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贯穿于人的认识活动的永恒主题,其交融及创造力的释放,是人类社会文明升华的主旋律。同时,其冲突和对抗,也会妨碍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整体性提升。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一种崭新的发展观,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又重点展示了“科学性”的根本特征,这两方面的相互促进,体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和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历史过程中,现代电视传媒肩负着如何将大众文化转化成精神食粮、被广大观众广泛接受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现代电视传媒要严格履行公共责任、做大众文化的积极引导者,倡导关爱,弘扬人豇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现代电视传媒要倡导和谐价值,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和谐发展,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3.
改善民生、社会和谐.是十七大报告中最吸引百姓注意,最令百姓怦然心动之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显然,民生问题.一头连着党心.一头牵着民心.是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结合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聚焦点。落实到我们国有企业.就是要诚心诚意地关爱员工.诚心诚意地依靠员工.营造企业内部浓郁的和谐氛围,凝心聚力.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祁腾姣 《商》2016,(5):116
科学技术的教育与对人文精神的教育取得良好的共同发展是促进个人全面进步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的实现,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实现教育观念创新,人民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高速高效的各项重要目标。本文就在此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一脉相承。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阐释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客观规律,使人类社会和谐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并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揭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基本途径、条件、政治保障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黄铁英 《商场现代化》2008,(18):236-23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主调和建设重点,作为国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诠释和谐社会和体育产业的内涵,分析了体育产业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得出体育产业促进人类社会子系统内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结论,加深了人们对体育产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含义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并主要从市民社会这一概念作为切入点,谈谈它与和谐社会构建的良性关系,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市民社会在弘扬理性和契约精神,构建了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的法理基础方面;在塑造健康体格、营造和谐宁静的心理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方面;在实行自治机制,促进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利益和价值的整合方面;在形成弹性的社会结构,化解个人私利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方面的诸多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的力量推动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且作为一种精神的进步推动着精神的进步。科学文化是对人类文化进行研究过程中所思考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包括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勇于怀疑、敢于批判的无畏品质,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普及科学文化教育,将人们导入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而经济的高度发展将会带动一个国家向前快速的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协调、繁荣发展的社会,通过加强科学文化的建设,从而更有力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詹 《商》2014,(30):279-279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推动下,社会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迅速发展,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人的存在,大学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响应和谐理念,以和谐社会为背景,以和谐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德育教育为价值目标,以现代化为依托,拓宽重点等方面不断增强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的德育素养,更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输送人才。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激发人们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和自觉性,从道德、法制、文化等方面,以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维指导行为,使人人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和热心人。  相似文献   

11.
斯诺所说的“两种文化”是指文学知识分子的文化和自然科学家的文化。就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而言,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合在总体上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两种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催生大量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有利于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有利于科学家不断地获得新观念、新思维、新思想能力并在各自专业领域内创造奇迹:有利于两种文化在观念上互相启发、在方法上互相通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团队及团队精神进行了概述,阐述了团队精神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就高校在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以及作者的工作体会,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疏离科学,技术还能走多远——罗马科学衰落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平 《北方经贸》2005,(12):105-107
文章通过将中国科学衰落与罗马科学衰落进行类比,提出了中国科学衰落除客观外史层面、主观思维方式层面以外的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原因,并揭示了这一价值取向在中国当今社会的膨胀,继而阐明了端正价值取向、弘扬探索求知的科学精神对于促进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在与动物不同的谋生存和谋发展的生活方式中形成和沉淀下来的东西。文化发展与民众幸福息息相关,但是文化发展对民众生活的具体影响却很少有人探讨。因此,梳理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现状,分析文化发展现状对民众生活的具体影响,探讨文化发展与民众幸福的一般关系,展望未来文化发展的趋势,对于我们构建支撑人民幸福生活的文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王媛媛 《中国市场》2009,(49):83-85
女性就业中面临的性别歧视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观念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社会和谐的社会问题,是女性的社会价值问题。倡导中国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要着力把消除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当做女性解放事业中的一项大事来抓。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经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解决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当前,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使农民能够以"土地换身份"、"以土地换职业"、"以土地换保障",以期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订的重大战略任务。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应充分运用税收的调节作用,针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采取多种措施,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支撑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在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中小企业资本规模普遍不大、资质信用不高、融资议价能力较弱,加之融资环境不完善,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于江苏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又呈现出不同的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加快、社会转型的加速,许多社会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社会的“减压阀”、“减震器”,是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生力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于协调社会关系,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意义深远。有效地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应破解以下难题:澄清对社会工作人才的认识;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水平;明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路径;提高社会工作规范化的程度;拓展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进入大规模的拆迁与重整的今天,人类对“家园”的认知尤为重要。“什么环境空间组合才是我们需要的家园,什么样的空间形式才是适合我们居住的呢?”无疑,这是个值得深思和探究的课题。从传统造园的三个基本形式来展开分析解读,并试图找出一条属于全人类的、未来的、生态的、和谐的城市“家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