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尽管高档酒越来越多,不可否认的是,茅台与五粮液仍然是当今中国高档白酒市场上最具号召力的两大品牌,而两家一直也是白酒行业最吸引眼球的“欢喜冤家”。这里先看一段关于五粮液、茅台在团购领域竞争的文字材料。最近一段时间,在军队系统团购业务占据主导地位的茅台公司,在很多地方开展了一系列“献礼建军八十周年”慰问活动。  相似文献   

2.
黄佑成 《糖烟酒周刊》2005,(25):A016-A017
第一个获得“纯粮白酒”标志,是剑南春最近一段时间内被业内关注的亮点。尽管赶超茅台、五粮液在短期内似乎不太现实,但剑南春凭借着“小步快跑”的拿手好戏,实现了扎扎实实、步步为营。从最近两年来看。除了在销售上追求继续增长外,剑南春还把心思放在了品牌增值上。而在此过程中,主导产品涨价便是剑南春品牌增值战略的主要战术,而且仍然在延续。  相似文献   

3.
《华糖商情》2001,(26):18-20
关于河南白酒市场的情况,我们不止探讨过一次了。河南不仅是重要的产酒大省,也是消费大省,按照国家统计局2000年统计的数据,河南白酒产量2000年为31.39万吨(此数据不包括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产量),虽然呈下降趋势,然而在全国白酒行业中仍然位居第5位,占有重要的位置。河南强势品牌仰韶和四五加上历史名酒“张宝鹿林两杜康”六大名酒也至今为人所熟知。而河南市场却早已有“得中原得天下”的说法了。适逢2001年秋季糖酒会筹备会召开之时,了解河南白酒市场特点和消费情况,对于那些想开拓河南市场的同类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可以说。白酒市场的竞争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战役。从安徽当年的沙河、焦陂。到今天的高炉家、口子窖、九酝妙品,其省会合肥市场几度易帜,中国酒业的整合已经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徽酒成为了中国白酒的主角之一。继“徽商”、“徽茶”、“徽文化”等词汇之后.“徽酒”随着皖系白酒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崛起,叫响了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5.
很久没有听到白酒圈谈文化了,更多的是听到“盘中盘”、“直分销”、“消费者盘中盘”等—个个很形象的概念。这些工具可能也给一些白酒企业带来过生意,但是的确从中看不到白酒行业的真正源动力;简单地说,茅台、五粮液、金六福、汾酒等众多重量级企业在快速地增长,但好像没有听说他们采用这些炫耀的工具。那么,行业领先者增长的驱动力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高永 《糖烟酒周刊》2007,(11):50-51
“中产阶层”是一个新鲜的提法,也是很有价值的提法,首先它让我们从分类方法上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样更有利于对这个纷繁复杂行业的考察。这种分类就像营销专家路长全所鼓吹的“营销切割”法.我们在这个庞大的行业中首先把“中产阶层”这个企业群切割出来.然后“中产阶层”之下、之上的企业群也就跃然而出。  相似文献   

7.
倾听     
《糖烟酒周刊》2007,(29):24-24,26
1.从白酒的发展趋势看,低度、兼香是大趋势。在这种趋势引导下,可以是“清浓酱”,也可以是“浓清酱”,还可以是“陈香”。总之,要在突破中求融合。在“后昧”上下足功夫,让所酿之酒达到“圆润、优雅、细腻、丰满、醇厚”的要求,来接受“香、味俱佳”的“喝酒时代”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本刊记者在调查郑州市白酒市场的过程中,听到经销商说的最多的两个字是“淡”和“乱”。“淡”,一是指当前正值白酒销售的淡季,销量明显下降;二是指大多数品牌都没有呈现出旺销的势头,只保持较小和较为稳定的走量。所谓“乱”是指各路品牌纷纷抢占郑州市场,希望通过郑州攻下中原,而这些品牌不论是系出名门还是后起之秀。都没有形成强势的市场,都在不温不火地销售着。就在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汾酒的快速崛起不免给人一种“汾老大”归来的感觉。之所以有“汾老大”的称号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初汾酒曾是白酒行业销售额最高的白酒企业。但之后由于错过了提价的大好机会,汾酒开始逐渐落伍,而其原来的“小弟”五粮液、茅台等则似乎厚积薄发,每年都在翻番地增长。1998年,汾酒由于众所周知的“山西假酒案”更是跌到了历史的最低谷。  相似文献   

10.
“二锅头”酒是中国酿酒史上第一个以酿酒工艺命名的白酒,因其生产的酒在蒸酒时掐头去尾留中段,俗称“二锅头”,所以此酒因酿酒工艺而得名。但是现在“二锅头”已经不只是工艺的代表,“二锅头”在业内知名企业的推动下渐渐成为了行业的通用名称。如今随着市场的发展,众多“二锅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突然冒出来,去年的秋季糖酒会上就已经初露端倪,在今年的长春糖酒会上更是上演了“众多二锅头齐闹糖酒会”的一幕。  相似文献   

11.
《糖烟酒周刊》2007,(9):156-157
关心是一把钥匙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拄在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这时候,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劲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相似文献   

12.
吴勇毅 《商界名家》2006,(5):101-103
在中国白酒市场,早过了啤酒.红酒所处群雄纷争.诸强鼎立的战国时代,取而代之的是“万家争鸣万家齐放”的“群虫时代”——大大小小4万多家白酒厂,十多万个白酒品牌,“一年喝倒一个品牌”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一个月喝倒品牌”也是屡见不鲜。然而厦金醉一个出道不到两年的白酒初出“牛犊”,以提襟见肘的资金,极其有限的市场网络,毫无知名度的品牌,创造福建白酒业一个奇迹,年销售突破千吨,香飘万里,一下子醉倒海峡两岸,成为福建乃至海峡两地白酒业一只黑马。厦金醉的成功。在业界叹为“厦金现象”。  相似文献   

13.
高永 《糖烟酒周刊》2007,(24):84-85
“向外走”乃至全国化对于中国区域白酒品牌来说是一场遥远的征途,也许有时候就是一场绮丽的梦!因为在这布满荆棘的征途上有太多的不可知。著名行业营销专家徐立先生为扩张中的白酒企业总结了三大困惑,这些困惑看起来简直令人沮丧,因为一时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但是把问题抖出来,未尝没有好处,它起码让我们更清醒,不至于在向外走的过程中发生一次次的“轮回”。  相似文献   

14.
短信杂坛     
《糖烟酒周刊》2005,(30):A006-A006
老十七大名酒目前基本是“三三制”状态:三分之一是“真金白银”,综合实力稳步增长,是名副其实的名酒;三分之一是“破铜烂铁”:还有三分之一处在“爬坡期”,甚至还在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15.
白酒行业素有“东不入皖”之说法。不仅源于安徽的白酒企业多,更是因为徽酒依靠强大的终端拦截术和区域化运作模式把本地牢牢封锁,给外地酒的进入设置了相当高的门槛。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东不入皖”的看法实际上并不准确。一方面,安徽市场无论价格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存在很多机会;另一方面,如今的安徽市场已经不是高不可攀,江苏酒、湖北酒、东北酒等很多品牌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安徽,使得安徽市场的品牌架构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6.
朱心明  舒国华 《糖烟酒周刊》2004,(43):i023-i023
笔者:在与五粮神两年的合作过程中,切身经历五粮神的点点滴滴,也可称是感慨万千,盘点2004年的五粮神,在“五粮神218”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五粮神219”和“五粮神216”系列产品,以期攻占更超高端及高端白酒市场,进一步酝酿五粮的“神”文化。在经历了一番市场运作之后,终端价为380元的“216”已经倍受经销商的青睐,为五粮神2005年的品牌运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据了解到的“五粮神2005年市场攻略”在我刊进行部分摘录,以便于各白酒企业根据自己情形予以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阿美 《糖烟酒周刊》2007,(7):104-104
淡出媒体视线近两年,却在2007新年伊始高调现身.一个在两年前刚出道就红遍“江湖”的酒中“尤物”再一次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她就是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金支玉液酒,而此次现身只为了宣布白酒家族的又一桩喜事——“金支玉液”牵手战略投资者。  相似文献   

18.
白酒行业经过2000年以后的并购、洗牌后,产销量下降、市场日渐萎缩,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经历了“金牌战”、“广告战”、“包装战”、“促销战”等等之后。白酒企业逐渐提升竞争层次,重视构筑品牌的文化内涵,将文化营销作为重要的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9.
尹邦湘 《糖烟酒周刊》2007,(11):103-103
新产品上市或老产品运作新市场,遭遇竞品围追堵截是常有的事情,要在这种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从而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确实是一个十分伤脑筋的问题。如果不采用巧妙之法,势必会头破血流、一败涂地!  相似文献   

20.
如果要问枝江规模有多大?每年都会有不同答案。1999年4.1亿、2003年6.6亿、2005年9.5亿、2006年11.2元——从1999年到2006年,枝江年年实现大幅增长。据称,2007年的销售目标已定为13亿。对于枝江的大发展,“大”不仅仅在于规模。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大”是枝江给自己的定位:要做大众消费市场的老大;二“大”是庞大的产品阵容,形成了很有特色的产品力;三“大”是区位选择上以全国大市场为大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