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杰 《商》2013,(6):160-160
在当代中国,见义勇为的事迹屡见不鲜,英雄事迹让社会公众敬仰崇拜的同时,一些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却经常无法得到相关保障,导致悲剧发生。就民事法律关系而言,见义勇为属无因管理行为。现行无因管理制度对见义勇为行为的救济缺乏法律基础。本文将从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法律权益入手,指出无因管理制度对见义勇为人的权益保护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5,(4)
无因管理作为民法的一个概念,理论界及实务界争议不大,但见义勇为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律规定。本文从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出发,对无因管理和见义勇为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见义勇为是自然人在履行法定职责或特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公共的或他人的利益,而与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或抢险救灾的正义之举。在民法属性上,见义勇为与无囚管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有紧密联系,不同主体之间可因见义勇为形成无因管理之喷、侵权之喷、违约之破。民法应本教诸正义的观念合理安排见义勇为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商》2015,(24):233-234
见义勇为作为一种积极地行为,其本身应该值得肯定。但是近年来发生的很多起事件却证明了见义勇为中的各种问题,见义勇为的行为该确定一个怎样的标准来认定,在见义勇为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损失,这些损失应该如何求偿,向谁求偿,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因此产生了很多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法中无因性理论的宗旨在于维护交易安全,但各国立法规定各不相同,其适用在我国也争议颇多,在代理关系中主要体现为委托行为与授权行为之间是否具有独立性。这里通过对各国立法例和学界理论的列举分析,对我国现行立法的相关规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潘洪其 《商》2014,(21):7-9
对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不提倡、不宣传、不鼓励.这是科学的态度,但如果对已发生的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也不予承认,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四川大竹县8岁女童李微微为救落水小同伴不幸身亡,当地政府为其申报“见义勇为”称号未获批准。四川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和大竹县综治办认为,《四川省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条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此种行为没有明确规定,李微微作为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和自保能力,不具备见义勇为的相关要件;同时.对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要不提倡、不宣传、不鼓励,避免盲目模仿。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针对反倾销措施的规避行为大量发生。为保障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秩序,各国政府开始以立法的形式对规避行为进行规制。反规避措施已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之后又一个有力的法律保护手段,反规避立法是反倾销立法的新补充和新发展。反规避措施的立法依据,可以在WTO法律体系和一般法律原则中寻找。从本质上看,反规避措施符合GATT和WTO的宗旨和公平竞争原则,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邓瑜 《华商》2008,(3):75-76
原因自由行为是指故意或过失使自己置于无责任能力状态,然后在无责任能力状态下导致构成要件的实现。原因自由行为是否具有可罚性,学界有肯定说与否定说,德国刑法肯定说占主流地位。本文赞成,通过对德国原因自由行为可罚性进行分析,探讨原因自由行为的立法模式及我国立法借鉴问题,提出分则立法,模式与总则立法模式相结合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9.
赵恩忠 《商业研究》2002,(24):53-57
追及力作为物权之效力 ,有其独立性。在物权法逻辑体系中 ,与公示公信原则、善意取得制度以及物权行为无因理论互为依存、互相制约。从追及力的角度考察各国的物权立法 ,有偏重于对事实物权 (真实物权 )保护者 ,有侧重于交易安全及善意第三人 (法律物权 )保护者 ,法律价值的体现各有千秋。我国无物权法传统 ,在未来的我国物权立法中 ,应结合我国国情 ,平衡真实物权人与法律物权人之利益冲突 ,在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中关注追及权的设计 ,以使立法更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我国应采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以公示公信为原则 ,以善意取得为补充来构建我国的物权变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
同业对标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参考,也是重点赶超同行业的学习程序。企业应该通过寻找行业内具有良好业绩的企业并通过对比来寻找自身的不足,找出关键的绩效行为对比与这些企业之间的差距并进行企业内的自评,分析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再对自己的管理和经营进行思考,找出整改的方法,找出一套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权力是领导地位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高权力并不必然带来高地位。领导权力何时转化为地位,学界并未给出明晰的答案。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借鉴品行德性理论的基础上,文章尝试找到领导权力与地位关系的边界条件。基于下属对领导的两期他评数据,研究发现,领导权力与地位具有正相关关系,且二者的关系受到了领导自身德性管理行为的调节。当领导采取具有德性成分的公平管理行为时,领导权力能够转化为地位,但当领导表现出较多的不公平管理行为时,领导权力与地位之间的正向关系消失。此外,当领导避免采取违反德性原则的辱虐管理行为时,领导权力与地位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当领导频繁表现出辱虐管理行为时,领导的高权力并不能转化为高地位。研究结果有助于领导者通过改善自己的德性管理行为来获取更高的组织地位。  相似文献   

12.
无因管理在整个民法体系尤其是债法中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对无因管理的规定特别粗略。因而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具体操作的困境。我国应加强对无因管理的立法工作,进一步明确管理人的权利,明确管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义务以及本人利益受到损害时的请求权等,从而完善无因管理制度。同时,在我国即将出台的民法典中,也有必要对无因管理制度做出细化规定。以便于执行。  相似文献   

13.
公司独立人格的获得是一个渐次生成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与公司设立行为相伴相生,对在这一过程中的设立中的公司的权利能力和其行为后果的探讨是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本文对设立中公司行为以及法律后果的归属进行尝试性研究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以期弥补我国立法在该方面的空白和不足,以适应我国企业和公司日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法总则》第183条确立了见义勇为行为人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但在司法实践中,同属私力救济范畴的见义勇为常与民事紧急避险紧密相连,具体表现在两项制度交叉认定。认为二者并非水火不容,非此即彼的矛盾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的两项制度。所以在肃清二者界限,合理对待交叉认定问题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做好两项制度的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环境税收立法正处于关键阶段。从环境税收立法的背景来看,环境税收立法具有诸多有利因素。环境税收兼具有财政收入和宏观调控的二元功能。环境税收的二元功能分别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然而,环境税收的这种二元功能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完全一致,也会存在一定的冲突。这就要求,在环境税收立法中须充分考虑到环境税收的这种二元功能,并在立法中进行平衡。平衡环境税收宏观调控与财政收入二元功能需要在对立统一中进行,需要在理论和现实中寻找相应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期药品回收处理市场中政府与生产企业的博弈关系及其各自博弈行为选择结果,寻找解决当前过期药品回收处理不足的办法。方法:运用博弈分析法,以政府和企业的博弈关系为切入点,选择过期药品回收主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市场中政府和企业行为的动因及相互影响,从而寻找优化的解决办法。结果与结论:根据博弈分析结果构建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下,政府主动监管、企业积极响应更利于建立长期机制,有效解决过期药品无人回收问题,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达到合理处理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对外开放政策与涉外经济立法,都是管理经济的工具。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质的区别。我国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外商来我国投资的形式多种多样,产生了复杂、特殊的涉外经济关系。如仍用传统的行政手段来处理,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和完善涉外经济立法,规定人们在涉外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规则,把特殊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其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国家强制性。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外商投资放心;处理违法行为,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8.
李继业  刘超 《消费导刊》2012,(7):106-106
无因管理之债的作为民事法律事实,强调当事人在为他人事务进行管理时,无绝对的处分权。既无对该项标的物的处分权,从本质上讲就不存在对该特定标的物进行处分的意思表示。无因管理人的管理行为是对社会道德的维系。因此,对无因管理之债中的管理人之主客观要件进行探析,是确定无因管理之债是否形成的关键。从民法的价值体系中不难看出,管理人实施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公序良俗的维护,因此,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无因管理固定下来,有利于社会稳定。在现今社会普遍道德滑坡的背景下,对无因管理的研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9.
如何有效规制虚假宣传行为,在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防范不正当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立法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规定过于简单,从而导致了司法实践上对这一问题认定的模糊和不确定。通过对国际上的有关规定的研究,探讨我国当前对虚假宣传行为立法中存在的不足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8月18日,分众传媒宣布,其首席运营官陈从容因“因个人原因”离职。同时分众传媒表示,由于已经任命了几名地区经理管理各二级市场,因此近期无寻找新任首席运营官的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