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广告》2011,(1):145-145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远远低于预期,各界呼吁提高上缴国企红利比例的声音此起彼伏。中国日前决定明年起提高央企上缴红利比例,并扩大征收范围。按照2007年开展试点时确定的三类央企,第一类为资源型企业,如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  相似文献   

2.
《商界》2013,(5):26-27
国企向百姓分了多少红利国企给百姓分了多少红,一直是人们迫切想知道的。如果从国企上缴的红利、这部分红利中用于民生的数额来看,国企给百姓分的红并不算多,大多的红利最后仍然返回了国企,由其享用。(本页中的国企数据以央企为统计样本)  相似文献   

3.
2007年国务院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开始恢复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国企属于全民所有,国有资本收益理应全民共享。然而,上缴比例偏低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全民并不能享有国企红利分配收益。因此,借鉴美国、法国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实践经验,对于完善我国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7年央企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结束了国有企业多年来只交税收不交利润的历史。国有企业是全民共同所有的企业。因此理应向其所有者——全体人民进行分红。然而,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红利分配依然没有走出"取之国企,用之国企"的制度框架,全体人民并不能享有国企红利分配收益。为此,必须明确国企红利"全民分红"的改革方向,并采取配套措施促进"全民分红"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国资监管     
《对外经贸财会》2007,(10):11-12
我国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央企将上缴2006年度红利170亿元。  相似文献   

6.
童芬芬 《华商》2012,(5):38-39
为期两天的中美战略经济合作对话(S&ED)取得了多项共识,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成果之一是,中方表示,稳步提高国有企业红利上缴比例,增加上缴利润的中央国企和省级国企的数量,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国家预算体系,继续完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  相似文献   

7.
王石川 《国际广告》2010,(11):137-138
自1994年分税制度改革以来,国有企业长达13年不上缴利润。直到2007年,国家退出《央企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国企才结束只缴税收、不缴红利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重点     
央企10月起将上缴170亿元红利央企不向政府分红的历史将于10月起终结。据了解,烟草企业及国资委监管的155家中央企业将从10月起陆续向财政部上缴总额约17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红利。据悉,财政部正在会同国资委等部门研究制定《企业国有资本收  相似文献   

9.
基于利润性质的国企利润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引起了学术界广泛讨论,在国企分红比例问题上争论较多。分红比例的确定,是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国有企业分红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应该按利润来源的性质区分上缴。既可以保证国家的资本所有者收益.又保护企业充分实现经营自主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若干热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傅子恒 《中国市场》2012,(16):28-3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垄断、外部性、收入分配公平等"市场失灵"的存在以及国家战略安全需要等,是国有企业存在并要求和担当公益功能的理由,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有制主体却要求国有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盈利功能,如何确定二者的边界是我国国有企业健康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在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存在市场准入限制而导致的过度垄断问题、国企"管理黑箱"与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以及国有企业上缴红利比例过低问题,需要在认真讨论中进行制度创新与制度完善等综合性解决。  相似文献   

11.
宋亚芬 《商》2014,(8):18-19
近日,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终于破冰。能源巨头中石化打响了改革的第一枪,中石油也不甘落后,紧随其后发力混合所有制改革。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什么能在今年破题?混合所有制,到底是一剂专治国企病的良方还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12.
国资委自2014年7月宣布六家央企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后,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然而国企在我国滋生出的一系列问题依旧需要得到深层次的解决甚至根治.本文借助政府审计的介入,构造出政府审计、国企收益以及国企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其中,国企风险主要围绕公司财务风险展开,力求探索在政府审计作为解释变量下如何引导国企收益与风险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介入能够提升国企经营业绩同时降低经营风险,但是针对收益与风险,审计介入的作用效力并不相同,且集中表现在审计介入的前三个会计年度内.  相似文献   

13.
建议微调个税税率累进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纲 《商界》2009,(1):88-88
如果不解决储蓄、消费这一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结构失衡问题,其他改革都是隔靴搔痒。高储蓄低消费问题的根源有四个原因:资源价格低、国有垄断资本利润未上缴、个税税率不合理、社保投入低。我建议以多种形式合理征收资源税,收缴国企红利。而通过减税来拉动内需、启动消费是根本之举,对于减税。  相似文献   

14.
信息窗     
本栏要目○财政部将出台国企资产与财务管理新举措 ○国务院促进西部大开发政策将出台 ○国务院决定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 ○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将进行“股票期权制”试点 ○部分粮库资金实行直接拨付主持人 :云帅财政部将出台国企资产与财务管理新举措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 ,为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财政部将在国有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方面出台一系列新的举措。项怀诚指出 ,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国家财政将通过对有关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5.
孙丹 《商场现代化》2014,(25):118-118
并购重组是企业扩大规模,壮大实力重要的途径之一。而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央企和国企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近几年,央企与地方国企并购逐渐升温,在并购热潮的背后,我们应当分析央企并购重组地方国企浪潮高涨的真正动因,这有利于我们了解并购重组活动参与各方的利益需求,理解央企与地方国企并购重组过程中重组方案的实施,有助于剖析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紧密结合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选取了我国沪深股市2006~2014年间的5710个样本,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考察了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EVA)业绩考核前后高管薪酬激励的变化。研究发现:(1)央企高管薪酬显著高于地方国企高管薪酬,进一步按照市场竞争程度将央企样本分为垄断行业央企和完全竞争行业央企两组,可以看出垄断行业央企高管薪酬显著高于完全竞争行业央企,并且这种现象在EVA业绩考核前后均存在。(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央企高管薪酬与EVA显著正相关。(3)EVA业绩考核指标实施后,央企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在逐渐加强,这表明EVA业绩考核指标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研究结论支持了EVA评价机制应用的有效性,肯定了国资委以EVA进行业绩评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企业改革的大浪潮中,央企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更是要做好企业改革的工作。本文结合央企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央企财务管理具体措施和财务监管体系、国家政策和政府监管这些方面,重点对央企在现代企业改革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机制调节工作做了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对我国央企财务管理机制的调节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树杰  王蕴 《中国物价》2013,(6):35-38,50
从"稳增长"的角度看,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不利于扩大内需及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合理调整的关键,是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重点应是财产性收入分配的合理调整。近期应推动国企红利上缴财政并用于社保支出,相应减免劳动者的社保缴费,进而提高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国企改革应与社保体系的完善统筹安排,逐步将经营性国有资产转入社保体系,使国有资产真正服务于公共利益。还应放松土地管制,明确界定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产权关系,建立合理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强化财政的预算管理,严格限制国企管理层特别是"高管"的薪酬水平,加快推进电信、石油、银行等具竞争属性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基于市场经济的现代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商界》2014,(1):26-27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到2020年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至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那过去—般国企利润都去哪儿了呢?  相似文献   

20.
非常道     
<正>一直说,要提高国企上缴红利的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果却是,国企分红惠及全民,却只具有象征意义。不要让人家说,政府的手闲不住。总的来讲,现在还是放活市场,调动社会创造力的时候,特别是政府目前宏观政策工具运用比较艰难的时候,更应该靠市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我希望文件越少越好,不希望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就怕这个。万达王健林央视财经频道郭振玺借315晚会等敛财20多亿终被拉下水——这几年315每次都被很多人诟病,但每次都有一帮人出来为其假曝光、真勒索的诸如苹果之类的事辩护。现在你们明白这个节目本质何在了吧?绝对垄断性曝光之下,这就是一门生意,权力变现就是这么来的。@五岳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