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当下,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传统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和公众文化需求正产生着变化。本文在研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认为当下应借助"互联网+"平台有效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利用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作用,创新供给方式,全面改善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源于文化元素的创意和创新,经过高科技和智力的加工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形成的具有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潜力的产业.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何保护与传承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使命,本文特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分析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拍卖》2021,(3):11-15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文化领域工作提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同时,"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尝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与"非遗"艺术特色与文创产品如何结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索文化创意产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兴传播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传媒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现阶段互联网传媒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未来发展前进的方向,就成为文明社会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从互联网传媒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在推动互联网传媒发展的过程中,促进文化的传承、发扬和创新,更好地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变化,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重点阐述了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并提出了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期传统武术文化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化传承的方式与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创新.旅游发展对文化传承具有较大影响,不仅影响其传承的动力,也不断创新文化传承模式.论文以黔东南州为例,讨论了黔东南州家庭传承、社区传承、学校传承、市场传承、社会传承等文化传承的传承场、传承媒介、传承特点,以及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等.虽黔东南州已建构起多种模式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中国珠算2008年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创造出的科学精神财富。开展珠算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王红 《中国报业》2023,(10):16-17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遗纪录片创作是重中之重,其有助于促进社会文化传播,拓展非遗文化的受众群体范围。本文基于文化传播意义角度提出了非遗纪录片的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10.
《商》2016,(14)
如今是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地发生改变。科技的发展导致了文化的趋同现象,它强烈的冲击了带有民族地域色彩的地方文化,在当下的数字化时代寻求一个新思路来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课题。因此,本文从虚拟技术的角度来探讨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借助于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播与保护。  相似文献   

1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包括文化实体的保护,也应包括文化空间的保护.文化空间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延续的文化"土壤",强调对文化空间的保护,有利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完整性.本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提出了相应的分级保护策略,以期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并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或群体的历史记忆,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和生产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发展视域下,探析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活态传承策略,有利于维系民族感情,加强民族团结、推动交流交往交融,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和支撑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潘利琴 《品牌》2011,(5):20-25
<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14.
歙砚,因产地隶属古歙州而得名。2005年,歙砚雕刻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前,歙砚基本上处于一种既无作品又无艺人的窘境。传统制砚工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与创造。歙砚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歙砚与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5.
肖璐  聂坚 《商》2013,(16):352-352
彝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全球化现代化下凉山彝族经历了巨大的社会转型,传统的民族文化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基于对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四合乡的调查研究,以文化空间为切入点,以彝族传统节日为例,探究现代化经济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节日的保护与传承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复兴。对于文化品牌来说,推广模式五花八门。而互联网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也推动了品牌的发展,文化品牌要想得到更好的推广,就不得不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文化品牌的推广,以范蠡文化为例,分析了其与现代社会以及互联网的联系,提出了具体的推广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商》2015,(49)
秦晋峡谷宜川段文化自然生态资源丰富。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秦晋峡谷区域文化生态资源商业化现象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了保护生态资源,传承黄河文化,实现文化资源的有序开发,必须将修复和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放到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合理活化黄河文化,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内涵,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相似文献   

18.
刘世文 《消费导刊》2014,(4):242-243
安徽皖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物种繁多。借助于文化生态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理论,建构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机制,有助于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之路,重新焕发出魅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科学发展观视角探讨城市新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遵循以人为本的思路,分析城市新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涵及其对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从城市文化定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新的文化气象的形成三方面论述了城市新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波 《消费导刊》2011,(3):71-73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以其在传承文化成果、引导价值观念、规范行为方式、教育娱乐群众、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被人关注的重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比较单一,效率不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缺少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设旌利用率也有待于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应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全市有32个镇(街),经济社会发展不尽相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不平衡,在提供基层公共文化男畏务上又都面临一个共同问题:缺少创新,很难有效为基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因此,要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核心,以“六个创新”为目标.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才能促进基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