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金融业务犯罪活动.为维护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打击金融业务犯罪活动,新修改后的刑法设立了贷款诈骗罪.由于贷款诈骗罪是一个新罪名,司法实践中"贷款诈骗"本身一些关键性问题,众说纷纭,仍无定论.本文就贷款诈骗罪的基本概念、单位犯罪主体问题及该罪与其他罪的界限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为进一步研究贷款诈骗罪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2.
陈璐萍 《商场现代化》2008,(13):267-26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金融业务犯罪活动。为维护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打击金融业务犯罪活动,新修改后的刑法设立了贷款诈骗罪。由于贷款诈骗罪是一个新罪名,司法实践中"贷款诈骗"本身一些关键性问题,众说纷纭,仍无定论。本文就贷款诈骗罪的基本概念、单位犯罪主体问题及该罪与其他罪的界限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为进一步研究贷款诈骗罪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3.
陈璐萍 《商业科技》2008,(13):267-26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金融业务犯罪活动。为维护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打击金融业务犯罪活动,新修改后的刑法设立了贷款诈骗罪。由于贷款诈骗罪是一个新罪名,司法实践中“贷款诈骗”本身一些关键性问题,众说纷纭,仍无定论。本文就贷款诈骗罪的基本概念、单位犯罪主体问题及该罪与其他罪的界限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为进一步研究贷款诈骗罪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4.
徐生成 《商》2013,(9):151-151
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规定犯罪主体为自然人,单位犯此罪的,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按照“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大量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外资企业的出现,使单位犯罪的情况不断增加,这样一来,贷款诈骗罪将单位犯罪排除在外,显然是越来越滞后于社会生活的发展。遗憾的是,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并没有将贷款诈骗罪加入单位犯罪。本文仅就“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作浅显探析。  相似文献   

5.
《商》2015,(5)
文章结合具体案情探讨了"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及"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6.
《商》2015,(8)
文章结合具体案情探讨了"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及"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7.
我国信用卡犯罪数量急剧上升,如何有效打击这种犯罪,保护信用卡业务正常、快速地发展,也就成了刑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故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理论与实践对立法完善提出建议: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应独立成罪;信用卡诈骗罪应规定单位犯罪;诈骗三次以上未到额度也应构成本罪。  相似文献   

8.
现行《刑法》是将"保护伞"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的"选择性"要件,改变了之前"必备性"要件的地位。依据刑法理论的解释以及"扫黑"的现实需要,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外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作为"保护伞"成立的主体。黑社会性质组织和保护伞的结合主要有四种模式,具体分类对实现"打准打实"的目的具有重要作用。在审理"扫黑打伞"刑事案件中,应坚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当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徇私枉法罪发生竞合时,应根据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认定具体的犯罪。而四种模式中的罪数认定,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模式的行为分别进行认定。此外,通过解释刑法总则、分则之间关系,否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刑罚适用中存在"重复评价"。  相似文献   

9.
周立刚  刘智勇 《北方经贸》2007,(4):28-29,37
刑事司法保护是维护金融秩序安全的最后屏障。完善刑事立法,加强对滥用银行贷款等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是增设骗损金融机构信用罪的立法初衷。认识并正确适用该罪的关键在于把握其与刑法所规定的金融诈骗各罪的主观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发展深入之际,经济犯罪非常突出.本文作者试图从保险诈骗的主观方面着手,以保险诈骗罪的主观要素"非法占有为目的"为论述中心,从而主张认定保险诈骗罪必须坚持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为主观方面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分则中有公共场所的提法,而其具体指向则不明确.在一些犯罪中,公共场所作为构成要件要素,对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于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的公共场所的概念,以及分则那些条款中的公共场所是构成要件要素,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在我国社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变革中,为适应惩治腐败犯罪分子的需要而规定的一种新罪.本罪自开始设立以来,至今一直在刑法学界存在颇多非议,该罪成为我国刑法分则规定中最具有争议性的罪之一.本文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颇具争议的构成要件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刑法将集资诈骗罪作为普通诈骗罪的特殊类型予以规定,原本符合集资诈骗罪的情形必然符合诈骗罪。然而,由于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对集资诈骗罪的解读不甚严谨,产生了诸多误区。其实,对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认定不能仅仅根据司法解释而做简单的推定,对“社会公众”的理解也不可望文生义,只有正确解读好本罪中的这两个要素,才能对集资诈骗案件进行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14.
刑法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我国现行刑法第221条规定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尚存不小争议。要正确认定本罪,必须准确把握法律规定的各个要件的准确内涵及各要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列举了实践中引起争议的偷换二维码案,对二维码案的定性主要存在盗窃罪与诈骗罪两种观点。接着主要从两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去分析二维码案的犯罪行为。通过分析,发现二维码案构成盗窃罪而不能构成诈骗罪。  相似文献   

16.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即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影响力交易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该罪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有其合理基础,司法实践中应把握好该罪名的构成要件、违法性阻却事由以及该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杨军  李娜 《商业时代》2013,(4):105-106
金融诈骗罪定罪模式的选择关系到金融刑事立法价值尺度的衡量,因此学界争论较大。有些学者主张采用"抽象的危险构成要件"立法技术,选择行为犯定罪模式;还有学者认为采用预备犯理论更能起到打击新型金融犯罪的效果。本文基于对金融诈骗罪侵害法益的分析,认为本类罪立法应当维持现行的结果犯的定罪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骏 《商场现代化》2007,(8):275-276
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仅限于以与申请人不一致的虚假身份证明骗取。要视骗领目的认定骗领行为的罪与非罪。不具有诈骗故意与非法占有目的使用骗领的信用卡的行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盗窃骗领的贷记卡并透支使用的,不能按照盗窃罪处理,应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相似文献   

19.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刑法中可以分为法定型和非法定刑目的犯、占有型和占用型目的犯。合同诈骗罪属于法定型目的犯、占有型目的犯。刑法和司法解释对取得型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规定,为实务中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邹淇曲  胡莹  孟显芳 《商》2013,(22):265-266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商机促使人们对资金的需求空前增大,众多投资者为了募集到充足的资金往往不择手段,各种非法集资的犯罪行为时常见诸报端。集资诈骗罪不仅严重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秩序,还侵害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于集资诈骗罪的犯罪手段日新月异,导致在理论界乃至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认定还存在着较大争议。因此,笔者认为,厘清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对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