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仍要一业为主--我国专业外贸公司发展战略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增长,其动因除主要来自于经济体制改革所释放的内部动因要素外,对外开放引进的外部竞争要素亦功不可没。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总量和种类颇丰,拥有及其广阔的国内市场。从理论上讲,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似应以发展和扩大内需为主,发展外向型经济为辅,如同美国、德国等大型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所采取的发展模式那样。然而,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国际经济环境业已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经济目前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或出口系数,即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高达近20%,从而在客观上使我国经济走内向型发展道路变得极其狭窄。因此,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未来的走向看,尤其是在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实乃势在必然。换言之,我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优劣,不仅取决于国内市场的状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成败和世界市场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推进器,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许多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跨国公司发展之路,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相似文献   

3.
贸易战略的选择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发展中大国由于自身的国情和特征,在选择贸易战略时,除了考虑贸易作用的发挥,整体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水平,国内资源和要素禀赋,国内经济环境等一般因素外,还应充分重视以下三个特殊性;一是必须实行追求动态利益的贸易战略;二是正确认识和利用国内市场广阔的优势;三是尽量避免因经济规模较大而带来的贸易冲击。  相似文献   

4.
姜彦秋 《安徽工商》2001,(12A):18-19
发展经济学指出,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主导经济增长的产业部门是有所区别的,主导产业部门根据人类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态势,演变出如下的结构特征,即从劳动密集→资本密集→资本技术密集→知识技术密集发展;从价值形态来看,主导部门的演变具有从低附加价值→高附加价值→更高附加价值转换的产出特征。  相似文献   

5.
百年论战:比较优势战略与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是源于人们对国际贸易模式的关注,但其主张却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选择的依据.支持与反对比较优势战略的论战持续百年,足见其在理论界以及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本文系统地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以及其相对应的两种战略之间的论战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对全球带来的产业影响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我们认为,它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只是体现在技术方面以及它本身的飞速发展上,更为主要的是这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其强大的渗透性对所有产业都有影响。我国经济领域内下一阶段的主调将是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重组,因此,以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整合和发展传统产业必将为我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动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基于传统产业的产业融合式经济模式必将成半,开发的速度稍微慢一点,原先的投资都有可能付诸东流,而一条芯片生产线动辄就需要投资10亿美元。可见,发展中国家如果硬要与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决一高低,很可能又要重复中国历史上“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之类的错误。因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寻找一条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有商业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龙德发目前,国有商业企业的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要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能否实现这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将是国有商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严峻考...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有利于中国的贸易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贸易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提高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及其为本国带来的相应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WTO极有利中国的贸易安全,中国加入WTO后,要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完善与WTO相一致的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保障体系,面向国际市场制定经济发展新战略,制定和执行好国际经济政策,培养科技及精通国际经济法规人才等对策,才能在加入WTO后维护我国的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9.
东亚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东亚双边自由贸易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正在改变东亚在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方面的落后状态。东亚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既是世界范围内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的结果,也与东亚经济联合时机成熟、各国态度积极以及美国态度的变化密切相关。面临双边自由贸易的竞争态势,我国应及时调整对外经济贸易战略,采取积极的对策,尤其不能对台湾的动向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对自由贸易区的研究已十分必要。本文以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战略特点以及实施成果进行了简单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紧接着提出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最后针对中国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再结合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对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策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走出去”战略是“请进来”战略的必然发展。在入世后的新形势下,“走出去”战略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认清我国企业“走出去”现状,并采取适当对策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巳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国有商业是我国商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了解当前国有商业的现状,认真分析国有商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审时度势,结合国情,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是21世纪国有商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个没有自身特征的民族,它的经济发展决不可能站在世界经济发展前列。我国实施知识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必须正确估计中国物质型经济发展现状,我们在制订和实施知识经济发展战略时,不仅需要考虑基础设施产业和相关产业,而且需要考虑内外部的条件,实施知识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是继续推动、贯彻已经制定的现有发展战略,建立知识经济的骨干工程,加强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国民经济信息化为突破口,增强“产、学、研”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就中国社会改革近30年来众多的成绩而言,把外国的企业和资本“引进来”是其中非常成功的经济战略。从最开始进口消费品到后来引进设备、技术,再到引进资金、人才、管理乃至引进外国企业等,都是通过以“引进来”为主的经济开放。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需要,“走出去”却已经成为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更是加速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步伐。WTO多哈部长级会议的锤声使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市场经济的怀抱,给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走出去”战略。这是我国面向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由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的重要步骤。“坚决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切实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始终是中国五矿集  相似文献   

17.
孙裕增 《新商务》2003,(5):34-35
我国经济加快融入全球经济,长三角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重构,长三角的投资和消费越来越多地受到跨国公司、国际贸易体系的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站在全球高度,确立一个较高起点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将率先买现现代化目标放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可以说,确立以上海为中心、积极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是对目前形势判断、分析的必然结果,也是观念转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从战略高度看知识产权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中国面临诸多经济与政治挑战,但有一个挑战容易被忽略或轻视,就是知识产权问题。随着“入世”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影响力日趋增强,“中国制造”一路高歌,但繁荣背后一场发达国家“围剿”中国的知识产权战争已悄然打响。  相似文献   

19.
王明亮 《华商》2013,(10):66-66
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功勋。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与思路的逐步清晰,战略举措效应的逐步发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也逐渐明朗起来。  相似文献   

20.
《财贸经济》1990,(4):4-15
再过10年,20世纪就要结束了。2000年,这是人们寄于厚望、充满理想的年代。全国人民对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十分关注。那么,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应当建立在什么基点上?怎样处理未来10年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的关系?所有这些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本研究报告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