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快乐指数研究概述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快乐的衡量与测度是快乐研究中的难点,也是造成快乐理论难以被系统接受和推广的主要障碍.最近20年,随着脑科学和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快乐指数研究获得重要进展.Kahneman与Tversky等人用实证的方式证明了"快乐和痛苦的体验效用的可被测度性"和当期体验效用的客观性(Objectivity),从而使快乐指数研究走上一个新时代.与此同时,经济学、社会学中的快乐测度理论与主观幸福感研究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文通过展示不同学科中快乐指数研究状况,使我们对国内外的快乐指数研究及学科交叉发展有一个基本了解,并对我们的快乐理论研究与生活实践以科学的指导和说明.  相似文献   

2.
反思传统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追问效用的可测度性,探究基数效用论到序数效用论的嬗变,并重新审视效用的深刻内涵.梳理、评述研究幸福的文献,剖析经济学与幸福融合发展的脉络,论证经济学领域对幸福的研究实际上是与其他学科不断融合的过程.传统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只有在嬗变中不断调整,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展,才能扩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使其成为社会科学中的“帝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期望效用原理是经济学中定量化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对经济学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期望效用原理是建立在一系列公理体系之上的,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大局限性,本文对期望效用原理给予简介并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4.
会计造假与会计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济学的理性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原理、博弈理论、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会计造假的深层机理予以经济学分析和解释,会计造假主体出于其实体追求效用最大而对社会产生着负面影响,这正是进行会计造假违法性分析并用于会计监管制度安排研究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领域通常利用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如何进行理性消费决策,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其行为也是一种消费选择行为。因此效用理论可以应用到企业招聘行为偏好分析中,分析企业作为消费主体时,如何对人才所具备的各种素质要求进行选择。得出研究结论,并对企业与求职者活动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6.
试论福利经济学的发展轨迹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经济学,历经从旧福利经济学到新福利经济学,再到现代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学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福利经济学研究领域,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尚无定论,福利主义与非福利主义路线选择陷入两难。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固然取决于福利经济学家的努力,但也有赖于其他相关学科的贡献与推动。  相似文献   

7.
期望效用理论(EUT)出现后,成为主流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研究不确定性环境下决策活动的理论基础。但近50年特别是最近20多年来,随着行为科学的发展以及实验经济学的崛起且逐步融入主流,与EUT相抵触的经验证据大量涌现,因此其作为不确定性决策活动的理论根基正在被广泛质疑,各学科寻找EUT替代者的努力催生了多种不同的非期望效用理论。本文在对经典期望效用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对国外正处于进展中的非期望效用理论文献进行全面回顾和简单评价,以期为国内从事这一领域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也是营销学的一个基础。经济学史上对商品的使用价值、效用与价值、交换价值的双重属性的研究始终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在对该领域研究的简单回顾基础上提出了观念价值,作为没有发挥效用同时也没有被用于交换的物的价值属性描述。本文阐述了观念价值与物的使用价值以及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系列相关范畴,指出了观念价值对于企业的营销行为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昌梅 《商业科技》2014,(20):243-244
新旧福利经济学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点。总的来说,新旧福利经济学皆遵从边际效用理论,皆以功利主义当做哲学基石,但新旧福利经济学之间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旧福利经济学更加关注分配的公平,并对弱势群体投以极大地关注,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市场主体的自由,也更加关注社会的效率。新福利经济学具有相当的理想主义色彩,现实操作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旧福利经济学的理论。本文将就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差异进行讨论,并兼论新旧福利经济学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在教学实践中的实践经验以及对"经济学精神"内涵的深入分析研究,形成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对学生的效用分析,对高校在经济学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揭示当前许多高校的普遍存在的经济学教育的遗漏问题,在学生培育中缺乏对经济学领域的信仰、精神培养等问题,利用经济学的原理,通过对示范作用的研究,提出相应的"经济学精神"培育的策略,以期提高经济学人才的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众多研究发现增加财富并不一定能增加幸福,国外幸福经济学提出改变传统经济学效用最大化法则,以幸福最大化作为人类行为决策的最终目的.文章分析了幸福经济学与其他经济理论不同的效用最大化曲线.应用幸福经济学前沿理论对微观层面的个体行为决策提出措施和建议,从而推动个体提升幸福水平.  相似文献   

12.
快乐与痛苦是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发生的最初起点。到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为避免“经济学家是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的哲学体系的信徒”之嫌,才以满足代替快乐,这是一个退步,此后的经济学亦便逐渐地偏离了古典主义道路。今天,经济学重新走向古典经济学的回归之路,经济学已经不再是研究稀缺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学说,而事实上成为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宗阳 《商》2014,(18):16-16
本文通过阅读研究《经济学原理》,联系现在蓬勃发展的网络经济,思考研究了马歇尔的思想在网络经济中的适用性。文中根据马歇尔对生产和消费的解释,从消费者方面找出网络经济中虚拟产品与物质产品效用的共性,探索网络经济中的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原理。文中通过引用《经济学原理》的基本理论,解释了网络经济的生产和消费同样由效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价值"(value)一词,原始意义是"值得的",主要在经济学中使用。近代以来,价值成为表征和解释人自身及其生活性质与重要性的概念,早已超越了经济学领域而指向人类全部生活活动的范围,致使价值的使用范围逐渐变大。本文首先介绍了"价值"的历史渊源,其次从社会学、管理学、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等方面对"价值"的内涵进行分析,发现不同学科中价值内涵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共性是指不同学科的"价值"都更偏向于正面研究,而特殊性是指"价值"在不同学科的解释不同;同时,本文区分了经济学中"价值"、"效用"、"价格"等词的含义,使读者对不同学科出现的"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也为"价值"的跨学科研究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经济学的效用理论认为,个人的效用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利益,也与他人的福利状况有关;如果自己的利他行为能够改善其他人的福利状况,那么,个人就会从利他行为中得到满足。如果从利他行为得到的效用大于自己有所付出的效用损失,那么他的效用水平就能够提高。现代效用理论虽然指出人有利己和利他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6.
章慧 《网际商务》2014,(5):57-57
边沁在《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中说到效用原理:“大自然将人类置于痛苦和快乐两个统治者的管理之下,由它们各自指出我们应该做什么并决定我们该怎么做。”经济学家将其化用,提出了边际效应理论(Marginal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因此,如果我们对体验或商品进行估价,通常会为带来快乐的体验或商品买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曾提出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文章围绕该方程式的经济学含义,对获取幸福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总结了该公式在生活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魏婷 《市场研究》2015,(3):25-26
本文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出发,阐释了决策效用的内涵并研究效用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得出由于人具有主观判断性,幸福感的获得与其决策有直接关系的结论,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外语经济学与语言经济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富  关兵 《商业研究》2011,(11):173-179
语言经济学研究是采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来分析研究索绪尔所提出的超凡"语言"和"具体语言"的经济特性,即价值、效用、费用和收益,是一种就语言为语言而研究语言的纯粹理论研究,本质上属于语言学的研究范畴;而外语经济学是把广义外语作为涉外经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采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分析研究由外语+外语人+外语人语言行为三者构成的有机整体作为涉外经济活动中存在于内而非游离之外的因素的经济特性,是一种应用研究。外语经济学与语言经济学彼此虽具有相关性,却是互不隶属的两个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曾提出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文章围绕该方程式的经济学含义,对获取幸福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总结了该公式在生活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