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探讨梁燕君,李晓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于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以市场为激励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成为联系生产和消费者的最重...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具有各国经济现代化的共性,也具有社会主义经济的中国特色。我国大力倡导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实体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管理会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其在信息化环境下面临更多的挑战,因此其应该立足宏观角度分析管理会计的作用,在微观角度推动管理会计的创新,使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发展服务,为推动企业资源合理利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本次论文写作中结合管理会计发展历程总结了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结合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实际情况指出其中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健全管理会计应用的策略,以期能够真正提升管理会计的功能,促进企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质的规定性,它规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量的规定性,明确了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化的程度和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化程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契约关系基础上的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初步建立,但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以公有制(包括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制度特征之一。一提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马上就联想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建设,转换国有制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素质,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也是巩固社  相似文献   

7.
对于公共财政的监督是行使好公民所赋予权利的关键,同时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内容。没有对于公共财政的监督就无法行使好权利,没有监督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更是不科学的。所以,对于加强公共财政经济监督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理念,更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文就针对我国如何完善与加强公共财政经济监督进行坍探讨,从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合同监督管理机制的理性思考大连致诚企业集团杨振华一、市场经济体制下合同监管的目标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同时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概括市场经济的内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两点结论:第一,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中私营与公有应不应平等竞争许一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私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是否应平等竞争,能否平等竞争,怎样平等竞争,已成为人们议论纷纷的话题。平等竞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实现市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报告关于经济方面的阐述,深刻总结了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的丰富经验,对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措施作出了战略部署。其中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不仅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完整构塑再次勾划了明确的蓝图和据以操作的内容。步骤,也较以往有了许多重大的理论突破。应该说,党的十五大形成的这些新突破,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断走向丰富和成熟的标志,对构塑我国未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对于正确确定适应新型…  相似文献   

11.
培养和造就职业企业家队伍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于国松,张秋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它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  相似文献   

12.
刘有源 《计划与市场》1998,(4):26-26,40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元化,是继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是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我们从阶级斗争的战斗硝烟中解放了出来,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我们从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了出来,为转换资源配置方式,深化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科学体制的终结黄倚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容非常丰富,全面,完整,是个科学体系,但其中最突出的、最有代表性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科学体制的终结,它标志着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自我完善为宗旨的经济改革目标的进一步完善和具体化。当我们已比较全面了解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历史与现状及其经验教训之后,为了更好地吸取其有益成份,为我所用,就很有必要在此作一番讨论,以求正本清源,更好地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否相融呢?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这是适应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决定了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一、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1.企业是市场的基本经济单元和竞争主体,确立企业的主体,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问题。在构造市场经济体制宏观框架的同时,必须重塑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 2.企业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5年来,企业改革基本上沿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思路向前推进。《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落实,推动了其他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处理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关系,实现发展观念、经济增长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等四个方面的转变。科学发展观是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石秀和 《财贸研究》1994,5(6):16-19
合作社经济作为一种传统的组织资源,无论是在资源配置,还是在劳动组合方式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都能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容纳。合作经济组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区,从而充分体现出了合作经济在体制转换中的价值。然而,传统模式的合作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也存在不相适应的一面,需要从诸多方面深化改革和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决定性步伐199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决定性步伐,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了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价格和流通体制等方面的重大改革。由于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改革取得预期效果。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体制已经基本...  相似文献   

19.
韩国刚 《商业研究》1995,(12):28-30
体育搭台 经贸唱戏──试论利用体育交往开拓商品市场韩国刚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加紧进行体制的改革,加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过程,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一些体育项目,特别是观赏性、民族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商》2005,(3):29-3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