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判断规则是美国公司法上的一项重要规则,它通常适用于董事违反注意义务的情形,司法实践中商业判断规则的适用范围在扩张,其理由出于鼓励董事承担风险的需要。但是,过分注重风险承担功能会侵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对商业判断规则的适用进行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2.
商业判断规则保护风险决策的董事免受后顾之忧,能鼓励董事为了公司利益大胆决策,有利于促进公司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还能明确法院在公司治理中的权力界限。它尽管是美国公司法中的一项制度,还是值得我国引入,但需要在对其进行相关考量后再引进以完善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李平  刘桂清 《商业研究》2004,(16):83-85
目前,我国关于董事忠实义务制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公司法》中。董事忠实义务是防止董事滥用控制权、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国公司法在董事忠实义务的立法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应该予以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公司董事在法律和公司章程所设定的范围内享有广泛的经营管理权,但是权力必须伴随义务和责任,否则就会造成权力滥用。勤勉义务是董事义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勤勉义务的产生既是实践发展的需要,也反映了经营者与公司的关系。勤勉义务的判断标准各国规定有所不同,但主要趋势是由过去的主观标准向客观标准发展。在英美实践过程中,则需要结合商业判断规则进行衡平考量。我国应尽快确立勤勉义务标准,防止公司法的规定流于空洞。  相似文献   

5.
段晨思 《商》2014,(48):176-176
随着“股东大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的转变,现代管理学要求董事们应该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过度加重公司董事在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将会造成权利义务的严重失衡,从而挫伤董事们的从业积极性,对公司的长久发展也是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各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董事责任救济的措施。董事民事责任的免除制度作为董事责任救济措施中的一种,减轻了董事们的经营风险,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中已有较完善的制度设计。而我国《公司法》对董事责任的免除仍然只有这样一条规定:“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面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董事可以免责”。国外实践与规定对我国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股东衍生诉讼中原告股东资格及诉前要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萍 《商业研究》2003,1(12):3-5
为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必须赋予股东以公司名义提起诉讼的权利,以便追究侵害公司利益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这就是股东衍生诉讼制度。分析研究股东衍生诉讼中原告股东资格及诉前要件,必将有助于我国尽早建立股东衍生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财权及财务治理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要素所有者)之间签订的一组契约的联结。企业所有权的核心问题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与义务的界定,即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安排问题。企业所有权的有效安排是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本质看,无论是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还是控制权,其核心都表现在企业的财务权利上。  相似文献   

8.
叶敏 《江苏商论》2011,(2):151-153
法人董事制度产生于法人了解、参与、监督其所投资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具有保护法人股东利益、体现股东意思自治、保护公司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等优点.确立法人董事制度,有利于在理论上完善公司法相关规则,在实践上解决法人股东参与公司经营、防止控制股东滥用公司有限责任、独立董事独立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欣 《商场现代化》2014,(4):116-117
公司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以公司为中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法律关系,这些法律关系大致可区分为内部法律关系和外部法律关系两类。在内部法律关系层面,以公司控制权和经营管理权为中心,产生了制约与效率之间的冲突。而在这种冲突背后隐藏了股东、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纠缠。只有理顺彼此关系,才能促使公司的健康发展,更好的维护各方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传统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被定位于向股东会负责的下属性机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股东会中心主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呈现出不符合实际需要的弊端.现代公司法的发展趋势是公司权力重心从股东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的转移,因为后者更能满足公司规模扩大和资本市场发展所提出的专业化和效率化的需求.这一变化趋势对公司法研究者和立法者的启示是公司董事的内涵和责任需要适当扩大、公司监管的重点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1.
郑子森  王晓彤 《中国市场》2010,(22):148-150
确立董事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制度,已成为两大法系国家的普遍立法趋势。国外第三人的范围通常包含股东、债权人、其他社会公众三类人。劳动者是公司最直接、最重要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其权益却屡屡受到侵犯而得不到赔偿。随着董事会中心主义的确立,董事实际上已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者。根据权责一致的原则,应加重董事的责任,使其与公司对劳动者利益的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以期维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12.
杜枢 《商业研究》2003,(4):144-147
在敌意收购中 ,目标公司的董事无疑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 ,因为敌意收购一旦成功 ,他们很有可能丧失工作或名誉扫地。因而 ,目标公司董事往往会运用手中掌握的经营公司的权力 ,采取各种措施挫败敌意收购者。对于这种反收购行为 ,美国判例法援用原有的商业判断规则 ,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系列测试标准 ,用以评判目标公司董事的反收购行为是否符合董事的注意义务 ,主要有 :主要目的测试标准、相当性测试标准、最大价值测试标准、公正拍卖者测试标准等。  相似文献   

13.
邓珊 《致富时代》2014,(3):105-105
现行公司法对关联交易的规制。 (一)不正当关联交易的禁止。新公司法第21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给公司造或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4.
公司社会责任与我国董事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述荣 《商业研究》2006,(5):105-109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公司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我国公司法制定时对此没有考虑,通过对两大法系董事制度比较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两分三三制”原则来组建董事会。  相似文献   

15.
刺破公司面纱 促进有限责任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修改的《公司法》引入了"刺破公司面纱"理论,在特别的情况下,可以否认公司的有限责任,直接追究股东的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及风险的分配。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企业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发展阶段及不同的战略中,应有内外部不同的独立董事机制,以降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决策风险。针对当前独立董事机制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如股份公司商业逻辑不清晰,决策层、执行层、监管层界限不明,公司信息不对称或披露不及时,独立董事产生机制、激励机制不能有效保护股东利益等,文章提出必须建立独立董事市场化模式,将之推向市场,促使独立董事职业化;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责任,责权分明,与薪酬挂钩;建立简单、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独立董事评价体系,确保激励机制正常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企业契约的利益相关者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经理人员、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工人以及社会公众等,他们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投入到企业,同时也就拥有了不同的企业所有权.企业所有权包括索取权(包括固定索取权、变动索取权和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包括固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而企业所有权安排则是在制度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投入量、资源的信号显示机制、资源可抵押性、资产专用性、风险选择和组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之特征,决定企业所有权安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具有状态依存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公司治理,也称公司管理,是随着现代公司制中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出现的。随着股份公司中股权结构不断分散,所有者将企业的控制权交给公司的董事会,而不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企业经营管理层成为由职业经理组成的特殊阶层,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就会产生利益冲突。经营者不一定按照所有者的意愿来制定企业的经营政策。公司治理就是协调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后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曾虹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7):176-177
我国公司法规范了董事表决权的代理规则,这项规则的确立,不但有助于董事发挥决策职能,使公司决策民主化;而且有助于发挥董事的监督职能,对公司的正常运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法律没有明确董事表决权的代理性质,没有规范董事表决代理的人数比例,对董事表决权代理缺少必要的限制等。因此,对董事表决权的代理规则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优化公司的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20.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商业风险主要源于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法律风险主要源于对规则的漠视。对于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而言,商业风险防控固然重要,法律风险防控则更为重要,其一旦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全局性的、颠覆性的,因此不断加强国际化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