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结合入世后流通产业面临的外资企业进入、内资企业重组等现状,对大量行业数据进行计算,最终得出中国流通产业集中度.进而通过对历年集中度的比较与分析,找出我国流通产业市场结构的特点,并对入世承诺兑现后的流通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入世后流通产业面临的外资企业进入,内资企业重组等现状,对大量行业数据进行计算,最终得出中国流通产业集中度。进而通过对历年集中度的比较与分析,找出我国流通产业市场结构的特点,并对入世承诺兑现后的流通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期.  相似文献   

3.
侯海英 《商业时代》2007,(30):11-12,39
我国已经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建立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总体目标,而面对世界流通产业的变革以及入世后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我国流通产业必须为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做出战略性的调整。本文从发展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推进流通产业外向国际化发展以及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流通业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体和业态多样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融合升级加快的趋势特点,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不断提高,但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高层重视不够,缺乏产业定位;政策歧视,市场分割;流通企业散小,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流通理论研究滞后,无法满足实践需要;学科发展滞后,人才队伍培养有待提高等。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流通产业,明确产业定位;消除政策歧视,促进市场统一;提高市场集中度,增强流通竞争力;加强流通理论研究,引导流通企业健康发展;加强流通学科建设,培养流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5.
孟铁 《商业时代》2008,(5):13-16,48
流通产业市场结构是指流通产业的市场垄断或竞争程度.度量市场的垄断程度,主要看市场集中度,而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有产品差异、规模经济、进入障碍、产品差别化等.本文主要从产业集中、规模经济、进入壁垒三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我国流通产业的市场结构状况.并根据SCP分析范式,对我国流通产业市场绩效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优化我国流通产业市场结构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一、药品生产流通行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药品生产行业出现的产业集中度低、新药研发创新能力弱、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低等问题,流通行业出现的市场集中度低、流通环节加价过高、流通秩序混乱、发展布局不合理、现代化水平低等问题,根源在于相关体制改革不到位。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会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但总的来看,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流通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产业集中度偏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我国流通产业组织化的内在动力、运行方式及组织化程度的价值判断做了概括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从定量角度讨论了流通组织化程度度问题,论文以集中度、企业数量和规模、产业壁垒、连锁化程度、大型交易市场规模、流通效率和流通产业集群为测度指标,分七个层面对国内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做了实证分析,认为我国流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是一个与整个流通产业发展和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相依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目标模式与实现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流通产业市场集中度低、过度竞争和企业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推动流通产业组织优化,必须优化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建立“政府——市场中介组织——流通企业”关系链,形成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目标模式;实施积极的流通产业组织政策,发挥政策的调节与导向作用;调整流通产业市场结构,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态势;规范流通企业市场行为,实现竞争与协作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为流通企业提供服务和自律性管理。  相似文献   

10.
新的发展理念使我国流通产业得到了普遍发展,交易规模和数量不断激增,流通产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完善,培育了新型的流通产业业态,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显现。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流通产业发展理论仍有待于不断深化,产业集中度、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程度低等问题成为制约流通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论述了发展流通产业的必要性,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理论创新、运营机制创新的策略,旨在为流通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8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意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但总的看,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效率低、成本高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要保持山东省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以下对策:加速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提高流通组织集中度;发展电子商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积极发展连锁零售业,不断丰富零售业态方式;培育本土流通龙头企业,增强本土流通企业市场主导能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药品生产流通从计划控制转向市场化经营,形成了比较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多元化的生产经营主体;但由于实行以药养医制度,公立医院垄断药品销售,加之价格管理、市场监管、招标采购和医保支付制度尚不完善,导致药品生产行业出现产业集中度低、新药研发创新能力弱、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低等问题,流通行业出现市场集中度低、流通环节加价过高、流通秩序混乱、发展布局不合理、现代化水平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组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目前的农村流通产业组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农村流通产业组织的市场集中度非常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所提供服务的差异化不明显,而且农村流通市场的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在组织策略、价格策略和产品策略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局限,直接影响了农村流通产业组织的经济效益,经营效率难以提高。要优化农村流通产业组织,应实施权责明确的统一管理体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进城乡流通一体化进程,完善保障体系,降低退出壁垒。  相似文献   

15.
《北京商业》2002,(4):3-4
一、北京流通产业发展迅速 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显著、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商品分销体系日臻完善、业态创新和规范速度加快、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发展、流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流通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体现为实现了资源最佳配置,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现阶段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兼并、联合、重组促进了流通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但是,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长期存在的产业集中度低、没有规模效益、产业进入壁垒低而导致的地区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产业国际竞争力差等问题依然未解决.为此,必须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遵循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流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组织结构优化,支持中国的流通产业以超常的方式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守德 《北方经贸》2013,(11):49-50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总的看,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效率低、成本高问题日益突出.流通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是融合现代技术、流通模式、城乡协调和商业业态等创新等诸多因素的复合创新概念,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探索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马彦丽 《财贸经济》2002,(12):74-76
中国加入WTO后,根据中国政府的入世承诺,在商品流通领域,一年内允许外方控股,三年内取消合营公司的数量、地域、股权和企业设立方面的限制;五年内除少数重要商品和仓储超市业态的30家店铺以上的连锁企业仍由中方控股外,取消其他一切限制.这些承诺实际上解决了外资流通企业的"市场准入"问题,因此中国的流通产业将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中重新确定自己的位置.面对外来压力,考虑到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要加速流通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政府的干预.但我认为政府对流通产业的干预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要促进我国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强调政府规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市场国际化条件下优化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的基本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通过对市场国际化条件下中国流通产业组织存在着的不适应性的分析,提出了当前优化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的基本战略:以现有国有外贸企业为核心,培养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具有国际水平,内外贸一体化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作为国际竞争的主力;适当提高进入壁垒和市场集中度,降低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度,减少内部摩擦和交易费用,以协同竞争力,增强与国际寡头垄断企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即将入世,本文在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大豆生产和流通现状以及入世对我国大豆生产影响的基础上,就我国入世后大豆生产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