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采用我国2006~2012年行业面板数据,以14个OECD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探究我国技术寻求型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同时考虑人力资本吸收能力。使用系统GMM回归方式的结果显示,在控制内生性的情况下,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具体体现为对技术变化的显著正向影响和对技术效率变化的显著负向影响,同时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的角度出发,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合并的综合数据库,根据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考察OFDI对中国企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同时,本文还使用动态估计的方法对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做了进一步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即OFDI具有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于不同的行业和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显著差异;对不同生产率水平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引起企业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也不同;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利润率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正向的促进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利用索洛剩余法测算东亚新兴经济体各国(地区)1980-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动态性地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东亚新兴经济体各国(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正效应,但传导途径差异较大;而香港表现为负效应,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检验近年来我国迅速增长的OFDI是否获取了来自投资东道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本文运用我国2004-201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和"国际R&D溢出模型"的动态形式,实证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OFDI传导的国际R&D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逆向技术溢出的产生有一定的时滞性;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东、中、西部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依次减弱;国内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2-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短期与长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短期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总专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有显著的逆向溢出,而长期内只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有显著的逆向溢出。此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短期、长期逆向技术溢出还存在着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中部6省2003~2011年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建立回归模型测算FDI、OFDI、区域自主创新和中部六省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这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研究结论显示,中部地区的FDI和自主创新能够推动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OFDI则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效应。另外,影响因素研究中,人力资本因素仅对OFDI具有正效应,而技术因素则同时对FDI和OFDI的溢出效应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2003-2008年度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但该效应均较小;二是东部地区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相对不足;三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我国各省分价值链统计的OFDI存量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的研发、制造和营运机构是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而非经营性机构和原料获取机构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这种溢出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主要依靠研发机构的溢出,中西部地区主要依靠制造和营运机构的溢出,而在西部地区,贸易机构也是逆向技术溢出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东中部地区,FDI仍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只有在西部地区,OFDI才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导;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与境内资本的研发效率呈现出替代关系;货物进出口贸易对国内企业创新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2003-2011年中国13个OFDI东道国和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CH扩展模型,采用工具变量法,从OFDI投资动机的视角实证考察了技术寻求、资源寻求和市场寻求三类投资动机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对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寻求型OFDI,这种效应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但中部地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要比东、西部明显,来源于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负向效应,以上结果是由中国OFDI的投资动机和区位选择决定的。因此,积极鼓励技术寻求型的OFDI,适时从传统的"走出去"战略向"投资技术获取"战略转变是当前中国OFDI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0.
曾淑婉 《财贸研究》2013,24(1):101-109
通过构建财政支出、空间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析框架,采用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考察1998—2010年中国大陆财政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分项财政支出中,教育、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就业支出与技术进步均具有正相关性,而农业支出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显著;一个地区的财政支出,尤其是教育和公共服务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会产生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采用熵权法和因子分析法测算了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数与金融发展综合指数,选取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检验了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相关性与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后,构建了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金融发展处在较低水平时,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当金融发展处在较高水平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明显。进一步在地区异质性分析中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门槛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集中且技术水平比较发达的九个国家(地区),利用我国和九国(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数据,测算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母国和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实证分析了我国直接投资到这些国家(地区)所产生的逆向技术外溢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能给母国带来正的技术外溢效应,只是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对吸引外资而言发展缓慢,因而其技术外溢效应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加深,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OFDI)规模呈增长趋势,且绿色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选择2005—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曼奎斯特指数法(DEA—Malmquist)测算我国OFDI绿色技术溢出,实证分析其对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跃升的影响,并以地区、发展程度、产业为分组依据进行分样本回归,考察OFDI绿色技术溢出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OFDI绿色技术溢出显著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的跃升。尽管OFDI绿色技术溢出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具有非线性关联和时序异质性,但均处于非线性曲线的上升阶段;在区际经济地理禀赋约束下,OFDI绿色技术溢出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呈现出禀赋异质性、空间异质性、状态依存性特征。首先,与“一带一路”沿线欧洲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OFDI绿色技术溢出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更显著;其次,与农业和工业相比,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更显著。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向高端环节跃升,既要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多元发展的方式增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又要切实提高区际经济外向度与契约质量,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利用东道国禀赋优势,强化OFDI绿色技术溢出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中国2004~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对OFDI驱动区域两阶段绿色创新的异质调节影响。研究发现:中国OFDI显著提高了区域绿色技术研发效率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且对后者的促进作用大于前者;知识产权保护对OFDI逆向绿色创新溢出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绿色技术研发阶段和绿色成果转化阶段分别呈现正向边际效率递增和正向倒"U"型动态特征,在两阶段应分别实施更为严厉和强度适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调节策略;知识产权保护对OFDI逆向绿色创新溢出的动态调节效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在两阶段绿色创新过程中,东部地区均应比中、西部地区实施更为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5.
While economic theory predicts that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gain significantly from technology spillovers,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is issue remains relatively scarce.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a panel of 27 transition and 20 developed countries between 1990 and 2006 and use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panel unit root and cointegration techniques to disentangle the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spillovers via inflows of trade and FDI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The findings show that imports remain the main channel of diffusion for both sets of countries, while FDI, althoug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as a lower impact on productivity of the recipients. The domestic R&D capital stock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Western Europe while in the Eastern part it is less significant owing to lower levels, transitional disinvestment and relative obsolescence. Human capital affects TFP directly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 as well as indirectly by enhancing a country's absorptive capacity. In aggreg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nsition countries from Eastern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seem to enjoy bigger productivity gai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ffusion process than their Western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迅猛发展,但现有理论无法解释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实现盈利的基础。本文在综合分析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盈利的一种理论解释即中国因素论,给出基于"中国因素论"的四种盈利模式:局部成本优势,品牌渠道扩展,技术外溢效应和销往中国策略,并分析了四种模式下实现盈利的条件。结合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分析中国因素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growth impact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 on h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investigates whether it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FDI from Western countries. The analysis covers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OFDI, in particular, weak ownership advantages and strong state supportiveness, and how they influence the growth impact of OFDI through different transmission channels. Using a cross-country panel dataset for 52 countries over the 2004-2012 period and OFDI originating from China and the US as examples, the results attest to our argument that it is not absolute but relative ownership advantage and the gap-filling compatibilities between FDI and host economies that determine the growth impact of FDI on the host countries. It finds that both Chinese OFDI and US OFDI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ever, Chinese OFDI has a stronger effect on employment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than US OFDI. Moreover, the growth impact of Chinese OFDI is stronger in low-income countries, while US OFDI demonstrates significant effects mainly in middle-income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实证研究了1985-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技术进步和服务贸易进口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同时两者还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存在技术溢出效应,服务贸易进口对技术进步产生较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99~2007年中国省区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中间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国际R&D对中国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国际R&D对中国的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中间产品的国际R&D促进了东中西部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R&D对东部影响显著,对中西部不显著。人力资本吸收能力显著影响了国外研发的外溢,但对中西部不显著。因此,提高国内研发的转化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和调整服务业结构是政府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