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石之一,本在简要介绍了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后,对人民币汇率和中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进行了直观的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技术对中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本主要结论是:尽管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解释能力较弱,但是,购买力平价在决定人民币汇率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栾莹辉 《商场现代化》2005,(12Z):345-345
本文首先评述了购买力平价理论,既而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的应用进行检验,最后分析了购买力平价不适合人民币汇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陈佳 《商》2012,(23):118-118
本文在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基础上估算出人民币的理论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偏离度,并对该理论进行协整检验,得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适用性并不强的结论,不能仅仅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判断人民币的均衡汇率。  相似文献   

4.
陈飞侠 《致富时代》2010,(11):11-12
购买力平价是汇率决定的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经常成为各国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能否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来制定人民币汇率政策,已成为目前国内关注的焦点。现有文献对购买力平价的检验结论存在明显的分歧。因此本文通过历年来各大学者的综合观点,总结出了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评述了购买力平价理论,既而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的应用进行检验.最后分析了购买力平价不适合人民币汇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评述了购买力平价理论,既而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的应用进行检验.最后分析了购买力平价不适合人民币汇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与CPI变动偏离的事实中,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价和人民币汇率的关系,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为此,本文用Johansen方法检验了1987-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我国价格水平和美国价格水平之间的协整关系显著存在,购买力平价的对称性也成立,但比例性不成立,这与某些发达国家间的汇率特征类似。  相似文献   

9.
1994年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实行以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重点评析利率平价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黄展绿 《商》2013,(13):159-159
本文通过引入两国间债权债务关系这一解释变量对传统购买力平价模型进行扩展和改进,并运用这个模型对我国人民币汇率进行用了实证分析。本文所得出的结论是:表明现实中的人民币汇率除了受传统的购买力平价影响外,还受到两国债权债务关系的影响,本国对外债权的增加则将引起本币币值的下跌。  相似文献   

11.
Using the DCC-GARCH model, this study considers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exchange rates in onshore and offshore markets in different stages during 2010–2017.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licies concerning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such as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exchange rate liberalization, and capital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central parity rate, onshore exchange rate, and offshore exchange rate. In terms of exchange rate liberalization, as the daily trading band was gradually widened in 2012–2015, the onshore exchange rate followed the offshore exchange rate more closely. The central parity rate functioned as a managed floating role. It stabilized onshore and offshore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while allowing partial marketization. After the exchange rate reform on August 11, 2015, the central parity rate plays a benchmark role based on a more market-oriented price formation mechanism. It makes the central parity rate regain pricing power in onshore and offshore markets. Further, it promotes exchange rate liberalization and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Nevertheless, with the slowdown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narrowing of the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the RMB is under pressure to depreciate, and its volatility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2.
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结合国际经验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为了给金融改革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为了应对较大规模的“货币错配”风险,为了防止“日元升值综合症”在中国重演,人民币汇率弹性化改革应当采用渐进方式。这个过程中,为了有效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中国应采用由公开宣布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着眼于汇率稳定的频繁外汇市场干预、规模较大的外汇储备组合而成的“三位一体”政策组合;为有效控制汇率风险,中国还应加强针对货币错配的资拳项目管制和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13.
孙迪 《价格月刊》2012,(1):30-35
持续高位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下简称CPI)使得货币与财政政策制定当局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而造成CPI高位运行的外部性因素更是给政策调控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对于诸如人民币汇率变动、外汇储备变动以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以下简称CRBI)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冲击,采用结构变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CPI的外部性冲击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短期内CRBI对CPI有一定的输入性影响,汇率变动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但长期这种作用会发生逆转;外汇储备的变动主要作用于国内货币供给,对CPI产生非常显著的正向冲击。  相似文献   

14.
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之后,中美贸易顺差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借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益增加。此背景下,准确测度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关系"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的选择。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人民币汇率富有弹性,而对美国进口与人民币汇率不相关。因此,对中国政府来说,应该顶住外部压力,尽可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促进贸易、就业和经济增长;对美国来说,人民币汇率不是其贸易逆差的根源,人民币升值的结果只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并不能缓解其逆差状况,过度和偏激地施压人民币升值实非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货币错配问题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首先介绍了货币错配的概念,指出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政策的灵活性等方面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甚至引发货币金融危机;然后,根据戈德斯坦和特纳提出的货币错配衡量指标对中国的货币错配现状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货币错配,其风险表现为本币升值下净外汇资产净值的缩水;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日贸易与人民币汇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日贸易与人民币汇率问题,其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值得怀疑的。在两变量模型中,1998~2003年月度数据计量表明,中日贸易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且,依据中日两国月度统计数据计量的结论是相一致的。在多变量模型中计量证实,日本对华贸易收支取决于日本总产出、日本进口关税、人民币对日元实际汇率,以及中国总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仅仅人民币对日元实际升值,只会对日本对华贸易收支产生不利的影响。政策建议是,中日两国应该采取贸易合作政策,这样中日双边贸易收支都将会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王磊 《商业研究》2006,(1):102-104
分别从内外两个角度分析了目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了人民币面临着双重压力———既有升值的外在压力又有贬值的内在要求这一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缓解双重压力的措施,即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对外缓解升值压力,对内扩大内需;接着,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短期,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期,改钉住汇率制度为汇率目标区制度;长期,退出汇率目标区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8.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均衡、错位及其矫正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5-2010年1季度数据,研究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均衡水平、错位程度及其矫正机制。研究发现:长期看,美国经济增长1%、中国经济增长1%、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贬值1%,导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分别增加4.46%、0.81%、0.93%;2005年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导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小幅度增加。中美贸易收支错位的自我修正机制存在,自我修正功能较强。短期看,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升值、我国货币供给减少、美国政府支出增加、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贬值,导致我国对美贸易顺差增加。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错位是经常性的,2009-2010年1季度,中美贸易不平衡低于均衡水平。政策含义是:积极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坚持人民币对美元适度升值;策略性地应对来自美国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19.
费新 《商业研究》2003,(20):99-102
当前 ,我国在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内外部均衡过程中 ,要受到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由于人民币利率和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 ,决定了我国内外部均衡的实现要依靠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 ,但政府采取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又被当今社会诚信缺失所破坏。我国目前对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所实行的强制结汇政策也导致了外部失衡对内部均衡的冲击。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降低使财政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过 ,由于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在逐步提高 ,运用人民币汇率政策调节国际收支实现外部均衡的条件也在改善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2年4月30日至2018年12月17日的银行间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本文首次使用波动率回归拟合的方法,从政策利率的角度改进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并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程度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宏观经济新闻的反应。收集和构建10项宏观经济新闻后,本文发现当市场参与者普遍不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政策变化的情形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宏观经济新闻的反应显著减弱。当货币政策存在较高不确定性时,市场对未来政策判断的分歧加剧,进而人民币汇率对宏观经济新闻的反应不足。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增加央行的汇率沟通,可以发挥其对宏观经济新闻的补充作用,同时增强市场对宏观经济基本面信息的反应。本文不仅丰富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经济后果以及宏观经济新闻的人民币汇率效应相关理论研究,而且为未来货币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为货币当局进行有效外汇市场干预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