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文化产业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的朝阳产业,黄冈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面临着良好的机遇。文化产业园区是培育文化产业迅速成长的重要载体。结合黄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本文重点探索了三种适合黄冈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模式:特色文化资源带动模式、重点企业主导型模式以及区域优势带动模式,这三种模式为黄冈地区开发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提供了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北跨度最大、通车路程最长、科技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铁路大动脉——京九铁路,贯穿黄冈地区红安、麻城、黄州、浠水、蕲春、武穴、黄梅七个县市。这无疑是黄冈地区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黄冈地区要主动利用好这一机遇,建立起铁路经济模式,加快黄冈经济的全面发展。围绕铁路设计各产业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举世瞩目的京九铁路建设、沿江开放开发和三峡工程上马,给黄网地区带来了三大历史性发展机遇。这些机遇首先表现出来的宏观综合效应是:黄网的经济建设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区位地理呈现出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长期贫困落后的黄冈由此而受到周边地区的青睐。领导同志来黄冈视察工作,曾把黄冈与隔江对峙而经济发展迅猛的黄石、鄂州誉为“跨世纪的长江鄂东金三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们来黄冈  相似文献   

4.
管中柱 《中国市场》2014,(8):121-122
红色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中的一个新兴分支,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黄冈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走出了两任国家主席、223名将军的中国"第一将军县"等诸多垄断性资源,红色旅游的发展,丰富了旅游产品,也促进了黄冈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然而,由于资金短缺、产品单一、市场营销方面投入不足等原因,黄冈红色旅游潜力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如何理清发展思路,提出正确的红色旅游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实现黄冈市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黄冈来说无异于一个重大挑战,本文就如何应对以上问题提几点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5.
徐光科  黄蓉 《品牌》2013,(Z3):27
黄冈高校教育的发展对黄冈智慧城市建设至关重要,黄冈高校人才建设将为黄冈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黄冈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政府、行业、高校、企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符合黄冈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高校教育模式,实现黄冈高校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与黄冈智慧城市建设的对接。  相似文献   

6.
刘喜咏 《电子商务》2011,(11):34+45
本文基于黄冈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方针,提出通过电子商务扩展黄冈农副产品市场、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品牌形象、促进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以及对黄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发展红色旅游对推动黄冈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黄冈在发展红色旅游的的三大优势,同时也指出了开发的不足以及面临的困境,提供了适合黄冈地区实际情况的红色旅游营销策略,为发展其红色旅游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于湖北黄冈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如何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实现本地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是笔者和大家共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黄冈红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冈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价值较高,在全国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的浪潮中,黄冈红色旅游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黄冈红色旅游开发较晚,因此在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对于促进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推动黄冈第三产业的发展,造福老区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黄冈地区在长江中游经济带拥有的特殊战略地位来看,它将发挥的战略作用主要是通过吸引外资、开发资源、建立经济走廊和发展旅游业四大带动效应来实现的。 第一,黄冈是长江中游投资建设的黄金地段,它将带动沿线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换,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纵观世界经济局势,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有大量的商业资本正在全球范围寻找出路。他们不再把投资的着力点放在长期陷入战争、政局动荡、投资环境差、资本回报率低的东欧和西亚地区,而  相似文献   

11.
特定配件的需求预测对4S模式下的汽车配件物流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汽车配件的故障规律及需求特性,汽车配件的需求具有独立性和随机性,引入汽车维修学中的可靠性理论及统计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特定汽车配件的需求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黄冈市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渠道,营销观念不强,市场开拓不足,致使资源丰富的农副产品商品率低、市场知名度不高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扭转。黄冈市应把具有黄冈特色,凝结黄冈历史、风情、地理、民族特色以及具有实用、美观、可藏等特点的黄冈土特产品,按中、高档次进行分类,锁定目标客户,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施网络销售策略,通过搜索引擎营销、论坛营销、软文营销、视频营销等手段,引领黄冈农副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进而促进黄冈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物流高速增长,商用车也快速增长,两者的发展基本同步。文章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物流支持,而我国汽车物流业发展较为滞后,汽车生产厂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服务形态初级,物流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有效价格体系尚未形成,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中国商用车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公路物流的发展,并在全球化、电子商务化、顾客定制化、柔性化、精细化等方面对汽车物流提出更大的挑战。因此,发展公路物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商用车发展是促进公路物流的关键,公路物流与商用车发展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汽车金融服务业是指以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信托联盟组织及其关联服务组织为经营主体,为消费者、汽车生产企业和汽车经销商提供金融服务的市场经营活动和业务。汽车金融服务业既是汽车产业的主要赢利方式,也是金融业发展的新途径。文章提出,针对当前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促进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应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从国家宏观经济和对金融业的监管要求出发,积极借鉴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经验,做好基础建设,实现银企合作,健全社会和个人信用保障体系,精心培育市场,创新汽车金融服务,形成多种组织机构共同参与、公平竞争、相互补充、繁荣发展的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秦雅林 《中国市场》2007,(19):16-16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汽车物流的发展直接制约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本文针对中国汽车物流进行了汽车物流的市场前景分析和汽车物流的挑战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汽车工业是具有高度关联性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以奇瑞为代表的安徽汽车产业快速崛起,对安徽经济和我国民族汽车工业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利用有关资料,对安徽汽车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固定资产折旧系数、直接劳动报酬系数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汽车产业在安徽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产业的相互关系,以期为促进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BRICs被认为是未来几十年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地区将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工业也会随之获得巨大的发展。本文对BRICs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做了概述,并分析了BRICs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世界汽车工业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知识产权问题日益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在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现状,尤其是存在的突出问题后,结合国内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的道路选择,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汽车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全面构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附加值较高的汽车制造业,其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与产业波及系数均较高。为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以珠三角汽车产业为例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汽车制造业产业链中的本体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效应以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据此针对珠三角汽车产业发展之路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It was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auto in dustry in 2003. In the past 50 years, Chinese auto industry developed from nothing, then expanded from small to big, and now it is growing from big to strong. In the 1980s when China implemented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Chinese auto industry got a rapid development; it has set up several key attto companies such as FAW Corp., Dong Feng Auto Group, Shanghai Auto Group, etc., manly important auto spare-parts enterprises and se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