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宜宾市房地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雅东 《商场现代化》2006,(28):320-321
房地产业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进入2004年以来,在整个中国兴起了“房地产热”,各地的房地产投资大幅增长。房地产投资的增加,在带来地价上涨的同时,也使得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可以说,目前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手段中,房地产业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以1980年~2005年有关宜宾市房地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等数据为背景,来充分的研究房地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具体做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九五”以来,特别是1997年以来,湖北省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社会总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由于投资基数的不断增大,使得投资增长趋于平稳.“九五”前三年的投资增幅分别为19.4%、10.1%、13.6%,年增长1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正> 当前,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是第一推动力。2002年我国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其中投资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即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而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接近70%。可见,投资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投资规模与投资结构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四万亿”投资是我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提出的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其对我国近年来经济高速稳定的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的分析认为,“四万亿”投资不仅仅在短期增加了政府支出,更同时促进了消费需求和固定投资的增加。“四万亿”投资在长期和短期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于欣  陈永谦 《新财富》2011,(6):38-46,48,53-56
近几年,“朝圣”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中国投资者队伍日渐庞大,成为“中国的巴菲特”是证券投资界各路精英孜孜以求的目标。深人分析巴菲特的投资足迹及伯克希尔的整体投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成功的实质,并不在于其深谙价值投资和每每被聚焦的股市投资神话,推动伯克希尔增长的也绝不仅仅是股票,而是在“产业+股市”大布局下,凭借持续正收益所打造的一条以保险为核心的产融价值链条。在巴菲特构建的这一投资模式中,  相似文献   

6.
就“金砖四国”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言,最戏剧性的变化已经成为历史。大量资金从“金砖四国”相关的金融产品流出,“金砖四国”的说法已不足以引导投资理念。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投资多元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国家投资将逐步减少,民间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因此,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把民间投资培育成为推动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十五”计划经济增长目标的现实需要。 一、当前民间投资的主要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投资得到较快发展。以随州为例,到2000年,全币民间投资总额达到 11.7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53.2%,其中私营经济和个人投资5.19亿元…  相似文献   

8.
“对外投资不是零和游戏,必须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企业在努力寻找商机、推动投资收益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推动社会责任,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增长。”在11月3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上,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对即将进入FDI(对外直接投资)轨道的中国企业提出了期望。  相似文献   

9.
张国云 《中国工商》2001,(12):126-129
按照我国现行统计方法,民间投资由集体经济单位和个人投资两大类组成,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民间投资迅速增长,目前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已高达45%以上,已成为中国投资的“半壁江山”,但是,近年来我国民间投资发展明显乏力。2000年上半年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6%以上,而民间投资不涨反降了0.2%。其中集体经济单位投资下降了2.1%。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以来,在多种有利因素的促进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增幅较高的基础上,呈现加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942亿元,增长27.3%,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006年投资增长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字型走势。  相似文献   

11.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广西“十五”计划的主线。从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增长有60%以上是靠资本投入来拉动的。在一定意义上,投资结构决定了经济结构。现有的经济结构是过去投资结构形成的结果,现在的投资结构又影响着将业的经济结构,存量资产结构的调整也需要一定的投资增量业推动。要实现广西“十五”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和目标,关键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本研究报告对90年代以来广西投资宏观效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提出“十五”期间广西投资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全球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文章采用“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VAR模型,验证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在统计上显著提高了沿线国家的人均实际GDP,该影响效应能持续7年左右,并在2~3年后达到峰值。自2003年以来,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合共促进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增长仅约为2%。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8%,中国的推动作用有待加强。同时,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越好,越能吸引中国的投资,中国企业决定是否向沿线国家投资及投资额的大小,一般会考虑沿线国家最近10年左右的经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3—2017年65个国家的数据,文章构建了个体固定效应下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和传导作用机制,并将65国分成逆梯度组和顺梯度组进行对比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经济规模这一中介效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起推动作用,其次是技术溢出中介效应,产业结构中介效应最小;(2)在全样本组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这一链式传导路径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3)顺梯度组中的链式传导路径与全样本组相同,而在逆梯度组中的链式传导路径则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因此,中国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并发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链式传导机制作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伴随经济经的加速和国际分工的细化,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我国经济在经历了近20年的持续高增长之后,开始步入以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主的转型时期。市场容量的扩大、需求的多层次性、工资差距的变动以及“消费断层”的存在,促使在华外商直接投资无论在投资动机、投资方式还是投资类型方面均呈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徐刚 《新财富》2005,(4):40-41
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事实面前,2004年初调控力度开始加大时曾甚嚣尘上的“硬着陆”、“不可持续”论调,明显放低了声浪。未来两年,即使出现针对房地产泡沫的调控房地产的投资增长乃将保持较快的速度,继续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看空派没有机会。  相似文献   

16.
《四川物价》2010,(1):1-1
之一:GDP“坐九望十” 政策对经济的拉动将有所减少,但外需好转和民间投资增长将推动GDP增速达到10%左右,高于2009年增速而继续处于上行周期。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2月“一带一路”正式被提升成国家战略,引发了新一轮对外投资热潮,在APEC会议期间,使“一带一路”战略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本文首先阐述“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然后,说明该战略如何为对外投资增长提供新动力;最后,结合我国对外投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一带一路”更好的为经济增长服务。  相似文献   

18.
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我省尤其是如此,多年来,在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净出口需求的贡献很小,一般都在3%以下,甚至多年出现负数,消费需求的变化相对稳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投资需求的影响此消彼长,投资需求的变化较为活跃,在经济扩张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几乎每一轮新的经济扩张都是以投资的扩张为前提的,投资增长的波动还是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因素,同时,我省的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投资结构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动因及2004年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不同所有制投资主体均表现出旺盛的投资势头,国家预算内资金在总投资增量中的比重明显下降,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所占比重迅速上升。我国的投资增长格局,已经开始由政策推动为主向市场推动为主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20.
<正>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民间投资迅速增长,1981-2001年20年间年均增长20.8%,民间投资已成为河南投资的“半壁江山”。但是,近年来民间投资发展明显乏力,1997-2001年间民间投资仅增长9.1%,比1997年以前的平均增速低13个百分点。在当前其他投资主体投资意愿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需求的政策非常正确,但受财力紧张因素制约,政府用于投资建设的预算内资金和能发放的政策贷款数量必定有限,以政府投资引导民间投资,以民间投资带动经济发展才是长远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