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桂胜 《光彩》2012,(6):62-63
《黑天鹅》告诉我们,根据过去的经验得出未来的结论是很危险的从书架上拿起它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本关于企业管理的经济类书籍,当我开始阅读以后,发现它应该是一本关于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甚至是医学类的书。全部看完以后,我才发现,它原来还是一本关于人类认知学的书,其内容有助于从事科学研究、艺术、风险投资和企业经营管理的人开阔思路,提高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 一天,王海在大街上闲逛,无意中走到一家规模很大的书店门前,他抱着进去随便看看的心理走了进去。在书店内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这些书按经济类、法律类、财经类、文学类、计算机类等有次序地排列得整整齐齐。由于职业的缘故,王海径直朝财经类书籍那边走去,他随手从书架上拿了本《纳税筹划案例点评》的书看。"先生,您是从事财务工作的吗?"王海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微笑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我所从事的职业是财务工作呢?"王海好奇地问。"这还不容易吗?这个书架上放的全是财经类方面的书,这类书不比文学类方面的书,哪个层次的人都可以挑选着看。这些专业性很强的书,只有具备了一定会计知识基础的  相似文献   

3.
深圳很多老板有钱后越来越注重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几乎无一例外地实施“面子工程”——在办公室里摆上一大排书架。当然,有了书架还得摆上书才大功告成。那么,书架上应该摆些什么书呢?这可是大有学问的,一旦填进去的书与个人身份、职业不符,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4.
书名:《走向自主创新——寻找中国力量的源泉》著者:路风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10月价格:30元从装帧上看,这是一本干净简洁的书。但我不由想起作者那间10平米左右的办公室,与墙同高的书架上,还有窗台上、地上、办公桌上、暖气片上、电脑显示屏上,除了一张椅子,一部键盘和一个插满烟头的灰缸,几乎所有能放东西的地方,都排山倒海般堆满了书和牛皮纸袋装的卷宗,拥挤到你以为走进了一位废品回收大王的蜗居。  相似文献   

5.
开春晒书单     
《与自己对话》【南非】纳尔逊·曼德拉著中信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拥有某些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一再读它,读懂它,以一种既非朝圣亦非攫取的方式一次次进入它的气场,观照自己,与它对话,是种奢侈。《与自己对话》将成为这样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6.
《信息与经营》2011,(6):32-33
初夏,踏上一段探索自我的旅程。没有工作的负担,不介意旁人的眼光,是对身体的一次调整,是对自我的一次放纵。放慢脚步,即使忙碌的生活已让你目不暇接.即使快速的节奏已让你喘不过气,打开书架上邪本闲置许久的书,一场沉淀自我之旅等待着你。  相似文献   

7.
兰若 《三联竞争力》2007,63(6):58-60
很久以前,朋友送给我三盘CD,都是由瑞士班德瑞乐团(Switzerland Bandari)演奏制作的新世纪音乐。“你一定会喜欢的,”朋友告诉我。过后,三盘音乐带被长久遗忘于书架之上,从未启封;一日,去书架上找书,无意中翻到那几盘尘封的CD,便拿到楼上书房里权且一听。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第三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奥地利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奇书,书名叫《期望的概念》,正如该书副题所标示,它要告诉世人:城市对自己的未来应当知道些什么?说这是一本“奇书“,奇就奇在它不是由建筑师写的,也不是由社会学家写的,而是出自格拉兹市32位市民之手。  相似文献   

9.
广告人生     
进入广告业—— 80年代,大学时期,说是毕业大多会进入宣传部门,为了学以致用,在学哲学之余,涉及一些宣传的书籍。此时精力旺盛,就顺带把学校图书馆此类书架上比邻的传播学、舆论学和广告学书也囫囵吞枣地过了一遍,于是乎,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兴趣"。在读研时,"兴趣"不减,毕业论文就是《毛泽东的宣传哲学》。毕业时因为很偶然的原因没有去宣传部门而去了高校。在清闲的教学之余,怀着一份想检验自己的好奇心,写了若干广告学论文,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兼职,不想寄出的论文全发表了,兼职的公司老板给的报酬月月提高,就这样中广告的毒越来越深,直到1995年彻底离开呆了12年的大学校园,来到广东省广告公司,一头栽入广告业。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销售与管理》2005,(11):2-3
523411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下岭贝管理区362号贺众公司于旭辉:我是一个在外打工人员,是在同事那里偶然看到了贵刊。当我把书翻了一遍后,书里的内容就把我给吸引住了,因为经过几年在外拼搏奋斗,对打工生活开始厌倦了,很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项目自己干。这下好了,我从《今日财富》里看到了很多动人的创业故事和创业项目。  相似文献   

11.
"形意书"是近年来崛起国际艺坛的全新艺术表现手法,它似书似画,中西合璧,颇受中外爱好者青睐.为揭示真谛,记者日前前往本市奠千山路50号艺术园区13号楼,对其创始人、著名书法家陈金虎进行了采访. 没有民族性谈何世界性 关于"形意书",陈金虎最初只将它冠以"现代书法",两三年后定之为"形意书法",再四五年之后即2006出国办展览回来后又思考,于2007年改为"形意书"."那个‘法’字不能加,因为这是一种体系,有意境、有语境,如果把"法"字放上去,它马上被限定在技术层面,而不能从艺术这更广泛的领域被人去理解."  相似文献   

12.
图书清点是图书馆馆藏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传统的图书清点的方法是用图书典藏账或图书典藏卡与书架上的图书逐一进行查对,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因图书漏点造成清点不准的问题。通过研究观察发表了自己对数字化图书馆中清点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李国威 《中国广告》2014,(11):35-35
正伦敦的查令十字街Charing Cross Road,本是市中心一条普通的街区,周围游人如织的特拉法加广场,莱斯特广场,伦敦唐人街,围堵着这条充满了旧书店的不起眼的小街道,只有喜欢书,痴迷于纸质书并希望自己的生命也能从书中衍生无限遐想的人,才会将这里——查令十字街84号,作为终生景仰的圣地。这里发生过一段长达20年的美国读者与伦敦书店的交往故事。纽约的海莲·汉芙小姐,从杂志上看到查令十字街84号MarksCo书店的广告,开始写信购买旧书,书店老板弗兰克·德尔总是想尽办法找到汉芙所要的旧书。  相似文献   

14.
王硕 《商》2013,(14):287-287
《笑着离开惠普》是一本好书。在书中,作者高建华总结了自己从1986年开始在惠普(中国)十几年的职业经历,以惠普为代表,展示了国际化大公司中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文化,在管人、做事和做人方面都能带给管理者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可以 《商业文化》2007,(5):90-90
《人体使用手册》一书在国内的热销,的确更新了相当多读者的健康观念。所谓健康也罢,疾病也罢,并不全是由医生主宰着,更多时候,自己承担着更大的作用。我们身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要一处遭到损坏,它就可能影响到整体生命机能的运作。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身体和健康的管理权从医生的手中要回来?  相似文献   

16.
王力侃成败     
《财经界》2000,(4)
一次创业过程再长,也只是量变。比如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到1990年共12年,由于你只是一谓地追求经济增长,或者只能去完成单一的经济增长,所以12年再长也只是量变。二次创业并不从时间段来划分,但我们很多企业往往是从时间段和自己的经济效益上来判断自己该二次创业了。如果这样,就该失败了。二次创业是质变,它不再是爬坡。比如从1991年开始,它完成的是一个台阶,从表面上看,到1992年的单一的经济增长点和没有这个台阶是一样的,都  相似文献   

17.
单身过了十几年,自行车骑破了七、八辆了,电脑玩了五、六年了,光驱也用了三、四台了。周围的人在变,事在变,大家的心情也在变。朋友劝我,交个女友吧,于是我把女友领回了家;女友劝我,买辆车吧,于是我把夏利2000开回了家;我劝自己,换台断电脑吧,于是最流行的DIY被我抱回了家。我的生活在变,兴趣在变,枯燥的生活也在变。日子久了才发现,我抽烟的钱越来越少了,DV带越来越多了;硬盘越换越大了,空间越来越少了;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少了,工具盘越来越多了;DVD越看越少了,VCD越买越多了。我想,我的生活可能少了些什么。2003年9月,我终于找到了答案。399元,我迟疑地抱回了它。用它聆听周杰伦的“叶慧美”,那张被女友折磨得如同砂轮般的CD居然又把楼下的大妈狂热地招了上来。用它观赏十几年前感人泪下的VCD“妈妈再爱我一次”,女友居然破纪录地哭湿了一盒纸巾。用它感受战争的残酷,DVD版的“拯救大兵瑞思”让我足足一周闻肉而怯之。翻箱倒柜。终于在一堆发霉的旧书中找到了我的最爱,一张花脸的  相似文献   

18.
李俊平 《商》2013,(24):266-266
法律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它有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在这套语言系统中,但书就是一个独特的专业术语,它在各国的法律规范中广泛运用,笔者认为深入解读但书,会对法律观念和立法意图有更加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因为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透过城市,我们能看到它内心深处的追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各自的魅力,而城市本身也拥有一种气质。气质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间形成的,这种气质,是悠远人文历史的积淀,一如城市里人的脾性,是一种经年的累积。  相似文献   

20.
1999年5月,在庆贺公司成立5周年后不久,连邦又推出了一本旨在介绍自己经营思想和发展历程的书。书名叫《赢在连锁》,副题是“连邦崛起的秘密”,书的作者即连邦现任总裁李儒雄。 说起来,这本书的出版大概还有些“联想为什么”的意思,而当时的连邦的确也正处在它的一个顶峰时期:年销售额突破3.5个亿;“连邦软件销售排行榜”已被视为国内软件市场的晴雨表;而“连邦”本身更是成为国内正版软件市场的代名词。由此种种,书中所表露出的一种霸气和喜气自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奇怪的是,时间仅仅过去了一年,这种霸气和喜气就已不复存在。与过去相比,这一年连邦不但显得有些沉寂,而且市面上也时常流出一些对连邦不利的说法和猜疑,比方说连邦市场地位的滑落、连邦内部人员的流散等。很多人认为,导致连邦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化浪潮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