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国际经验 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国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实践1.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典型的市导向型。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得美国实行了利管理的改革措施,“Q条例”是美国利率管理的象征。Q条例的续长期作用,影响了经济的有效运行。到1979年~1980年时,个经济形势极为严峻,迫于客观形势的压力,美国国会于1980通过了《解除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管理法案》,规定在6年内将条例对于一切存款机构持有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利率上限消,由此揭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序幕。此后的6年中,美国功废除了Q条例,于1986年实现了利率市场化。2.日本的…  相似文献   

2.
金伟 《商》2014,(11):179-179
在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后,我国利率双轨制特征体现为存款利率上限和市场利率并存,利率管制扭曲了资金价格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而利率市场化会引发银行道德风险。本文证明了利率市场化会引发银行道德风险,并在均衡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各方利益基础上,为解决道德风险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了相对于规定自有资本金率和利率管制更优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自由化改革进程 (一)利率管制 过去,美国通过Q条款等对通知存款和短期存款利率限制并控制着银行存款利率。1980-1986年,随着Q条款的逐步淘汰,利率管制随之基本取消。英国1971年出台“竞争和信贷控制”政策,禁止通过卡特尔安排银行利率,并于1984年至1986年间逐步放松对建筑合作社的利率管制。在80年代前半期,北欧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出现利率自由化的浪潮,欧洲大陆和日本则稍晚一些。到90年代初,大部分经合组  相似文献   

4.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与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是相辅相成的。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分流了银行存款,促使美联储启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进程中通胀高企、银行产品创新滞后等因素为货币市场基金提供了发展空间。货币市场基金的兴起对美国金融结构及各部分资产负债表产生深远影响,存款机构投资风险偏好提升,居民、企业部门资产配置改变。中国货币市场基金与利率市场化正在形成积极有效互动,出现“小额先行、加速推进”的独特路径,推动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商》2015,(25)
20世纪80年代美国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其国内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盈利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尾声,对国内商业银行业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显现。本文主要从美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着手,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国鹏 《现代商业》2024,(2):139-142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的枢纽。银行存款市场势力对银行来说尤为重要,那么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标志性政策——存款利率上限取消政策的执行对银行存款市场势力会产生何种影响?鉴于此,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采用中国2007—2021年239家商业银行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款利率上限取消政策的执行普遍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市场势力。因此,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应注重保护商业银行的存款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7.
纽约 美国纽约金融中心是全球第二大国际金融中心.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就相当发达,并开始向国外输出资本.但是,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政府为了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仍然实施对资本项目国际流动的控制.直到1981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局才开始批准美国境内的银行、储蓄机构设立"国际银行业务设施",在国内从事"欧洲货币"业务.美国银行和在美国的外国银行通过国际银行业务设施吸收的非居民存款,可以不受当时实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利率上限的约束,也不须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担保,所吸收的资金可以贷给外国居民、外国企业以及美国在国外的附属公司,但贷款必须用于美国境外.  相似文献   

8.
刘佳颖 《商》2013,(7Z):103-103,98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我国对利率实行严格的管制,使商业银行更多的关注银行的信用风险,而忽略了利率风险,但随着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开始,利率风险问题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变得日益突出.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利率风险,提高利率管理水平,是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及针对利率风险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自1952年以来,我国利率始终是管制利率.利率管制是指由中央银行统一制订各种金融工具的利率,资金的买方和卖方严格按照统一制订的利率进行交易.我国长期实行利率管制,主要是为了稳定物价、稳定市场、扶植并促进工农业发展,以较低成本发展经济,利率管制对经济发展的投资支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避免各银行为了吸引存款而爆发代价高昂的利率战,借以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和市场的稳健运作.因此利率管制在稳定我国金融业、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经营效率等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率市场化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价格领域,尤其是商品价格领域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要素价格领域约束依然存在,比如资金价格——利率仍然受到管制。利率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已经得到认可,但是,利率管制、利率机制的僵化和利率结构扭曲等因素都使它的灵敏调节受到限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势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强,我国为适应全球经济体制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05年5月1日,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正式施行,2013年7月20日,开始放开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管制,直至2015年我国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基本完成。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市场决定利率,国家将不再强制规定利率的上下限。在以前,国家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差额进行了限制,使相互竞争的银行不能通过过度升高存款利率,以较低的贷款利率来开展业务,这样的限制可以防止银行业的不良竞争,对银行起到了保护作用。而利率市场化就是取消了这种限制,允许存贷款利率两头一升一降,这样使银行的盈利空间变小,银行的恶性竞争也会加剧。因为2013年可以看作是改革前后的分隔点,本文以2013年为界限来对比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后工商银行的盈利状况,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正反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银行机构利率管理经历了从自由到管制再到自由的过程,利率市场化进程各阶段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对于正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中国,可以从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得到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一、引论在20世纪大半时间里,多数国家都是利率管制的,其利率维持较低的水平。纵览一些主要国家利率管制史,可以发现推动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是利率管制的主要动因。随着经济金融地开放,缺乏弹性的管制利率与国际的利率差距会导致"热钱"的流入流出,使得货币当局的政策目标难于实现,利率市场化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金融运行中商业银行系统存贷差不断扩大,备付水平整体居高,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资金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货币市场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出现明显倒挂,商业银行在缺乏有效运用资金的同时被动负债,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突出。本文深入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银行运营的影响,剖析了银行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制度变革和银行自身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海燕 《中国市场》2011,(44):40-46
中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强调生产要素价格的合理化与市场化以来,中央银行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经济环境,稳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提出了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总体思路。以这种思路为前提的市场利率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又如何根据现实的情况采取何种对策来应对,本文将在这里作一个简单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商》2015,(18):179-180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制度、监管的不断完善,管制利率体质下的金融市场难以满足国际接轨的需求,我国金融自由化不断深化。虽然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利率管制向利率市场化过渡的时期,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利率和外币利率作为金融市场导向利率基本已经实现了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程度愈加深化。文章采用VaR模型和GARCH模型,以shibor同业拆借利率和利率敏感性缺口计算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17.
张鹏 《现代商业》2013,(5):35-36
美国实施的Q条例与存款准备金要求等金融监管措施对金融行业的经营与定价行为进行了限制,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赢利。面对监管规定的约束,20世纪70、80年代,美国金融市场中涌现了大量以规避监管为目的的新型金融产品。本文将对美国货币市场中的三种金融创新--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自动转账服务账户与流动账户进行研究,揭示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伟 《计划与市场》2001,(2):28-29,44
一、美国的“金融非中介化”现象 60年代后期,随着通胀的加剧,银行受到利率限制,竞争力下降,美国出现了所谓的“金融非中介化”现象。存款人把资金提出银行转向自由利率的金融商品,大工商企业转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银行传统的从广大储户手中吸收大量零散资金再转贷给大公司、大企业的经营方式已不再适合当今的市场发展,银行难以发挥其中介作用。商业银行在借贷市场所占份额由1975年的35%降到1990年的23%。此现象产生有以下原因。 (1)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70年代,当美国的商业银行受到存款利率、业务范围…  相似文献   

19.
自1952年以来,我国利率始终是管制利率。利率管制是指由中央银行统一制订各种金融工具的利率,资金的买方和卖方严格按照统一制订的利率进行交易。我国长期实行利率管制,主要是为了稳定物价、稳定市场、扶植并促进工农业发展,以较低成本发展经济,利率管制对经济发展的投资支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避免各银行为了吸引存款而爆发代价高昂的利率战,借以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和市场的稳健运作。因此利率管制在稳定我国金融业、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经营效率等方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介绍 利率市场化,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s,简而言之,"市场形成利率,央行调控利率",指政府或者货币管理当局放松乃至放弃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与干预,金融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主要由市场因素作用形成,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利率水平,货币当局只决定和控制基准利率,通过货币市场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中央银行则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再贷款率以及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等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使之间接地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