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齐玉苓案”分析我国司法中存在的一些违宪现象,探讨、分析违宪内涵,对宪法司法化提出相应看法,对宪法司法化做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唐玮 《商》2013,(17):251-251
宪法司法化,简单的说就是让宪法司法适用,而宪法的司法化的中心思想是宪法能够像其它的普通的法律一样能够普遍的适用,让宪法也能够与其他的普通法律一样进入到司法的程序中,在法院的审判案件中以及法院的法律法规当中有所提及,能够将宪法作为法律案件中的法律依据,可以根据宪法的相关规定来解决法律案件中的相关问题。法院适用法律中,必须能够解释法律,解释法律的前提是合宪解释,目前,解决我国宪法在司法中适用的最好方式是合宪解释,也是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陶然 《商》2012,(12):102-102
宪法作为国家法律之一自然也同样具有法的适用性特点,但是另一方面,宪法抽象的法律规定及高度概括的法律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宪法的司法适用。而中国现实中下位法的缺位让宪法司法化成了热点问题。本文将从中国实际法制环境以及可能性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宪法司法适用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通过"齐玉苓案"分析我国司法中存在的一些违宪现象,探讨、分析违宪内涵,对宪法司法化提出相应看法,对宪法司法化做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缩影,其中不仅包含着公法的内容,也包含着私法的内容,宪法本身就具有"私法性",因此不存在"私法化"的问题。无论国家权力纠纷或国家权力侵害纠纷,还是公民间权利的相互冲突,在适用宪法时适用方法都是一致的,因此无需专门提出"私法化"。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新的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变革就是全社会对司法审判更加关注,司法审判将面对更多的监督和制约,也必将对司法审判的公正性与独立性产生巨大的影响。网络舆论形成方式较传统媒体和其他网络媒体更为丰富多样,但是这种新媒体模式引发很多负面问题。新媒体舆论作为网络舆论的一种新兴方式对司法审判起着舆论监督的作用。新媒体时代下在肯定网络"微动力"的同时,也不能不提及一些失范甚至违法的现象。那么,如何保持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积极影响,同时消解消极影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对热点事件"于欢案"中网络舆论的分析,探讨研究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司法诚信,是指司法机关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必须严格诚实地适用法律,忠于宪法和法律的司法行为准则。诚信是司法存在的道德基础和制度规范。司法诚信代表了国家司法机关在广大公民心目中的公信力。司法信用不足,也将使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也愈来愈快,依法治国,遵纪守法已深入人心,法制观念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观念。而宪法作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司法中的适用问题,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既然普通的法律都可以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司法予以保障,那么宪法的司法适用问题以及违宪的救济途径即所谓的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就成为一个完全不可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商》2015,(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你法律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尤其是近年来宪法司法化的争议逐渐增多,宪法作为我国立法根本,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宪法是法院在民事、刑事诉讼的根本,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对我国的其他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宪法对行政法的控权思想以及行政法中的基本法则的影响和制约,从而提高行政法的风貌和品格。  相似文献   

10.
郭静娴  褚畅 《商》2014,(49):191-19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一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效力价值的规范体系,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依法治国的根本是依宪治国,而司法体制改革也是涉及宪法体制的宪法问题,司法改革是为了完善司法体制和制度,就是在宪法的范围内,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那么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即如何根据我国现状进行改革,就是这篇文章主要陈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商》2015,(4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群体性恶性事件大量激增,主要原因在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社会矛盾激化,这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相冲突。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写入刑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适用。但是在具体各地法院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性的现象引发深思,究其原因在于法律对该罪名的规定存在大量模糊不清的概念。本文通过分析该罪名立法背景、立法目的、犯罪构成,进一步深化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相关问题的认识,实现其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更好地适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于每一项宪法权力的行使和范围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但司法审查权这一权利在美国宪法中找不到明文规定,在美国的权力体系中显得尤为特殊。作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自我宣布”的制度,司法审查制度过分浓重的人为操作色彩使它的运作时若不能以司法克制主义对自身加以约束,便很可能成为司法权对抗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催化剂”,进而威胁到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本文作者拟从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建立后司法克制主义与司法能动主义的历史抗衡、司法权的克制主义原则在美国宪法及其制定者精神中的体现和司法审查制度奉行克制主义的必要性三方面来阐述在美国司法审查制度中的施行司法克制主义的理论、实践根源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王年 《商》2014,(32):210-210
宪法在我国法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它是所有法律分支的一种概括和前提;行政法属于宪法中的一个分支是子法的范畴,它的法律条文不能与宪法相互抵触。在我国政府单位中将行政法作为了主体,主要是为了使宪法更加行政化并且使监督的力度得到加强,从而对整个司法领域的生存权进行救济,我国政府通过这种方式使我国居民的生存权得到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融司法适用行政规章的常态化、制度化,以及穿透式审判在金融司法中的全面推行,金融司法呈现出监管化趋向。金融司法监管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法院过于公共政策化,在人民司法的理念下,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司法的主要目标,从而扮演监管追随者的角色。由于制度角色和制度功能不同,金融司法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作用有限,金融司法监管化会严重降低司法可预期性,损害契约自由,抑制金融创新。建议按照“相对独立、互相尊重、加强沟通”的原则构建二者关系,发挥金融司法对金融监管或补强或纠偏的作用,重点关注公序良俗原则及合同效力制度的规范适用,及时发布指导性案例,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发挥好金融司法作为规范交易行为最后一道防线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15.
核心阅读无论是司法审判或传媒监督,都应以确保司法公正为最高目标和价值追求。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促进司法公正的司法审判或传媒监督,两者都要以理性的态度给予认同、支持和配合。传媒舆论作为某一特定时间内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直接愿望,常常是不稳定、即时性、感性化的,无论如何不应逞一时之快,冲击以理性为基础的司法权威。在保证名誉权受到传媒损害的人们获得必要法律救济的前提下,如何对宪法所确定的公民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加以保护,最大限度确保传媒监督权的正确行使,司法应以宽容态度,作出冷静思考和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6.
石钟旭 《消费导刊》2009,(8):131-131
"揭开公司面纱"原则肇始于美国判例法,由于其在维护现代公司法两大基石和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的优势,而后迅速被各国司法实践所接受。但该原则多是基于对个案的判断丰富和发展起来,故难统一其适用标准。本文在分析各国关于"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适用标准的基础上,就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提出了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7.
私有财产入宪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和巨大的宪政价值。中国新宪法在总纲中通过确立私有财产的地位、扩大私有财产的范围以及建立私有财产限制的救济制度,完善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在宪法的实施中,尚存在宪法的司法化与解释、权利分配与私有财产的尊重以及私有财产限制中的程序正义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邢晓欢 《商》2013,(7Z):187-188
强制医疗是针对实施严重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所依法适用的特别刑事诉讼程序.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强制医疗程序的规定是我国强制医疗程序正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对于公共安全与公民自由之间的平衡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从立法价值方面考量,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宪法一直处于非讼化的状态,这严重影响了宪法的最高权威性。我国应当建立宪法诉讼制度,这是具有充分的依据的。寻遍我国的法律与政策,找不到任何宪法不进入诉讼的依据。并且,从理论上来说,宪法具有法律性,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且具有司法适用性;在实践上,我国也存在着具体的违宪事实,需要通过宪法制止违宪行为,另外,宪法还可以弥补普通法的缺陷,而且,这也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亦是当今宪法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20.
《商》2016,(8)
面对陪审制运行中遭遇的现实困境,"实用主义"、"理想主义"、"虚无主义"观念并生。但在我国司法公信力不足、司法权威乏力、司法裁判缺乏认同、司法腐败与司法地方化语境下,陪审制的更新和改革成为题中之意。探讨在坚持民主的前提,最大限度的追求公平正义的视域下,明确陪审员权利、明确适用的案件范围和类型、改革陪审员遴选机制,有助于司法裁判的形式合理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