸收能力增强,扩大了企业进口需求。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低劳动成本优势将消失,而人力资本将成为新的比较优势,该比较优势下形成的贸易结构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  相似文献   

2.
以"四普"和"五普"数据为依据,利用人口密度、人口再分布指数、区位商、Lorenz曲线、人口集中指数等指标和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十年来,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的空间变动呈现三个基本特点:市际差距进一步扩大;空间分布不稳定,变化幅度大;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化程度加剧.引起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空间分布及变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四普”和“五普”数据为依据 ,利用人口密度、人口再分布指数、区位商、Lorenz曲线、人口集中指数等指标和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 ,十年来 ,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的空间变动呈现三个基本特点 :市际差距进一步扩大 ;空间分布不稳定 ,变化幅度大 ;空间分布不均 ,集中化程度加剧。引起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一直是以压低劳动力成本换来价格优势求生存。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和实施,让其感到了实实在大的成本压力。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劳动壁垒"正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下一个路障。中国制造业必须重新定义自己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这是实现国家和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人口转型背景下,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实现人口红利从"成本效应"到"技能效应"的过渡是应对劳动力供给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冲击,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手段。理论层面上,在质量异质性理论框架中纳入城市劳动力供给因素,剖析了人口结构转型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刻画出了"成本效应"和"技能效应"两大作用机制。本文构建出地级市层面涵盖人口流动因素的城市劳动供给指标,与高度细化的企业—产品—目的国层面数据进行匹配,构造出城市—产品—目的国这一细化的高维面板数据并据此进行研究。基准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劳动参与率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促进作用;用工成本的上升会削弱这一正向效应,表现为"成本效应";人力资本的上升则会增强这一正向效应,表现为"技能效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加工贸易、出口关系持续性、超级城市、城市产业政策以及多产品企业行为因素后仍保持了高度稳健;在企业层面给出了同样稳健的经验证据。本文的结论不仅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这一新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变动之谜",而且意味着在人口转型背景下,要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需要更多着眼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劳动力技能的提升,实现人口红利从成本到技能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其中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但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日益减少.首先利用建国以来人口结构相关数据制作人口金字塔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预测,然后利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4年~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研究了劳动参与率、就业率以及劳动力工资、劳动力资本成本等问题,指出我国劳动力供给量正在且会继续下降,劳动力成本正在且会继续提高,由此带来人口红利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7.
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就业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双下降,导致劳动力成本不断增长,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现存的问题、引起问题的成因、解决问题的途径等三方面进行阐述,深入分析劳动力成本增加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通过动态管理岗位职责及人员配备、科技变革、提升员工素质等渠道突围,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人员需求与人工成本控制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1人口结构的转变:长期趋势的开始 从加总的水平上考察,在给定人口数量的情况下,决定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所占的比重,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又和以前的生育率水平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观察21世纪上半叶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供给趋势变动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劳动力供给总量的边际递减已经发生,劳动力供给绝对数量的减少也将很快出现。迄今为止,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以及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劳动力市场供给不断增加的基本源泉。这不仅形成了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也成为近20年来“人口红利”的主要来源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根据最新的预测,中国人口高峰将在比预期早得多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田雪原 《财贸经济》2011,(7):5-10,135
当前的通货膨胀,属内外结合的复合型通胀。本文提出劳动年龄人口供给变动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以前的总体过剩阶段,表现为劳动力买方市场,工资率被人为压低;第二阶段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越过峰值,但尚未达到绝对数量峰值,劳动力市场由供大于求向供求平衡转变,工资率处于劳资博弈状态;第三阶段是2017年以后,即占比和绝对数量总体短缺阶段,工资率将呈持续上涨趋势。当前处于第二阶段,由于劳动年龄人口供大于求的逐步结束和工资欠账较多,工资率理应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不过要适度,因为总体上还处于劳动力由供大于求向供求平衡转变;更要着眼于实际工资的提升,因为仅仅名义工资的提升是有害的,对通胀治理不利。  相似文献   

10.
修船行业是我国重工业的基础,自经济危机以来,修船企业的营运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控制修船企业的成本极其重要。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根据生产需要,合理安排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力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要途径。根据修船企业劳动力特点,笔者探索了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模拟劳动力数量和产值的关系,以便企业在生产规模变动的情况下,预测劳动力需求,合理安排劳动力,降低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11.
国际比较:我国劳动力成本究竟有多低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劳动力成本的增长,二是生产率的增长。如果劳动力成本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增长率,那么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就会下降,相反,如果劳动力成本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增长率,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就会增强。  相似文献   

12.
对于劳动和劳动力之分,中外学者都有所研究。生产性劳动可分为经营管理劳动、科技劳动、直接生产劳动和后勤保障劳动。前两者为创新性劳动,后两者为常规性劳动。从是否创新的角度,劳动力可划分为创新性劳动力和常规性劳动力。劳动力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可互为转化。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与其活体不可分性、效率发挥随意性和可扩展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劳动力低成本的主要原因在于:薪酬系统不完善、薪酬以外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较低、劳动用工法制环境尚待优化以及观念上存在误区。企业遵守相关的劳动法规,规范组织雇佣、管理员工行为,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大势所趋,劳动力成本的合法、合理的回归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为基础,测算了2000-2008年间可量化劳动力成本的变动趋势,然后基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探讨了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为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态势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河南劳动力的供求问题为出发点,首先对劳动力的供求现状进行描述,进而用劳动年龄推移算法、平均就业弹性法,结合劳动参与率,教育指数对河南2016~2025年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河南劳动力市场大致达到供求平衡的水平,"十四五"时期,供求缺口会变大。笔者预计以这种态势,未来河南劳动力市场将会出现一段供不应求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劳动力参与率的特点、现状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 ,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目前 ,我国劳动力参与率过高直接反映出我国就业压力大等相关问题 ,我国政府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 ,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解决我国劳动力参与率过高 ,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枯竭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如何积极选择有偏技术并重塑发展新动能,是当今中国制造业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最低工资调整作为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外生冲击,从理论和经验上考察其对制造业企业技术选择方向的影响。研究显示,当企业资本和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时,最低工资上升将驱使企业选择资本偏向型的技术进步,其作用机制在于,最低工资上升将改变要素间相对投入价格,企业理性地采用资本替代劳动。本文利用中国区县最低工资数据和全国工业企业调查数据(2000—2013年)验证了这一点。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企业,最低工资影响企业技术选择的结果存在异质性差异。此外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效率,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当前我国出现的大规模“机器换人”现象,并对如何更好地应对用工成本上涨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 劳动关系,这里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从本质上讲,劳动关系也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它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它对生产力有直接影响。劳动关系和谐,主体双方互相合作,生产力就发展,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效益就会提高;反之,劳动关系不和谐,关系恶化,主体双方不合作,生产力就会倒退,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效益就会下降。因此,建立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良好关系,以促进企业的效益提高和社  相似文献   

19.
一、劳动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关系是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足劳动力所有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以实现劳动为实质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直接相关,劳动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直接表现为对以劳动生产率为主要形式的经济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市场》1999,(11):28-30
<正> 劳动力供求状况 一、劳动力供给状况 劳动力供给是考察就业形势的基础。劳动力供给量主要取决于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分年龄组死亡率及劳动参与率。考虑到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差异,我们首先进行分年龄组的人口预测,计算出劳动力资源量,进而以此为基础预测劳动力的供给总量。 以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作为人口预测的基数。因为这一数据有较全面且相对可靠的分年龄组数据,包括人口数、死亡率、劳动参与率等,便于进行准确的预测。根据这一基数测算的情况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