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基于1978—2008年间甘肃省的老龄人口抚养比、人均消费、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借助协整分析、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工具,实证研究甘肃省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均收入的增长及老龄产业的发展刺激了短期的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78-2008年间甘肃省的老龄人口抚养比、人均消费、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借助协整分析、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工具。实证研究甘肃省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均收入的增长及老龄产业的发展刺激了短期的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3.
《中国流通经济》2014,(7):110-115
消费是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消费不足由来已久并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导致我国居民消费不足、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此,可在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对消费函数进行扩展,对家庭跨期消费选择进行建模,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将人口年龄结构内生化,利用面板VAR模型来分析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居民消费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的下降与老年抚养比的上升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少儿抚养负担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而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并未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经济的增长,少儿抚养比会降低,老年抚养比会升高,将出现老龄化过程。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居民消费,应由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扩大内需向允许人口适度增长的扩大内需转变;挖掘老年人口消费需求,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探索弹性退体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社会就业压力加大,以及老龄化日益严重,就业难、工资低、养老压力大等现象逐渐凸显。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工资、就业及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就业、工资、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为年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外商投资、活期存款利率、财政支出、人均GDP、城乡就业人数、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和城镇化率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改进的索罗模型和生命周期假说,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少年抚养比对储蓄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储蓄率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所以,针对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本研究提出人口年龄结构应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医疗卫生改革相结合,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道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199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引入年龄结构变量的增长-趋同模型,考察了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表明:人口结构的变动显著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1990—2010年总抚养比的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近1/3,其中总抚养比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生育率下降带来的少年抚养比的迅速降低造成的;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在长期中比在短期中更为显著,少儿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老年抚养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速、人均GDP、货币政策、贷款利率、调控政策等因素都是影响房地产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力量,但是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家庭规模缩小、人口抚养比降低带来的人口红利,也是房地产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决定因素。我国历代婴儿潮人口进入婚育年龄,都会对经济产生显著影响。我国1998年启动房地产市场,故此,第三代婴儿潮的婚育刚性需求叠加第二代婴儿潮的改善型需求,必然对房地产市场短期波动产生剧烈影响,其影响明显大于城镇家庭小型化推动的城镇家庭户数增长。可以预见,对住宅的刚性需求将在2015年前得到满足,接下来,对住宅的需求将以改善型需求为主,随着生育政策的放松,届时人口抚养比将有进一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一方面要求国家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另一方面则是要利用老龄化趋势发展经济,使之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后续动力。以体育消费为出发点,通过中美老年人口体育消费差异性比较,得出发展我国老年人体育消费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已经初步进入老龄化时代,这种人口的转变是否会与我国的高储蓄相关呢?从理论上分析了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率作用的具体途径,然后使用1978~2014年的数据对居民储蓄率和抚养比等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少儿抚养比的降低、老年抚养比的升高都能导致居民储蓄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龄产业的发展潜力将会越来越大,这是人口结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老龄产业的市场依赖于老龄人口消费心理及行为,本文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变动趋势,对老龄人口消费市场需求和老龄产业发展潜力做了测算估计,为更好发挥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一直以来属于人口大国,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也日渐严重。 这可能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文章选取 2005 年~2018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到了以下结论:老龄化所带来的总抚养比的增加对经济发展有负向的影响;老年抚养比对于经济发展有正向影响,且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人均储蓄率及城市化率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也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实证分析"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使少儿抚养比显著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会上升,老龄化程度得到一定减轻,但无法改变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总趋势.该政策的实施尽管显著提高了少儿抚养比,但并没有创造出新的"人口红利",因而该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对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对渤海地区人口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老龄化的三指标,特别是老年人口所占的百分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这两个指标,分析了环渤海地区目前存在和未来可能出现的老龄化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认为老龄化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不仅在不同年份之间存在差异,在不同地区间亦是如此。文章以2012年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为因变量,排除利率、投资市场、政策等因素造成的误差影响,选取同一年度各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老年人口抚养比、少年儿童抚养比4个自变量,运用Eviews6.0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常住人口对地区储蓄存款影响呈正相关,老年人口抚养比和少年人口抚养比对地区储蓄存款影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彭琪欢 《光彩》2014,(12):40-41
正2014年老年人口中隐藏着4万亿元的消费潜力,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在带来养老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商机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龄产业市场。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称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称,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02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4.9%,同时《报告》预测,2014到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广东省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分组回归的方法,就家庭老龄人口占比对于消费的异质性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从家庭异质性的角度,家庭老龄人口占比对低消费、户主低学历及农村家庭的消费负向影响更大;从消费类型异质性角度,家庭老龄人口占比对医疗保健支出有正向影响,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交通与通讯支出、衣着支出和教育文娱支出有显著负向影响,且在部分类型支出的全分位数回归中存在“断点”现象。  相似文献   

17.
储蓄作为金融活动的基础,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一般用储蓄率来衡量。目前云南省正在经历的人口抚养比变化,会造成不同年龄阶段经济行为"异质性"对抚养主体抚养负担发生改变,继而影响储蓄率变动。通过云南省1982-2016近三十年的人口抚养比和储蓄率情况,实证分析云南省人口抚养比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已经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重视和开发老龄人口旅游消费,是开发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实际,分析了老龄人口旅游市场的特点,提出了开发老龄人口旅游消费的特点,开发老龄人口旅游消费市场是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应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起,我国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到2005年底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亚洲老龄人口的一半。我国进入老龄化不仅进程短,而且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一般是5000—10000美元,而我国现在才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国家,正所谓“民未富,人先老”,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20.
张新奇  邹壮  叶宁  刘芦萌 《商》2014,(49):51-52
经济学中,将老龄化进程产生的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描述为“第二次人口红利”。如何延长人口红利期、挖掘新的人口红利,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中国储蓄率和老年人抚养比的因果关系进行探讨。为有效揭示中国储蓄率和老年人抚养比之间的作用方式,本文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向量自回归方法,在老年人抚养比和储蓄率基础上,增加了人均GDP变量,根据AIC和SC信息准则建立最优阶数为一阶的三变量滞后面板向量自回归数据模型( PVAR) ,对中国30个省级单位从1983—2012年的储蓄率与老年人抚养比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LLC和IPS单位根检验后,确定了三变量(储蓄率,老年人抚养比和人均GDP变量)的数据平稳性和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在对数据进行Helmet消除地区间的固定效应后,经过系统GMM方法对PVAR模型的系数进行估计,估计系数显著。最后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储蓄率和老年人抚养比之间脉冲响应来观察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储蓄率与老年人抚养比存在双向互动关系,老年人抚养比对于储蓄率的正影响持续时间比较长,且积累效应显著。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为应对老年时期可能发生的个人财务危机而形成新的储蓄动机,在工作期间增加资产累积,这种累积持续时间较长。这与人口结构的第二次红利结论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