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后雁形模式”与东亚贸易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贸易在雁行模式的带领下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在进入90年代以来,东亚贸易增长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东亚区域内贸易的快速发展,研究东亚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其形成机理也随之具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印度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并没有制订中长期的贸易政策,随着东亚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成功,以及进口替代战略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失败,80年代中期印度也开始了小步调整。1990年,印度第一次制订了1990年-1993年为期三  相似文献   

3.
10年前的一场金融危机,让东亚“四小龙”低下了它们高昂的身躯。许多人都预言这场危机暴露出的结构性缺陷,如腐败、任人唯亲以及裙带关系,必然导致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停滞,就像1980年代中期拉美国家债务  相似文献   

4.
佟福全 《国际贸易》2001,(11):29-32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中,区域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快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据统计,目前全球区域性或次区域性贸易集团大体有90个左右,其中,规模最大、经济贸易实力最强大的有三个,即欧洲经济联盟(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拟议中东亚贸易集团.前两个属于紧密型贸易集团,后者则为松散型贸易集团.90年代后期以来,上述三大贸易集团发生了新变化,出现若干新特点和新趋势,引起世人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欧定余  江珊  尹媚 《中国市场》2013,(14):89-91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东亚生产网络贸易分工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日本,这一东亚发展初期"雁型模型"的"领头雁",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而中国,随着其快速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其贸易水平迅速攀升。近年来,东亚面临着欧债危机带来的东亚与欧盟之间的贸易下降,并深化到了东亚的每个全球化经济体。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最重要的经济体在这场欧债危机引发的欧洲贸易衰退中受到了不同的影响。本文考虑了欧债危机对中日贸易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检验,探讨了欧债危机后中日在东亚生产网络中贸易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雁行”国际分工与组织模式逐渐衰落,其带动东亚贸易发展的作用下降。然而,东亚贸易的发展并没有因此失去发展的动力,相反东亚贸易继续快速发展并在贸易发展模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从国际生产网络这一新的主导东亚贸易发展的分工与组织方式的视角,考察近年来东亚贸易模式的转变,并对东亚未来贸易发展模式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期以来,东亚区域内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与此同时,该区域内各国(地区)的经济周期也出现了明显的协动现象,区域经济周期初露端倪。本文在分析国际经济周期贸易传导机理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与东亚主要贸易伙伴间的贸易流动对经济周期协动性(co-movement)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区域经济周期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东亚区域内贸易对区域经济周期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我国与东亚区域各贸易伙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将随着相互间贸易联系的增强而趋于明显。  相似文献   

8.
一、从"东亚奇迹"到"东亚模式"从6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大体上出现了四次经济发展的高潮.第一是60年代的日本,1955~1968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年平均为10.1%.第二次是70年代的"四小龙",1970~1980年四小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3%.第三次是80年代的东盟国家,1981~1990年东盟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6.2%.第四次是90年代的中国,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到1994年一直以平均9.8%的高速度增长.在同一个地区集中了如此多的国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象接力赛似地持续高速增长,世人为之惊叹不已,称之为"东亚奇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面临着转变对外贸易战略的压力.对此,日本采取了拖延的做法.直到80年代中期,国内外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基本成熟,才开始着手将"外需主导型"战略转变为"内需主导型"战略.总的说,日本贸易战略转变的时机选择并无问题,但后续的政策调整出现了很多失误,因而导致了经济的长期停滞.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的经济和贸易政策调整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日本对美贸易摩擦战失利的教训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柏松 《国际贸易》2007,(11):42-46
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日美贸易摩擦战,最终以日本失败告终.笔者亲历了日本经济80年代的繁荣,也见证了90年代的泡沫破灭,以及由此带给日本的一连串灾难.从一个旁观者立场研判日本对美贸易战,应该汲取哪些教训,如何避免重蹈日本覆辙,也许有助于理解现在中美经济关系和中国经济现状.  相似文献   

11.
一、亚洲经济综述(一)东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30年来,东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平均增长率为8%左右,大大高于世界发展中国家4.3%和发达国家3%的增长水平。日本是东亚地区最发达的国家,进入90年代以后,经济出现了衰退和萧条,处于停滞状态。1995年,...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失衡 这是以美国与99个国家的逆差为特征的.全球贸易失衡始于上世纪70年代.历史数据研究显示,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占GDP不到1%的贸易逆差主要对应德国、日本以及南美各国的顺差.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美国顺差扩至占GDP的3%左右,亚洲四小龙、四小虎成为对应美同贸易逆差增长的新的贸易顺差国.进入21...  相似文献   

13.
<正> 拉美贸易一体化的进程发端于50年代,至60年代已建立了多个贸易一体化组织,如拉美自由贸易协会,中美洲共同市场,安第斯条约组织,加勒北共同市场等。但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由于拉美各国战乱,债务危机加深和经济不振,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拉美一体化的进程陷于停滞和倒退。到了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拉美贸易自由化却又以空前未有的势头向前发展。除原有的一体化组织重新调整和重建活力外,一批新的组织  相似文献   

14.
一、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目标与政策 为了保证化学品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防止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建立起一套化学品安全和环境管理体制,日本,到本世纪初才与欧美接轨.从这些发达国家20多年来的发展动向来看,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已经出现了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东亚经贸合作的两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早在 20世纪 50年代末欧共体成立不久,东亚就出现了主张建立"太平洋共同体"的呼声,但此后 40多年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都是缓慢而滞后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东亚地区投资和贸易规模逐渐扩大、相互依存性更强,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各国(地区)更加意识到,加深区域金融合作对于整个东亚经济的长远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各国积极参与和推动下,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日益深化,并且已成为影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笔者以下通过对东亚金融体系总体特征的描述,分析了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深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合作己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以全球性双边自由贸易的迅速发展为标志,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入了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多层次自由贸易同时发展的新阶段。建立FTA,会给中韩两国带来共赢的结果,这已成为中韩两国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共识。然而,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中韩FTA在许多领域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研究中韩两国FTA争论的焦点对发展中韩友好关系、推动中韩经济合作以及推动东北亚、东亚经济一体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研究“东亚模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理论热点之一.这是因为从60年代开始,东亚地区的日本、ANIEs(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主要指亚洲“四小龙”)、ASEAN(东盟)和中国,相继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是创造了世界上持续30多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被称为“东亚的奇迹”.外来直接投资下的产业转移是亚洲投资结构演进继而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东亚自由贸易的新局面 (一)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末,在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入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多层次自由贸易同时发展的新阶段的情况下,东亚也出现了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张捷 《国际经贸探索》1992,(3):14-18,13
80年代美国的需求膨胀曾是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随着这一条件的消失,东亚地区的产业分工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增多,相互依赖加深,对美依存度下降。但由于美国跟不上以机械产业为主导的东亚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美国与东亚地区的贸易失衡问题仍未解决,摩擦热点反而扩大化,美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地位更加虚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