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广海  游勇  朱多生 《商业研究》2005,(24):202-207
四川旅游应选择“以创世界级、国家级品牌为中心,以国际旅游为目标,以自然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为主线,实施重点精品突破带动,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进而旅游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黄公望旅游景区拥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和天然的自然生态环境,文章主要以SWOT分析法,去分析黄公望景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旅游景区国有民营经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多种风险,以碧峰峡风景区经营模式为例,主要有经营权转让的法律风险、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资源生态破坏的风险、利益相关者和权益保障风险等,这些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危害,就可影响景区的持续经营,导致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状况恶化。政府应制定防范风险预期的各项措施。加强资源保护力度,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合理的景区资产价值评估方法与标准,强化健全景区监督管理机制。以保证国家景区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环境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4.
盛正发 《商场现代化》2006,(2X):214-215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回归田园、体验民俗的旅游方式.成为现代旅游的一大亮点.但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定义。英国的Bramwell and Lane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且是多层面的,除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生态旅游、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探险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国内学者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其概念包含三个必备条件: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三是需以城市居民为市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是新疆的文化大地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古老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大力保护、发掘、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摆在吐鲁番旅游开发中的新课题.吐鲁番应在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实现旅游与保护并重,从而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姜鑫 《市场研究》2014,(3):43-44
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而现代旅游则勃兴于欧洲,旅游在当今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涉及经济、文化、自然生态、社会环境等大的范畴。从经济角度来说,旅游是现今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要产业,它引导经济生态圈和产业链的循环发展,其经济价值及相关产值规模巨大。本文以我国旅游业的旅游产品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目前的旅游产品现状,分析旅游产品的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7.
遗址文化旅游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遗址,将遗址资源的价值转化为旅游价值,其核心是通过遗址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来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为更好地推进渤海国遗址文化旅游,应针对目前渤海国遗址现状,创新开发模式,按照核心层(遗址本体型)、过渡层(遗址文化延展型)、外围层(遗址自然生态延展型)三个层次开发,建设遗址公园、宗教寺观、历史文化产业园、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8.
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及价格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色旅游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供旅游者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茶叶生态旅游是人们接受与茶文化熏陶,实现当地自然生态和文化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旅游方式,而景德镇以"茶、瓷"为载体,体现出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生态观和生态审美智慧,以及追求"公平。正义"的生态主义,给景德镇茶叶生态旅游留下丰富的茶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其对于回归自然的假日旅游需求也随之攀升,这样的现状使得各地方政府对其省内的自然生态旅游项目开发逐渐重视起来。而湿地旅游项目作为自然生态旅游的一个分支,地方政府对其进行开发,不但可以加强对地方自然生态环境的管理,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继而维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农业旅游经济以乡村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生产、乡村民俗文化和农民生活方式为旅游资源,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的观光开发和布局进行营销设计,以保护自然生态为目的,集合了生态农业生产和农村旅游,展现了生态农业建设、农事劳作、体验农村风土人情,是获取农业知识和地域文化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项目。本文回顾了全球范围内的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农业旅游树立品牌,提升旅游品质,以及制定农业经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这些措施和规划为我国农业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周俊满 《商场现代化》2006,(21):152-153
民族旅游是以少数民族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奇异的民族文化为吸引物的观光旅游,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民族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有特别价值的项目和形式。区域民族旅游开发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民族价值认同,保护民族特质文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广西富川县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和百越文化的交汇处,具有独特的民族原生文化,在县域旅游开发时,应该大力发展民族旅游。  相似文献   

13.
生态关怀强调的是对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关爱之情,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贺州市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发展旅游业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贺州旅游业已进入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本文依据贺州的地域资源特色,结合贺州旅游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以生态为导向,探索了旅游产品营销的策略,主张在休闲旅游产品的营销中体现生态关怀的理念,在休闲中倡导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然而,乡村旅游在于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真谛在于乡村的自然生态、乡村经济和社会都可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对供需矛盾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妥善的处理,使乡村旅游的发展陷入困境。发展乡村旅游,应充分抓住历史机遇,采取生态保护、城乡互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和对外开放等策略和模式,努力克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促进我国乡村旅游从总体上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建立和推广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旅顺口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提出旅顺口应当以“百年军港——旅顺口”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并且就如何推广这一品牌提出了加强服务和硬件设施建设、运用多种促销手段、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整体促销、做好整体旅游规划等措施。旨在使“百年军港”这一品牌的形象深入人心,用旅游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为案例,对其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及乡村振兴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十八洞村乡村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开发层次较低,对乡村振兴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改善当地居民生计资本、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激发居民对民俗文化保护的积极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乡村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起到正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设计与创建——以吉安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吉安县旅游资源的优势.提出吉安县旅游形象的设计与品牌创建的建议.如:应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整体促销;围绕乡村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进行系列旅游产品建设,以烘托主题形象等。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金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云新 《商业研究》2003,(18):146-148
保护生态环境,回归大自然,已成了人们的时尚追求,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开发主题的生态旅游是现时代旅游发展的特征。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是现代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金湾区是珠海市新成立的一个行政区,是迅速工业化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边缘的一块环境保护良好的地域,开展生态旅游,是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农家乐旅游是依托田园景观、自然生态、民俗风情等农村特色资源,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购农家物、享农家乐"等为主题体验的一种新兴旅游生态。昆明"农家乐"旅游发展有其特有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对其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促进昆明"农家乐"旅游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措施,有利于提高昆明乃至云南旅游业的整体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山东省旅游业人才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琳琳 《商业研究》2008,(4):156-162
建设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是旅游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十五"期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除了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外,积极进行旅游人才的开发和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2006年对山东省17地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状况的抽样调查,分析了2000-2005年山东省旅游业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的发展状况。研究表明全省旅游业人才发展仍然面临总量不足、结构短缺、薪酬水平偏低、人才地区分布失衡等主要问题,为此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对策,为旅游人才发展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