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商务的开展并没有消除传统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反而使其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对传统市场和电子商务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短期市场中消费者逆向选择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长期市场中如何通过控制运营成本来抑制消费者的逆向选择行为,最后提出了解决电子商务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告市场的逆向选择现象是广告公司同质化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影响广告创意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的逆向选择理论和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广告市场存在的逆向选择现象、危害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差异化代理是解决广告市场逆向选择问题的根本途径,并具体阐述了广告创意产业差异化竞争的四种策略。  相似文献   

3.
电子商务的开展并没有消除传统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反而使其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对传统市场和电子商务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短期市场中消费者逆向选择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长期市场中如何通过控制运营成本来抑制消费者的逆向选择行为,最后提出了解决电子商务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逆向物流的合作治理是企业、市场以及政府相互协调一致的过程。在政府和市场单一调节都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合作治理是有效的选择。逆向物流构建的基本条件及运行则要综合政府、市场以及企业三方的选择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应对措施,要在企业实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干预和调节作用,合理有效的实施逆向物流,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已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中国汽车业长期处于低端环节,现存的利润分配状况与我国全球汽车大买家的地位并不匹配,必须转型升级。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采用逆向外包进行升级的策略有较强的可行性。从技术升级的角度,对奇瑞、吉利两家国内自主创新企业的逆向外包活动进行研究,说明逆向外包确实可以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并针对中国汽车企业利用逆向外包方式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与技术,提出国内汽车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变革理念,同时要时刻警惕逆向外包中存在陷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逆向选择视角下电子商务市场与传统市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快速成长反映出它对信息环境具有支配性的优点,这本身就意味着电子商务市场可能成为传统市场的替代。然而,逆向选择问题明显限制了这种替代效应程度。文章基于经典逆向选择模型,通过所构造的双市场(传统市场与电子商务市场)逆向选择模型,证明伴随着质量不确定性而诱发的逆向选择问题,在电子市场和传统市场之间会产生市场的不均衡,从而导致渠道冲突。文章试图揭示传统市场和电子商务市场并存的学理根源,得出两市场间市场细分的条件,对两市场间的渠道冲突提出新的解释,并据此提出了逆向选择下企业营销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明 《商业时代》2013,(3):60-61
与传统市场相比较,电子商务市场中由交易双方关于商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不仅存在且愈加严重,其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电子商务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主要应用信息经济学、电子商务经济学和博弈论等分析工具,结合电子商务市场的实际情况,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建模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商品质量类型分别服从离散、均匀和正态分布的三种逆向选择模型,并且通过对三种模型的比较分析,有针对性地论证了电子商务市场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以此说明了逆向选择在电子商务市场中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市场交易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网购市场逆向选择问题日渐突出.逆向选择会导致市场消失,而网购市场的火爆似乎用传统理论无法解释.为了有效解释此类问题,在引用旧车市场模型的基础上,引进效用评价系数,对原有模型进行扩展,解释了市场长期存在却又和逆向选择并存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信号博弈模型,分别讨论了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下市场的有效性问题.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若干解决网购市场逆向选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电子商务市场下声誉问题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对一般网络市场声誉评价机制设计以及声誉评价系统的效率研究上,对于网络环境下逆向选择问题对声誉机制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的分析。文章以淘宝网香水市场交易数据为样本,对逆向选择环境下网络市场声誉机制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具有本土性特征的淘宝网声誉机制能够有效抵消网络市场逆向选择问题,但是,电子商务市场逆向选择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声誉评价系统作用的发挥。文章还基于声誉机制模型在解决逆向选择时的缺陷,提出了声誉机制的改进模型,试图能有效地激励卖家与买家以诚实的交易来获取声誉度。  相似文献   

10.
在最低价格密封报价招标的Mcafee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因素,采用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招标市场上存在的“逆向选择”现象。研究结果显示,由于从业主角度来看中标企业的施工质量是不完全信息,因此以过低价格中标的施工企业必然产生施工质量低劣的道德风险问题,这样的反复博弈就会在整个建筑市场造成“逆向选择”。  相似文献   

11.
吴守帅  赵宸字  李瑞瑞 《商》2013,(15):263-263
逆向选择是经济学研究中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产生可以归因于逆向选择。本文就学校食堂中的逆向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郑柳依 《商》2013,(13):121-121
本文通过对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问题进行阐述,引申出我国审计市场中同样也存在着逆向选择问题。并且经过对我国审计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审计市场的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逆向选择问题。并最后得出结论:审计市场要演变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市场的途径是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建立自身的品牌。  相似文献   

13.
上证50ETF流动性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中国物价》2006,(8):51-55
本文首先使用沪市高频分笔数据对上证50指数成份股在上证50ETF上市前后的买卖价差、市场深度等流动性指标进行比较;其次,利用Glosten and Harris(1988)买卖价差分解模型对上证50ETF上市前后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成交买卖价差与逆向选择成本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1、ETF具有显著提高标的股票与市场的流动性以及降低其逆向选择风险作用;2.股票价格水平与单位逆向选择成反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下的逆向选择及信贷配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理论中的逆向选择和信贷配给 (一)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 信贷市场逆向选择来自于银行事先不完全知道借款企业的信用状况、还贷能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使利率和贷款准入条件不能达到信息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水平。那些效益较差的、对银行贷款依赖性较大的企业最急于获得贷款,  相似文献   

15.
逆向选择是保险市场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由于社会保险一般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这一问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采取的自愿参保形式,激励机制也不健全,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该领域中逆向选择的情况依然存在。本文首先分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的逆向选择表现及其影响,阐述了逆向选择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克服逆向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息不对称性产生的逆向选择一直是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但是,多数快递企业竞争手段单一,服务单一,不注重品牌建设,集中于低端市场,顾客忠诚度低。本文利用逆向选择模型分析快递市场,指出品牌建设有助于缓解和改善信息不对称性对于企业和消费者的伤害,明确品牌建设对于快递企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问题以及高管“逆向选择”频频暴光,昭示着企业内部监控机制的危机。虽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各项改革措施逐步推进,外部监控机制会日趋成熟。但外部监控往往是事后监督,并且处罚力度有限,更多时候还需要借助司法机关力量,社会成本过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逆向选择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国有企业在激励机制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薪酬、晋升激励不公平会导致员工的“逆向选择”;激励失控与激励不足共存,任免非市场化会导致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即通过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公平的薪酬、晋升激励制度来规避员工的“逆向选择”;通过建立相容的经理人激励机制,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来防范经理人“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9.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会保险的逆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逆向选择对老年人健康险市场的影响,借鉴西方的老年人社保制度,提出老年人保险逆向选择的应对措施,探求削弱逆向选择的影响,以期建立起符合中国老年人实际的健康保险市场的可能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逆向选择不同程度地扩大了审计期望差异,反"逆向选择"的必然趋势使利益博弈最终体现在风险选择与责任的承担上。注册会计师与信息提供者之间因信息契约存在利益博弈过程,信息提供者因掌握有利信息而趋向逆向选择,审计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将增强这一趋势。风险导向审计能够针对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效率,但审计人员具备所需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是前提假设。在我国审计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健全以及信息提供者逆向选择机会较多的环境下,针对"职业怀疑"与"合理保证"问题,应增加一项特殊程序:人本环境测试与评价,以此来细化执业责任判断标准,且恰当地设定审计程序和界定风险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