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上海为例,对目前已迁聚城市并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城市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主要受个人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及区域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尤以婚姻状况、在城市的居留时间及找工作的困难等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推进城市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及城市化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利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以对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成因进行的问卷调查得到的抽样数据为基础,选取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为因变量,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新生代农民工的半城市化状态与心理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三种资本协同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模型,并以城市融入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半城市化问题的社会符合治理路径解决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推进农民工及其家庭融入城市,享受与城市户籍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公共服务和权益保护,是促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通过在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进行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1000余名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个体结构与社会结构,研究了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提出了建立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增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形成培训就业长效机制,增强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优化农民工市民化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辛梓括 《北方经贸》2014,(10):23-24
农民工群体“市民化”成为我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用“城市定居决策”来指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度,并通过计量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对于农民工做出城市定居决策的影响,从而说明两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度的差异及市民化进程,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稳步推进城镇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随着老一辈农民工的返乡,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涉及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城镇化进程的方方面面。同时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等。笔者以安徽省蚌埠市的302位新生代农民工为例,对其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在流入地定居关乎城镇化质量和市民化水平,是促进经济内生性增长以及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运用Probit、有序logit以及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剖析了身份认同视角下社会歧视对进城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歧视对农民工定居意愿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其内在逻辑是"社会歧视→身份认同→定居意愿"。进一步研究发现:教育水平、住房性质、福利保障及社会关系等因素是社会歧视产生的重要来源。提升农民工身份认同能促进其城市定居,而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社区活动建设等措施则有助于解决农民工受歧视问题,进而提升其定居意愿。  相似文献   

7.
李子昂 《江苏商论》2022,(1):111-113
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利用2019年“江苏省农民工市民化”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进行研究。选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逐步代入不同特征的变量来挖掘影响因素的潜在信息。研究发现:年龄越大的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状况和社会融合状况十分敏感,若不能达到预期将导致落户意愿下降;男性农民工相较于女性有更低的落户意愿;家庭人数越多,农民工落户意愿更强;社会融合状况在农民工是否落户的问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农民工在城镇拥有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其落户意愿会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8.
《商》2015,(44):70-7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重要战略选择,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内生增长模式"的关健,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和核心是在人本思想和视角下更加关注农民工城镇化,即农民工市民化,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不仅仅要探讨农民工以及城郊失地农民的身份与权利等问题,更需要关注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意愿和意识,使其更好地从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9.
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分析——以江苏南通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生活的规模不断增大,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农民工的非农化和农民工城市化、市民化不同步,进一步演化为社会问题。为此,以南通市为例,运用Logit模型从个人特征、社会因素、经济特征及适应性等方面探寻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江西省上饶市300位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样本,对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进行分析,运用logistic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认为:结婚与否及伴侣所在地、外出务工收入及其他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有着重要影响。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性别及月收入,而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接受技能培训以及工龄等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1.
《商》2016,(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在此背景下衍生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现今,农民工数量与日俱增,农民工问题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历史背景下,政府逐步放开城镇落户限制、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加快市民化,农民工落户城镇并实现市民化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本文研究基于农民工个体的视角对农民工城镇落户决策进行分析,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方法,在理清农民工城镇落户过程中的成本收益基础上,构建其决策的模型,并选取福建省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研究农民工城镇落户的意愿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推进农民工城镇落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群体,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很多,关于其研究较为完整,但从小微企业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在南京和苏州两市的实地调研,通过建立Logistics模型分析了小微企业待遇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能力,发现小微企业为农民工提供的工资水平、社会保险、是否签订劳务合同与农民工市民化呈显著正相关影响。据此,小微企业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使人口城市化呈不完全、非正规特征.以上海为例,主要从微观角度,考察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特征,评价其目前的市民化水平,分析影响其市民化转变的主要因素,从一个侧面探讨和揭示中国不完全、非正规城市化发展的独特性、阶段性与规律性.目前中国城市农民工总体上已达到54%的市民化水平,尤其是其社会关系、心理认同等非物质维度的市民化都已达到接近60%的较高水平.即使受户籍制度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二元社会体制的屏障,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仍然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使人口城市化呈不完全、非正规特征.以上海为例,主要从微观角度,考察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特征,评价其目前的市民化水平,分析影响其市民化转变的主要因素,从一个侧面探讨和揭示中国不完全、非正规城市化发展的独特性、阶段性与规律性.目前中国城市农民工总体上已达到54%的市民化水平,尤其是其社会关系、心理认同等非物质维度的市民化都已达到接近60%的较高水平.即使受户籍制度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二元社会体制的屏障,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的市民化仍然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而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在界定农民工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传统的户籍管理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障碍;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体制根源;城镇化滞后难以保障农民工融入城市;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市民化意愿淡薄是难以融入城市的内在根源。鉴于此,只有改革二元格局的户籍管理制度,还农民平等的公民权;统筹城乡就业,使农民工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城乡统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三管齐下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才能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刘金凤  魏后凯 《财贸经济》2021,42(2):134-148
中国城镇化进入了以提升质量为特征的减速阶段,农民工有序完成迁移第二个过程,即在城市定居下来,这是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快速上涨的城市房价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文首先构建中国城乡人口迁移两个过程的理论模型,分析城市住房价格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其次将2012-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288个城市数据匹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高房价显著降低了农民工的定居意愿,而定居意愿下降将会阻滞城镇化的进程.机制检验发现,城市高房价主要通过提高农民工家庭在城市的预期购房成本进而降低其定居意愿.此外,本文还进行了个体异质性和城市异质性检验.个体异质性检验发现,城市高房价对第二代、低受教育水平和本地无房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负向影响更大,对更高收入水平、更大发展空间以及可获得公共服务农民工定居意愿的负向影响更小;城市异质性检验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高房价对农民工定居意愿影响的负向作用逐渐增大.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抑制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提高农民工收入和福利水平、提供更为平等的公共服务,以及解决好进城农民工"三权"有偿退出问题,可以增强农民工的定居意愿,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商》2015,(3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因素。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在经济、职业、教育和婚姻等影响农民工社会地位上升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来自现行户籍制度的阻碍。正是由于户籍制度长期存在的不合理性,导致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阻力重重,使其长期处于主流社会之外。因此,破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户籍制度阻碍,对于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使用 RUMiC2017 追踪数据从户籍供给和户籍需求视角研究农民工落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并着重分析留城意愿与落户的关系。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对于其落户城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籍供给具有选择性,地方政府占主导作用。 据此,文章提出提供农民工的留城意愿、提升农民工的落户能力等政策建议推动农民工在城市落户。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我国要坚持发展城镇化,在2020年使户籍城镇化率达到45%,其中以农民工及其家属为主的群体实现市民化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然而,由于城乡二元制结构的桎梏,他们依然在城市生活中保持着农民的身份,无法享受到和本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待遇.同时,在现有的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出现了土地大量流失、农民成为无地流民以及市场劳动力需求供给失衡等新问题,严重阻碍了市民化的有效开展.文章从政策、制度和财政等层面进行思考,提出在财政背景下政府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受到城镇化及工业化的影响,农民工市民化逐渐增多,因此探究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经济增长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基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概念及其现状分析,从扩大城市内需、扩大农村内需两方面来剖析其对扩大内需的影响,并且从就业岗位、产业结构等方面阐述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农民工市民化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为此,有关部门应当完善户籍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保覆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