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对日投资企业只有3家,到2012年则猛增至121家。而日本引进外国投资是从20世纪90年代发生泡沫危机之后才逐渐增加的,随着外国投资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及日本政府对引资政策的不断调整,日本的投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撇开中日两国当前的领土争端因素不说,中国企业要投资日本,只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日本的投资环境,选择合理的进入策略,才能取得对日投资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不仅是 中日资金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日两国经贸合作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随着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和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也呈现突飞猛进之势,对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产品更新换代,促进沿海开放型经济的形成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日本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的同时,日商的对华投资增幅也在我吸收外国投资国别、地区统计中位居前茅。  相似文献   

3.
2000年中日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两国不仅贸易额有大幅度增长,日本企业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也改变了连续几年下降的势头,出现恢复性增长.2001年两国贸易额可望达到人们所预计的1000亿美元左右,再创历史新纪录,日本企业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也将有较大增长.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受两国国情和历史发展轨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日两国文化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中日两国的企业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从中日两国文化差异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表现入手,对日本在华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中日文化差异下日本在华企业管理制度的变革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所在的东北亚地区,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作为东北亚最大的两个经济实体,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的互补性正日益增强。但是,目前,中日两国由于历史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基于共同利益的制度化合作机制。这种状况不仅与中日两国产业的互补性要求相背离,而且也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发展趋势不相称,因此,探讨中日经贸发展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产业优势互补促进投资带动中日产业内贸易增长(一)日本对华投资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增长,日本企业更加重视开拓中国市场20世纪90年…  相似文献   

6.
财富视点     
《中国科技财富》2007,(5):14-15
温家宝总理日本融冰之旅中国总理温家宝4月11日—13日访问日本,期间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演讲着重强调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此举凸现出两国关系的重要程度。温总理在强调关系改善的同时,也明确表示,任何破坏两国关系的行为都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温家宝总理是20年来首次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的中国领导人。中日两国政府同意加强在诸如消费电子产品事故等问题上的信息沟通。这些举措将提高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兴趣。日本企业的投资,尤其是那些可以减少能源消耗的绿色工厂项目,也会使中国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7.
1993年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日本已连续11年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已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使中日双方的经济互补关系得以充分体现。但中日贸易关系和现状喜中有忧,两国贸易磨擦频发,日本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等都影响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合作与发展,两国唯有不断增加沟通交流,加强协调协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进一步挖掘、深化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才能实现贸易繁荣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日本既是近邻,又是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两国经济交往密切,两国只有积极合作,不断提高相互依存程度才能实现共赢。两国贸易相互依存度、投资相互依存度和生产相互依存度三个指标对中日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推进中日经贸关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国  王涛  张翾 《商业时代》2004,(18):44-45
中日经贸现状两国贸易额连年攀升,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中日建交为两国贸易搭建了平台,中日经贸关系在稳定中逐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日两国的经济贸易一直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日双方商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对日出口商品从早期以农副产品和煤炭、石油等资源产品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机械、电器和纺织品等工业制成品为主。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大宗商品主要是纺织等轻工业品和一般耐用消费品,这反映了中日两国间国际分工格局已逐渐从垂直分工型向水平分工型过渡。日本对华投资日益活跃日本对华投资额逐…  相似文献   

10.
中日农产品贸易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两国贸易的增多,农产品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出发,结合近年两国农产品贸易摩擦事件,从中国和日本两方面分析了产生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1992年中朝韩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友好关系不断改善,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也在迅速扩大,1992年-2000年,两国贸易额以年均31.9%的速度增长,这一增长速度不仅大大高于这一期间韩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9.5%的速度,也高于同一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年增均增长虽然有些波动,但是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截至2000年底,韩国企业对我国直接投资的实际执行金额,也仅次于美国,日本和新加坡,为我国第四大投资国,特别是2000年中韩两国经贸发展步伐加快,更为新世纪两国经贸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韩经贸发展将进入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贸易不断扩大,日本在华投资结构逐渐多样化,日本国内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对产业空心化的担忧,尤其是后危机时代。文章基于小岛清的"边际产业"理论,采用1987-2012年的年日本对华FDI投资以及两国进出口商品的贸易量的数据,基于BEC将商品分五类,与日本对华FDI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然后进行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得出日本对华FDI投资与各类贸易品的长、短期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日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引人注目。日本不但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也在迅速扩大,是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日元升值和我国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可以预见,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将仍是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中日经济合作的客观环境出现了一些变化,双边贸易增长速度放慢,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出现回落,尤其是去年出现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中日两国各个领域的合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对此,不能不引起两国政府和经贸企业界的普遍关注。 1997年,中日进出口贸易额达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贸易额达到742.1亿美元,同比增长42.8%。中马双向投资也较为活跃,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投资额约5亿美元。马来西亚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的项目也有5700多个,投资额超过50亿美元。随着双方经贸往来的不断增加,有必要了解马来西亚的相关法律。本文专门针对马来西亚的经济贸易仲裁制度进行探讨,为相关部门、企业在和马来西亚的经济交往中防止与解决纠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丹 《中国市场》2010,(26):36-37
1997年以来至今,中日两国的贸易往来持续增长,贸易额一再更新历史最高记录,为两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以2000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831.7亿美元的历史最大规模,日本已然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正成为日本新一轮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中日经济关系正越来越紧密。然而问题也随之产生:从2004年年底开始,一直进展顺利的中日贸易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音调,中日双方摩擦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尼两国经贸关系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企业务实合作的水平不断提升。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4年,中尼双边贸易额从1亿多美元扩大到了约23亿多美元,增长了20多倍。在两国贸易、旅游、航空等领域合作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企业对赴尼泊尔投资也在  相似文献   

18.
(一)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5年来,特别是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的近20年来,中日经济贸易获得了迅速发展。中日贸易额快速增长,1972年中日贸易额只有11亿美元,1979牙增加到67亿美元,到1996年已突破600亿美元。从1994年起,日本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日本第二大贸易国。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和两国同的资金合作也大大快于其它发达国家。截止1996年,中国共批准日本企业对华投资项目14991个,协议日资金额263.8亿美元,实际使用日资盖额141.8亿美元。日本是中国使用外国政府贸款最多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使用3批日元贷…  相似文献   

19.
<正>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中日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化对各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给两国企业和国民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2007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日双方应抓住机遇,共同努力,共同促进中日投资和贸易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郭莉 《国际贸易》1995,(8):9-11
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在我国整个对外经济关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目前,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成为日本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贸易对象国。两国在直接投资、技术引进、资金合作等领域也都进行着有诚意的合作。对此,双方都予以很高的评价,一致肯定它对两国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