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杨  任财君 《国际贸易》2023,(1):74-80+96
以负面清单管理跨境服务贸易成为区域贸易协定中服务贸易开放的主流。文章通过比较美国、日本FTA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和上海、海南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发现,国内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无论是框架结构还是清单内容,都与国际通行负面清单存在较大差异。要满足RCEP由正面清单转向负面清单和加入CPTPP的要求,在制定首份全国版负面清单时,要全面梳理目前负面清单中兜底条款的内容,在坚持开放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负面清单框架结构和不符措施内容。  相似文献   

2.
自由贸易试验区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意在推进中美BIT"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试点。与中美BIT谈判的负面清单及格式文本相比,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在不少方面还存在差异。本文提出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需要从进一步减少投资限制、扩充负面清单的架构、规范不符措施的内容、提高负面清单透明度多个方面落实。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全球吸收外商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美国一直提倡投资自由化,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法无禁止即可为",除负面清单和法律法规中明确列出的不符措施外,其他所有行业和部门都对外资开放。美国试图通过签订双边投资协定(BIT)和自由贸易协定(FTA)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高标准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形成世界标准和惯例。一、美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践从国际看,对外商投资进行管理时,极少国家会出台专门的统一的负面清单。纵观美国的外商投资管理,并没有出台统一的负面清单来限制外国的投资。而且美国对外  相似文献   

4.
<正>国际上签署自贸区协定(FTA)和双边投资协定(BIT)采用负面清单模式已经有较长时间。负面清单模式由美国率先提出。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被认为是较早采用负面清单的FTA之一。迄今美国签订了46个双边投资协定,与20个国家签订了包含投资章节的自由贸易协定,多数采用负面清单模式。通过以上的国际协定,美国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负面清单模式下的国际投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BIT和包含投资规则的FTA中加入环境规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BIT和FTA文本在环境条款的表现形式上日益丰富,"非排除措施"条款、平衡条款、除外条款、冲突条款、程序条款等类型不断涌现。美国2012年BIT范本细化并强化了东道国的环境规制权,为各国修订BIT树立了典范。纵观BIT和FTA中环境条款的发展态势,在立法模式上其经历了从双边投资协定向自由贸易协定的演化,在内容和架构上历经了从一元向多元、从分散到集中的演变,在定位上则实现了从完全附属到去边缘化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某些与国民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使用负面清单模式管理外资已越来越成为全球发展的新趋势,中国也已尝试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和中澳自由贸易协定中使用负面清单模式来管理外资,今后在双边和多边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中使用负面清单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RCEP是当今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的高级实践,RCEP包括我国在内一共有15个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发展模式迥异的国家,分析这些国家的投资负面清单能够增加我国负面清单的实践经验。本文具体分析了RCEP投资章节的部分内容以及附件三所列成员国负面清单的具体内容,并从负面清单保留不符措施的数量、行业分布和正面义务的违背情况等方面总结RCEP成员国负面清单的特点,然后结合中国近年来负面清单的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加快外资管理理念的转变,熟练运用负面清单的管理方式,在负面清单领域进行更为科学的设计,为我国未来面对的负面清单谈判提供一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和探索扩大开放新途径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而对于外商投资采取负面清单模式管理是其中最大的挑战。当前中美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的最大难点同样是负面清单的谈判。作为为国家对外开放探索新途径的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的制定必然要与中美BIT谈判中涉及到的负面清单谈判进行联动,本文将对两者之间联动的必要性、负面清单模式的形成过程、核心内涵以及如何实现上海自贸试验区与中美BIT的联动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美国与其FTA缔约国将文化产业列入负面清单,通过保留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等条约义务,平衡全面市场开放与具体产业保护之间的矛盾,为解决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的矛盾提供新的路径。文化产业对中国全球战略意义重大,且与美国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在中美BIT谈判中,中国应借鉴美国缔约经验,将文化产业恰当地列入中国清单,为国内产业发展赢得空间。  相似文献   

9.
投资准入规则是平衡国家经济监管权和开放投资义务之间的重要砝码,核心是准入阶段外资的待遇标准。目前最先进的外资准入模式是"负面清单"基础上的"国民待遇"。负面清单是外资准入阶段不适用国民待遇原则的特别管理措施规定的汇总,其中最具谈判空间的是"不符措施"。不符措施以附件清单的方式,列明缔约各方针对具体产业部门,维持现有和未来采取背离国民待遇的措施。在中美BIT谈判中,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列出恰当的负面清单,将外资准入国民待遇对经济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而中国未来国际投资条约签订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以投资便利化为目标,灵活地选择准入阶段外资待遇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负面清单版本更新较快,但由于内容固化、限制手段单一、可操作性弱,导致其对外宣示作用大于实质性改革作用。文章对中国金融负面清单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金融负面清单的格式、内容以及演变规律进行归纳,厘清中国金融负面清单的发展逻辑;另外,本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将上海自贸试验区单独设置的金融负面清单与TPP、USMCA和KORUS等协定进行详细对比,发现:中国只有现行不符措施,没有为未来改革预留多余的政策空间;限制的维度比较狭窄,限制手段原始固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没有提及互惠条款以及对特殊领域的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了预留未来改革权限、灵活运用限制手段、制定互惠和特殊政策以及完善配套法律四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12.
13.
在美国三权分立政体下,对外贸易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是国会、总统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国会一方面通过授权总统扩大自由贸易;另一方面又建立完善的进口救济制度来平衡贸易保护主义的利益。国会还把相当的权力委托给国际贸易法院由其行使司法审查权,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授权。美国贸易政策的制订权往往是在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之间进行分配,法院通常奉行"司法克制"的态度,通常避免就国会和总统之间在对外政策领域的权力关系问题进行裁决。但其一旦决定介入,必然成为最终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U.S. industries have reduced their releases of toxic chemicals in recent years. These publicly reporte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can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U.S. products abroad by increasing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these products in countries that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manufacturing.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is possibility. It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exports of 19 U.S. industries to 128 countries between 2002 and 2010.  相似文献   

15.
16.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同时也是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那么,长期以来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却能同时并存,依然维持着美国经济的强势,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经济现象。这里尽管原因很多,但从国际金融的角度分析,笔者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即美元作为国际上流通量最大、流通范围最广的币种,其货币的特殊利益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已成为支撑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我们暂且不从理论上进行探讨,而只对美国经济现象的一系列数字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值得深入思考。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美国的国…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both have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toward harmonizing contractual unfairness law for consumers within their borders. To a large degree, the policies of these two largest consumer markets in the world are similar, but consumers should beware that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main. Furthermore, differences in interpretation among member states could lead to differences within the E.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