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泰先生系太谷学派中期的一代宗师黄葆年的嫡传高足,系太谷学派晚期的杰出学者,他于1960年所著《庄子发微》提出了庄子之学实渊自孔子,其独创性学术成就与其于庄子之书沉潜数十年,对于当今的庄子研究,对于针砭空疏浮躁的学风,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乐和同     
儒家最重礼乐,在儒家思想中,与“礼”一样,“乐”也是其论述和阐扬的重要内容,早期的所谓《六经》,《乐》就是其中之一部,可惜后来遗失了。但典中,依然保存着论"乐"的内容,如在《礼记·乐记》中,"乐"为天地之合在儒家经,表示天地万物在相互和谐,  相似文献   

3.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积极倡导为人处事应遵循“仁、义、礼、智”。应该说,“仁、义、礼、智”的具体内容,虽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有其糟粕的成份,但也的确包含了不少反映人类普遍性的精华养份。  相似文献   

4.
王维红 《商》2014,(41):71-72
以“仁、礼”政治思想为基石的儒家和以“道论”为核心的道家作为左右中国传统政治发展的两大主要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学派,两者后来演变出众多的流派,其政治思想虽多有不同,却又存在相同因素。比较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的政治思想的异同,明晰两大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学派的理论区别,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的演变、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对于透视和剖析中国社会传统政治的发展、变迁也具有发现意义。  相似文献   

5.
内圣与外王     
王志跃 《三联竞争力》2007,61(3):147-147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篇》:“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虽语出于庄子,后世儒家却皆以此称述自己,把儒家追求的人格理想与社会理想,叫做“内圣外王之道。”  相似文献   

6.
管斌  何似龙 《商业科技》2009,(10):64-66
在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立为“显学”,在当时有广泛的影响,“徒属弟子充满天下”,所以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等十大主张,构成了墨家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框架。墨家古代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从“以天为法”出发的“兼爱天下之百姓”,墨子认为,只要明白了要顺从天意,遵照天意并广泛地推行于天下,那么就能实现“刑政得治,万民和谐,国家富强,财用充足,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安宁没有忧愁”的理想社会了。  相似文献   

7.
气象,“健”有天然之“健”和人为之“健”.儒家讲的是人为之“健”.道家讲的是天然之“健”。如《南粤春晓》正是由作品的大尺寸和画面大气势的物象,既构成了一种儒家哲学人世层面的自然之健.  相似文献   

8.
汉代辞赋“诗源观”的确立经历了在“讽谏”功能上比附于《诗》到用论《诗》的标准评论辞赋,再到“赋者,古诗之流也”的提出这样一个历程。究其原因,首先是汉代从帝王到士人的好赋风气需要寻求一个舍符儒家思想的理由;其次,汉代政治思想的大一统,儒家正统思想的确立为辞赋提供了《诗》之“讽谏”论;最后,作赋者身份由言语侍从向儒家学者的转变也使辞赋“诗源观”的确立具有一种自觉性。在“诗源观”确立的同时,更符合辞赋自身特点的娱情说也依然存在。然而从辞赋发展史来看,“诗源观”并非客观之论。  相似文献   

9.
陆国丽 《商》2014,(23):107-108
君子是儒家比较重要的概念,是儒生们追求的理想人格。《大学》作为儒家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其从君子之意、君子之性、君子之径构建了一套有体系的君子观,即君子意为“慎独者”,“明明德”是君子之性,“格物致知”君子之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日,《人民日报》微博盘点“2013年度汉字推荐榜单”中,“霾”字榜上有名。“霾”由一个较为冷僻的汉字,一跃成为民众聚焦的热词,凸显雾霾问题的严重。  相似文献   

11.
春秋决狱是汉代司法制度中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春秋》是儒家经典,是儒家“六经”之一,阐发了孔子的各种政治、伦理及哲学观点,集中体现了封建宗法等级的尊王攘夷、尊君卑臣等原则。西汉中期,社会的发展给儒学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时,儒家思想不仅渗透到法律内容中来,而且对断狱也有很大影响,董仲舒作为“春秋公羊”博士,精通“春秋大义”,并常引“春秋之道”、“春秋大义”来指导断狱,因此成为引经断狱、以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曾撰写《春秋决事比》。  相似文献   

12.
李炳蔚 《商》2014,(46):98-98
上博简《三德》篇是先秦思想研究中極為珍貴的研究材料.对于《三德》思想学派的归属研究,学术界的分歧比较明显,大致分为黄老和儒家两种观点.综合考虑《三德》所表现的思想性质,将其归入杂家文献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民族精神。这一精神源头最早可追溯到上古神话与传说,经过儒家学派的自觉崇尚和追求,到战国时已趋于成熟。此后,经内化与演进,不断丰富发展。继承发展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当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隆重纪念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0周年,并深入交流国际国内儒商研究成果,10月31日,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会同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中国产经新闻报社、中国商人杂志社联合主办了“2009国际儒商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15.
民贵君轻     
王志跃 《三联竞争力》2007,68(11):66-66
在儒家中,孟子极大地看到了民众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曾经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一个在思想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命题。孟子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政治的核心,以君主为代表的统治者与国家社稷都是为了民众而存在的,君与国家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而民众则是不能被变换的;国家的长治久安、统治者的权利、政治的稳定、政权存在的根据与合法性等要由民心的认可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6.
逸轩 《中国拍卖》2014,(5):36-38
2014年3月26日,苏轼《功甫帖》在上海龙美术馆展出前夕,上海博物馆钟银兰、凌利中两位专家再次抛出“伪作论”,引发业内热议。从上博专家的公开质疑.到刘益谦的愤懑回应、苏富比的安之若素,再到业内人士的各抒己见、民众的雾里看花,《功甫帖》真伪之争成了名副其实的“拉锯战”。本文就以《功甫帖》之争为引,来看看这些年拍卖市场中曾出现的书画的真伪之争  相似文献   

17.
大同与小康     
“大同”与“小康”是古代儒家宣扬的两种不同的理想社会形态,均出于《礼记·礼运》篇,其作者通过孔子之口描绘了“大同”与“小康”的社会状况,称“大道之行”的时代为“大同”,称“三代之英”的时代为“小康”。  相似文献   

18.
国家电网公司的县级支公司,是央企文化在基层的延伸地。央企文化内容博大,其中包含许多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国学的精髓,我们没有理由不借鉴儒家思想,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就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而言,可运用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互尊互敬
  “仁者爱人”是孔子道德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儒家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仁”最主要的含义是“爱人”,孔子“爱人”的目的是“惠是足以使人”,即为了得民主,以更容易治理民众,缓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郭静 《商》2014,(35):90-90
孔子“无讼”思想对古代法律产生深远影响,使得民众产生了耻讼、厌讼、惧讼的思想,法律意识淡薄。然而,福建厦门在建设“无讼社区”,福建厦门中级法院和市综治办于2012年联合下发《在全市深入开展“无讼社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力争5年内。将全市50%的社区建成“无讼社区”。“无讼社区”的建设是对孔子“无讼”思想的迎合。一旦实施的效果不好会伤害民众的法感情。  相似文献   

20.
李若水 《财贸研究》2000,(5):74-75,78
<正> 一、政治管理的民本理念和“仁爱、德治”思想 儒家的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认为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是搞好管理的首要条件,即所谓“为政在人”。 应该说,儒家“以人为本”的“人”既包括“亲亲”和“贵贵”,又包括“贱者”和“疏者”。一是作为管理者的“人”,一是作为管理对象的“人”。作为管理者的“人”,儒家提出“德本才末”的得人标准。对于这一点,《大学》不厌其烦地引述了《尚书·秦誓》里的一大段说明:一个人即使没有才能,但只要心胸宽广,有能容人的品德,便可采用,相反,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但如果你嫉贤妒能,容不得人,也是危害无穷,不能任用的。即“唯仁人能爱人、能恶人”。儒家之所以认为德行对治国平天下有第一位重要作用,是因为世道人心、上行下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大学》强调的“絮矩之道”就是说明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