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金融体系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的特征,所以金融体系风险大,动荡不稳定。金融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金融监管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体系存在很多缺陷,所以有必要对金融体系进行监管。本文将讲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论述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及有效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2.
英国的金融业在英国各经济部门中堪称一枝独秀,著名的伦敦金融城更以其卓著的地位而菲声国际金融业.英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大市场中的显赫地位,使其金融体系对世界上许多国家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英国金融监管体系自80年代以来几次重大的调整,更是各国瞩目的焦点,它反映了金融发展过程中对金融监管提出的新挑战,也代表了国际银行业监管体系顺应潮流变动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3.
建立完善的现代金融制度,高效而且合理的金融监管必不可少.金融监管是实现金融秩序稳定,维护金融体系安全有效地运行,保障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毓姝 《价格月刊》2004,(12):60-61
改进和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直接影响金融企业乃至整个金融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从整个金融监管的体系来看,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应当是全方位的、外在的监管.以维护金融业正常运行的秩序.防止出现系统性或区域性的金融风险,但其监管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金融机构实施审慎经营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王千红  张万朋 《商业研究》2004,30(24):24-27
市场经济条件下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一国的商业银行能否稳健经营与高效运行关系到经济的安全运行与健康发展。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金融也将日益融入国际金融业竞争中 ,金融竞争将进一步激烈并在深度、广度上得以扩展。在这样的背景下 ,研究对银行业实施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探询银行业监管的发展方向 ,引导我国商业银行走出面对金融监管的误区 ,唤起我国商业银行审慎、稳健经营的内生性和积极性 ,无论是对于当前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提高 ,还是对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融创新一直是金融业发展的永恒。金融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但也会带来金融稳定的挑战。余额宝属于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对余额宝的赞成与反对,核心是利益的分配与银行业利益的转移问题。就中国目前金融业发展态势而言,我国需要进一步大力鼓励支持金融创新,摒除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部门利益问题。同时,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创新采取前瞻性的适度监管。  相似文献   

7.
21世纪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传统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介绍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对金融业的影响,以及当前中国金融当局的应对措施。作者认为作为金融创新之一的互联网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应予肯定,但其应该置于金融监管之下,也许可以探讨建立全球性的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8.
存款保险制度于1934在美国最开始建立,其帮助美国成功度过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避免了因挤兑带来的银行业倒闭风潮。存款保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全球已有120个作用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它作为金融体系三大安全支柱之一,与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和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三者合力建立起稳固的金融安全网,维护着金融体系稳定。随着我国金融业深化改革的推进,存款保险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存款保险制度对于商业银行、存款人、金融监管、金融市场的作用和弊端都有哪些,本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吕明敏 《商业科技》2009,(14):367-368
在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之中,金融创新乏力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金融创新是新世纪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开放趋势下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途径。但是,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过程中,由于现实存在的监管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本文提出了监管制度创新的构想,并就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有效途径进行现实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之中,金融创新乏力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金融创新是新世纪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开放趋势下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途径。但是,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过程中,由于现实存在的监管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本文提出了监管制度创新的构想,并就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有效途径进行现实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金融体系制度的运行是国家经济稳而快发展的重要表现,而若想实现金融的稳健运行,金融监管制度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手段,其主要作用在于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转,为金融市场营造一个更公正、公开、公平的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我国金融的对外开放也在日益加大,金融业处在巨大的变革中,而金融监管制度是金融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运行的效率,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也在巨大的变革中。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遭受到严重的损伤。次贷危机不仅冲击了全球金融稳定也给监管体系提出了挑战,集中暴露了现存国际金融体系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必须在研究金融监管历史的基础上,更新监管理念、大力改革金融体系、再造全球金融稳定的框架。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从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不足.这次危机启示中国金融业,必须防范国际全融风险,保持本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这就要求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受和金融危机处理机制,保持金融监管水平与金融创新步伐同步,以保障我国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有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有效的金融监管是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一个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正是进行有效金融监管的必要条件.本文结合金融业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首先阐述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概括,从法律法规、监管方式、内控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金融监管体制有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金融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业务不断发展。在此同时商业银行也顺应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监管变得越来越重要。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也是金融体系的重要部分。在全球化的国际趋势下,金融业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促成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金融风险也在不断扩大。为了保证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减少金融风险的影响,对银行业实施有效监管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手段。在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下,国家经济才能够能够保持的稳健运行。  相似文献   

16.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银行业在世界各国金融业中都占据主体地位,银行业安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对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分析巴塞尔协议Ⅲ出台的背景和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新理念以及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制订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杠杆率机制、不良贷款拨备率动态监管机制等应对国际银行业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现代金融业已经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都显示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后危机时代加强和强化金融监管职能具有重要意义。重塑监管理念、健全监管机制、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是进一步改进金融监管工作的关键,以此达到金融风险的有效防范和化解,实现金融业安全稳定和良好运作秩序的金融发展目标,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化,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日渐重要,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业的组成部分,在整个金融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银行业核心竞争力,成为银行业税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税收负担问题是税收政策和制度的核心问题,因此,对银行业税收负担问题进行研究意义重大。通过比较四大传统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对我国银行业当前的税负状况进行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新常态增长的情况之下,我国银行业的金融监管工作相对较好的完成了其应有的监督管理的只能,保证了我国金融体系在健康持续稳健运行的状态之下,同时也基本上满足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当中。我国中小企业对金融信贷资金的相关需求。但是,我们可以清醒的认识到与国际金融监管的情况下比,与我国银行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对金融监管的所提出的相关要求相而言,我国银行业的金融监管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提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后经济危机时代,金融改革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各个区域都将产生影响,亚洲要参与全球金融改革,推进区域金融一体化,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有效地控制风险,提高银行业信誉.东盟与中日韩(10+3)金融一体化,可以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合作、经济复苏和经济一体化,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东盟与中日韩经济复苏目前面临着三个重大挑战:一是对金融改革作出承诺,对监管体制进行改革;二是把重点放在金融监管方面,特别是在企业法人治理方面要进行调整;三是成立一个新的金融监管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