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传导到世界各国,引发美元的全面信用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冲击的同时,也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分析,总结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元虽然失去了霸主地位,但仍然在各国国际储备赁币中占较大比重.单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利于全球经济的穗定,形成多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进一步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并最终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的呼声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我国应该抓住机遇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世界上已经开始酝酿美元、欧元、人民币构成国际货币体系的设想。特别是此次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金融体系多种弊端的深刻反思。全球货币体系变革也正悄然展开,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获得铸币税收入、减少汇率风险、缓解高外汇储备的压力,但同时也对我国金融安全带来了一定威胁。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随之提升,边境贸易助推人民币区域化,货币互换为增加境外人民币存量提供了制度安排,离岸中心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了服务平台,人民币国际化在各个领域已经形成共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关键货币——美元持续疲软,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下跌,给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中国应利用人民币升值通道期,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实现;利用石油价格的下跌期,推动重要能源的人民币国际计价;利用中国全球贸易地位,树立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爆发表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不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的困局。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外贸规模巨大、外汇储备充足等国内条件无疑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而且国际经济形势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良好契机;人民币国际化收益前景十分可观;但其国际化过程也存在着来自国内和国际的诸多阻力和挑战。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条漫长且复杂的道路,应遵循先区域化后国际化的渐进式路径。  相似文献   

6.
薛金祥 《北方经贸》2013,(7):125-126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美国的金融危机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定的机遇。然而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仍表现为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区域化。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它可能带给中国的风险。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人民币国际化是终极目标;应该建立以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为主的平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快推动世界进入双通货时代;将SDR等国际货币工具作为国际结算工具并确立其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国际化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洁 《现代商业》2011,(30):33-34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现行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质疑声和改革声日起,同时中国经济学家也开始认真思考人民币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本文将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条件等方面入手探讨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玉梅 《中国市场》2009,(48):30-31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重组的压力,一向强势的美元霸主地位遭受一定的动摇。国际社会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日益强烈,如何创造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而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加,人民币能否借机走向国际化呢?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形势,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已具备初步条件,但要最终实现国际化须积极探索国际化途径。  相似文献   

9.
《商》2015,(21)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足,改革货币体系,建立新的金融秩序成为了关键。人民币国际化是把双刃剑,既会带来收益也会引起成本。整体了解人民币国际化引起的成本和收益,具体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成本和收益,从而有效控制人民币国际化在推进过程中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反思一个问题,那就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重大弊端,改革当前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呼声.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将会是一种趋势和潮流.我国应该抓住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人民币国际化的难得机遇期,加快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这对我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受到重创,促使国际社会对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合理性进行反思。随着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地位的上升,有舆论猜测人民币将会成为美元的最大挑战,成为国际主要的储备货币。本文从货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和储备货币的分析角度出发,联系中国和人民币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弊端的深刻反思,加之我国汇改以来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契机,带来了机遇,但人民币国际化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收益与风险并存。通过对目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分析,探讨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加,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前提下,美国能否撼住美元的霸主地位,人民币能否借机走向国际化呢?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形势,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已具备良好的国内与国外条件,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汇率与利率尚未市场化、金融市场体系尚未健全等障碍,并探究人民币最终实现国际化须积极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娜 《致富时代》2011,(3):22-23
在经济领域里,后危机时代就是指经过金融扫荡后,经济开始趋于好转和复苏,但是此时危机本质上并没有解决或者是不可能完全解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引发各国对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普遍质疑,改革呼声日益高涨。国际货币体系重构是人民币国际地位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时机。制定清晰、可行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逐步确立与我国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相适应的货币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翟士军 《商业时代》2012,(31):57-58
本文认为,人民币要想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增长与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是支持人民币结算走向国际化的核心。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维持世界经济格局的稳定,都需要人民币成为新兴的国际货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从根本上摆脱美元对人民币的消极影响,消除不必要的外汇管制,制定稳妥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美元为代表的国际货币引发的这场风波波及全球。想克服因国际货币体系给我国带来负面影响,则需要我国自身货币国际化。基于此,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和人民币国际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两个方面讨论我国货币的国际化,希望给相关领域研究中和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玮 《商》2013,(4):74-74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向。美元作为世界主要结算以及储备货币,成为了这次灾难的主要传导媒介。作为持有美元储备最多的中国,首当其冲的成为了美国国内政策的攻击的目标。因此中国的经济学家开始逐步认识到国际现行货币政策的弊端,并且积极寻求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国际生产中心与国际货币体系相一致是世界经济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世界经济失衡是国际生产中心转移于货币体系错配的结果。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使用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仍然是美元,货币体系错配导致中国承担了美元外汇占款带来的巨大成本。对此,必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改革国内金融市场、分"三步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等,逐步摆脱美元危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前,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还在延续.这次金融危机使世界人民看清了美元霸权的危害性,也使国内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再度升温.许多人呼吁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也有人担心人民币国际化会引发中美"金融战争".  相似文献   

20.
探析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已成必然.中国要想在全球金融资源的竞争与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入货币国际化的角逐中.人民币若成为世界货币将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