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小瑜 《商》2012,(11):102-103
环境权是当今社会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阐述了少数民族环境权的含义,然而作为环境法律核心内涵的环境权理论以及少数民族环境权理论,在环境法律中却还没有得到明确的体现。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则是经济发展不足以及传统法律对环境权保护不足两方面。从行政法的实体法和诉讼法方面保障环境权,民法和刑法是通过法条中的内容来督促有关部门来实现环境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贾珂 《致富时代》2011,(7):27-27
公民环境权是伴随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而提出来的新主张,是环境不断恶化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强化的伴生物。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公民的环境权也不断受到侵害,有关环境问题的法律纠纷也日渐增多。该文就我国法律对公民环境权保护现状,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环境权的完善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3.
环境权是环境主体享有适宜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的法律权利。其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其客体是整体的环境及其构成要素;其内容是指包括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其中程序性环境权包括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环境请求权等;其在性质上是一种宪法基本权利,具有宪法位阶,是第三代人权;环境权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一项新兴的社会权,是社会国家理念在当代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4.
理论认为自然体同人类一样享有环境权,但在现行法律体制下其环境权并不能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为加快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立的步伐,有必要将自然体环境权的性质予以重新界定、并重新审视我国相关的诉权理论和制度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第三代人权"的公民环境权是环境法的基础性权利.从环境权作为生态危机有效法权回应的理论考量出发,在反观我国宪法、环境保护基本法及民法、刑事法有关公民环境权制度规设的基础上,本文以权利的应然与实然级差为视角,做出了对公民环境权以宪法的法权确认为基垫、以环境实体法的规设为内核及以环境公益诉讼救济为保障的法律制度体系化回应设定.  相似文献   

6.
马忠雄 《商》2014,(48):64-64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最先是在美国、法国、英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之后扩展到全球。我国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首次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公民的“环境权益”,规定凡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要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为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环境权益奠定明确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7.
公民环境权与企业排污权是一对矛盾.企业生产的过程难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威胁到公民的环境权,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排污行为的正当性以及公民对这一行为的容忍,既然是容忍就应该有度,那么如何使公民的环境权与企业的排污权和谐相处便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8.
简述环境权     
随着环境权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开始了环境权的立法实践。环境权是一个模糊的理论术语。作为一种法律权利,迄今为止,仍然争议颇多,本文从环境权私权性的角度对环境权的主体、特征和性质等进行简略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宋豫  吴宇 《商业研究》2002,(10):149-151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思维的起点 ,综合国内外学者们的观点 ,对尚未出生的后代的环境权加以界定 ,提出未出生的后代的环境权这一概念 ,承认它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之一的企业,是环境资源的直接使用者。基于环境权理论,企业应当负有承担环境信息公开的义务。2007年我国出台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方面也做了相关规定,对于保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法律方面,仍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莉莉 《商场现代化》2007,11(34):305-306
环境保护民事合同制度作为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的市场手段之一,在法律赋予企业组织和公民环境权的基础上,双方合意订立,最终达到分配效率和社会公益的统一。其发展启示来自科斯三大定理。  相似文献   

12.
国际投资自由化趋势的加强促使了国际投资纠纷的产生,尤其是各国对本国环境的重视加强了对外资的规制,这些规制措施往往造成对外国投资者财产权的侵犯,达到相当于征收的效果,这便可能被投资者提起申诉而面临补偿。如此,便引起了东道国环境权与投资者私人财产权的博弈问题。本文采用案例分析、辩证分析等研究方法,着重研究东道国环境规制措施的合理性,试图通过东道国环境规制措施的视角来探析东道国环境权与投资者财产权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环境权一般被认为具有私权或公权属性,对环境权属性深入分析后认为环境权具有公权和私权的属性的同时还兼而具有“公益权”属性,指出了环境权的社会权属性之现实意义在于公民可以通过主张“公益性”的环境权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使环境公益诉讼的建立在法理上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4.
环境权解析     
环境权本身是从人权的视角提出的,因此环境权的本质是固有的、普遍的人权.固有人权是指环境权是人与生俱来所享有的权利,是每个人依其本性和尊严应该享有的权利.普遍人权是指在客观上其主体具有普遍性,在主观上人们对其能够达成共识.因此环境权的主体只能限于每一个自然人,而不包括所谓的后代人、法人、国家以及非人自然体.环境权的客体应当是"物",即整体"自然环境",至于影响环境的行为不宜作为环境权客体.环境权的内容是享有适宜的自然环境,"适宜"是指整体自然环境的适宜.  相似文献   

15.
从环境保障的角度看,诉讼当然是对环境权益的有效救济途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环境权益与其他权益相比有其特殊性,它既涉及公权力,也涉及私权利,并且,一旦环境遭到污染,其受害人是不特定的人群。因而借助国外的经验,完善我国环境法诉权的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环境相邻关系不再是以地理位置的相邻而产生的权利碰撞,而是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环境权之间的相邻,环境相邻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环境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环境人格权是公民固有的人格权利,是环境主体的自然权利。环境人格权的基础是民法中的人格权,是人格权的新发展,同时又是环境权的中心内容。将环境权纳入环境立法法中,使公民的人格权利得到保护。扩大民法具体人格权的范围,确保主体的环境人格权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8.
向华 《商业时代》2012,(16):105-106
公共信托原则是环境权保护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本文通过对公共信托原则下我国环境权制度的理论研究,深入揭示我国环境权制度设定和运行中的诸多弊端,并为弊端的解决指出合理有效的途径,以期为我国环境权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CSR月度报告     
《WTO经济导刊》2013,(6):12-17
法律·法规·政策CSR Law&Policy中国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写入人权白皮书中国国务院新闻办5月14日发表的《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指出,公民享有清洁生活环境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初步建成覆盖各环境要素的国家环境监测网和地方环境监测网。这是中国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写入人权白皮书。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金融与法律的关系十分紧密,农村金融法律制度也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也是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最主要的因素。农村金融法制是否健全能够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稳定,也能够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内部结构的平衡。因此,我国应从转变立法理念。优化农村正规金融法律环境与农村非正规金融法律环境。建立严格的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司法效率几个方面,努力完善农村金融生态法律环境,以此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