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旅游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一个高速度、高增值、高就业、高创业、高效应的新兴产业,在世界经济及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通过对哈尔滨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的分析,提出打造强势品牌,全面树立"冰城夏都"城市形象;重点挖掘发展潜能,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重点塑造整体形象,增强开拓旅游市场能力;重点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等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古蔺县是川黔渝三省市间风景旅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上还处于"大资源、小经济"的旅游初级发展阶段,要立足新起点,科学应对新挑战,其有效途径在于立足自身优势,适时实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对四川省古蔺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古蔺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应做到创新发展理念,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创新发展定位,统筹重点项目建设;创新发展模式,建构旅游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南旅游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发展机遇,在评价自身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实现旅游主体多元化发展、旅游产业融合化发展、旅游空间多态化发展是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正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南旅游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发展机遇,在评价自身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实现旅游主体多元化发展、旅游产业融合化发展、旅游空间多态化发展是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正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根据西宁特殊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及清新凉爽的气候优势,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全面打造"夏都西宁"旅游形象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宣传,极大地提高了西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还未在全国众多优秀旅游城市中形成重大影响力和竞争力。本文将在西宁丰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旅游业快速良好发展的态势下,分析"夏都西宁"旅游形象宣传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旅游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分析了智慧旅游对旅游产业的影响,认为智慧旅游依托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改变了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营销模式、优化了旅游产业的要素配置,形成了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从而提出新疆可基于智慧旅游从科技政策、公共服务设施、就业人员素质以及旅游产业融合等方面推进新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正>在"新赛得模式"中,"一个战略"是指针,"两种创新"是动力,"三项建设"是基础,"四个转型"是方向和目的当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处于产业创新与战略转型的"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开发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自贡市牢牢抓住被列为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坚持向科技要竞争力、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加快建设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西部内陆融入"一带一路"先行区、独具特色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让自贡这座老工业城市焕发出青春活力和时代风采。一、实施产业转型行动,厚植振兴发展优势坚持把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突破点,把文化融合作为重要发力点,建设先进制造业集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中国旅游业的主体,城市旅游最大的特点是旅游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本文通过评述产业融合的基本理论,论证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与产业融合的关联性,从供给、需求、支撑三方面分析研究城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机制,并建立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城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驱动模型,针对性地提出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多层互动的驱动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杨小鹏 《中国品牌》2011,(4):112-113
旅游服务标准化不仅是适应旅游产业新的发展形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树立旅游良好品牌形象,培育市场主体的需要;更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主要技术支撑。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简称“野象谷”)率先践行云南省省级服务标准化工作,不仅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野象谷良好发展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具有优质的、规模巨大的旅游资源,但一直没有得到高效开发和利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河南旅游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河南省的旅游产业存在规模效应不强、营销力度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河南省应借助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国内外游客,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旅游交流合作,对省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实现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时代,旅游业智慧化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我国已设立33座智慧旅游试点城市。黄山市作为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着力推动其市旅游业智慧化发展。古村落旅游作为黄山市重要旅游类型,其智慧旅游模式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较多发展问题,亟待产业升级与转型。现以黄山市古村落旅游开发为例,以黄山市古村落代表性旅游景区宏村、西递与南屏为研究对象,以杭州市西湖景区为参照对象,了解该类旅游业面临的问题,智慧旅游应用可行性以及应用相关对策,从而推动黄山市古村落旅游产业升级与转型,为其他地区旅游业智慧化发展提供借鉴与经验。  相似文献   

13.
《商》2014,(20):168-169
创意旅游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渗透的产物。在创意时代全面降临之际,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产业中融入创意因素,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分析黔东南民族村寨发展创意旅游的优势,提出创意旅游促进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的转型升级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蒋琴  吴学成 《商》2014,(20):168-169
创意旅游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渗透的产物。在创意时代全面降临之际,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产业中融入创意因素,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分析黔东南民族村寨发展创意旅游的优势,提出创意旅游促进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的转型升级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旅游+”新时代下江苏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旅游+"新时代下江苏省旅游业转型升级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旅游+"的内涵、作用和发展方法,结合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商、体、养九大需求、当前时代特征和互联网经济等角度,具体分析江苏旅游业发展现状,最后探讨在"旅游+"的大环境之下,江苏旅游转型升级的可行性和可落实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也是河南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河南省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资源依赖性强,依然是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致使其在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和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问题。促进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应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融合;促进入境游、出境游、国内游三大市场均衡发展,尤其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推进集团化发展;多方位培养人才,提升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定位为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南省旅游产品必须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要坚持"三化"思想,即产业链条化、主题特色化、品质国际化。代表河南旅游的功夫体验线路、古都文化线路、山水休闲线路等产品在坚持"三化"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转型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转变,一种绿色旅游——农业旅游应运而生。农业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升级。自"互联网+"行动计划被提出以来,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日益紧密,各种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完成行业间的信息交换,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农业旅游应该把握住"互联网+"的机会,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自身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各产业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新构建新的商务模式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全域旅游突破了以景区为核心的"景点旅游"制约,把旅游目的地城市变成一个不收门票的大景区,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打通了旅游产业发展瓶颈,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互联网+全域旅游"则是利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旅游产业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产业经济融合模式,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是我国新阶段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对"互联网+全域旅游"融合模式的研究更是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国民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旅游业出现了逆势增长的新常态特征,成为各地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选择和工作抓手。论文在此背景下,系统分析了江苏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认为江苏乡村旅游业虽然发展优势明显,在全国具有规模领先优势,但内部结构失衡,发展质效不佳,"转型升级"成为江苏乡村旅游业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路径选择。新常态下江苏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方向,应重点从区域差异化定位,完善产品体系,进行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等方面入手,以开辟新常态下江苏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