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商》2015,(39)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是指劳动者作为劳动合同的主体,由法律所赋予的享有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即辞职权。作为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者的辞职权在劳动关系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对于劳动者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在不同的行业中受到了不同的限制;另一方面,强势劳动者与弱势劳动者在行使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时右具有不同的情况。本文旨在讨论在不同的行业以及强弱不同的劳动者之间,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权的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
劳动者是从业人员形成的重要群体,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劳动者缺乏资本,缺乏与团体、单位、政府的竞争力,形成了劳动者弱势的现象。我国已经从法律方面不断改变劳动者的弱势情况。但是我国相关法律现阶段依然不健全,使得劳动者同时变成法律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同时,大众传媒监督存在很多缺失,无法达到维护广大劳动者的权利目的。改变劳动者的弱势地位,亟需各方面的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3.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问题既是重要法律问题,也是重要社会问题。当前,现行《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权益保护存在缺陷,企业裁员对劳动者权益损害严重,过渡条款适用对劳动者产生不利影响。完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应重视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提高裁员后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水平,加强对过渡条款适用范围限制,从劳动合同签订的主体入手,加强其法律意识,从根本上解决法律缺陷对劳动者权益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4.
《商》2015,(35)
通过分析过劳死案件的判决书可以发现,在没有法律明文规定过劳死认定标准的情况下,法院通过套用其他现有规则进行裁判难以妥善保护劳动者方的权益,同时劳动者方在举证证明和诉讼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本文建议将过劳死纳入工伤体系进行救济,在认定过劳死时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成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死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存在过度劳动的事实、劳动者死亡、劳动者死亡与过度劳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以明确的方式加强对劳动者方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WIOD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在相关理论框架下,实证研究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变化对中国行业内高、中和低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变化缩小了高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与中、低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的差距;对于货物行业来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变化同样缩小了高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与中、低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差距;对于服务行业来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位置的变化缩小了中技术劳动者与高、低技术劳动者工资报酬的差距;价值链位置变化对服务行业高、中、低劳动者工资报酬变化的影响系数的绝对值均大于货物行业相对应的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工资报酬变化的影响系数的绝对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过劳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劳死”是一种过度劳累而死亡的社会现象。我国劳动者过劳死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劳动者过劳死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社会原因,劳动者自身原因还有法制不健全等因素,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劳动者过劳死。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劳动者工资、收入和福利保障的现状,尤其是低收入劳动者的现实生存状况,结合"十七大"在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庄严承诺,联系具体实际,分析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的临近,我国劳动者结构也在发生着一系列变化,传统意义上的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划分已经不能反映这种变化了。本文从劳动者工作性质的变化角度对劳动者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劳动者分为体力劳动者、操作人员和脑力劳动者三类,并对其赋予了新的内涵,探讨了这三类人在社会劳动者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加深,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有学者据此认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导致了这一比重的下降。本文首先拓宽了研究视角,选择了从劳动者就业与报酬这两个方面来看待劳动者福利的增损,而不是简单地以工资涨跌来衡量劳动者福利水平的变化,并定义用以衡量劳动者就业与报酬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为劳动者收入比例。其次本文通过放松古典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存在失业或者存在新增劳动力情形下,贸易自由化对劳动者福利的影响。理论分析的结论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干扰了贸易自由化对劳动者工资的提高,使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劳动者福利的改善形式发生了变化,贸易通过促进就业的增长来提高劳动者收入比例。最后本文以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做实证分析,检验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大体一致,我国贸易自由化的确促进了劳动者收入比例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来自于就业人数的扩张,而非工资的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现状,指出劳动者报酬在整个国民收入中一直下降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了劳动者报酬低下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最后,本文就劳动者报酬低下,提出了改善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产生于在华外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大量增加。这类劳动争议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争议标的的金额数较高、调解难度很大,维权过程中的外国劳动者时常遭遇到法律、语言的障碍,以及无证外国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被忽视等。对此,应完善有关外国劳动者劳动争议的劳动法律制度,规范外国人就业制度,建立针对性的咨询帮助制度等,以保障在华外国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完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尤其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劳动合同法》在对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在法律层面,做出了许多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按照这些规定执行,可以达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谢琦 《商业时代》2011,(28):24-25
本文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将劳动者收入划分为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两种类型。劳动者收入结构对于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劳动者持久性收入过低以及持久性收入的不稳定性、预防性特征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劳动者暂时性收入的不确定性特征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为此,本文在提高我国劳动者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了当前就业质量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劳动者患职业病的形势严峻,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远远低于他本应得的工资,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偏低,这些都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劳动法》上劳动关系的认定以劳动合同为标准,《劳动合同法》不再以是否签订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关系确立的标准。虽然后者让更多的劳动者进入制度保护范围,但是依然无法从实质上认定劳动者。家政服务者、大学生兼职、农民工等非典型劳动者全体被阻挡在法律调整之外,引发了"非典型劳动者是否应纳入劳动法保护"以及"劳务关系也应由劳动法调整"等问题。农民工是一个特殊而又复杂的劳动者群体,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也是关注的重点,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当从农民工的劳动者性质研究入手。  相似文献   

16.
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疾病的报警信号,并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劳动的安全。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加强对劳动者的疲劳心理的研究,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依靠优化劳动条件和科学管理来减少疲劳的产生,降低事故的发生,进而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孙玉 《现代商业》2011,(11):165-166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把关注民生、保障好劳动者权益摆上重要位置,从维护其劳动权益出发,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相继出台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目的是要构建一个和谐、稳定、持续的劳动关系,切实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多数劳动者却对自身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的关注度不高,劳动法律意识不强。随着市场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多元化,认真贯彻落实劳动者的法律法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意识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建设不仅要求把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者作为一个职业看待,而且对农业劳动者提出了职业要求,目前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与和谐社会建设提出的职业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从制度建设和全方位的教育入手,提高我国农业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郭晨  尹俊 《中国市场》2012,(11):73-76
劳动合同,也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试用期作为劳动合同中的一个特殊的阶段,对调整劳动关系中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实践中用人单位侵犯试用期劳动者权益的情形普遍、复杂地存在着,各种此类纠纷层出不穷。因此,规范并加强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者权利的保护,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维护劳动者人权的要求,更是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者权利保护的必要性,接下来对我国法律、法规关于试用期的规定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分析了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保护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加强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保护的建议,希望完善现行法律法规,树起保护试用期劳动者权利的多重法律屏障,给予其更加周全、完备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0.
李宝 《现代商业》2012,(32):279
社会保险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可以更好的给劳动者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权是劳动者基本人权中的主要内容,其主要的表现之处就是在劳动者的生存权上。劳动者不仅是社会保险中的主要受益体,更是掌握权力的主体。在管理社会保险基金方面,应该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更好的对其运作来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