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OA构建高速公路综合业务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延伸、网络化发展、社会需求提高,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愈来愈依赖于信息技术作支撑,以达到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联网收费、联网监控,搭建区域管理模式,提高社会信息服务水平之目的。然而高速公路的信息化之路还任重道远,由于历史原因,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
超载超限运输管理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交通安全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化、信息化在双超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山西省高速公路治超联网系统建设为对象,在深入分析山西省高速公路超限治理站点系统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山西省高速公路治超联网系统的建设目标和设计思路;详细介绍了治超联网系统方案和治超联网软件系统;总结了山西省高速公路治超联网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情况,并对今后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的管理由独立的路段监控慢慢向集成化、区域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介绍宣大高速联网监控系统的改造过程,结合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的经验,对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改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速公路行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也将进入到大数据应用时代。近年来,高速公路数据中心的建立,为数据的处理、分析、挖掘提供了具有高稳定性、高处理能力的运行环境。而服务器、存储等设备作为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备的选型、架构的搭建必将受到高速公路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将以湖北省高速公路联网数据中心的建设为例,探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高速公路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的管理由独立的路段监控慢慢向集成化、区域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数字视频高清时代的来临使高清化成为高速公路视频监控发展的首要目标,本文通过赣粤高速信息化项目的实践,结合高速公路区域联网的经验,对高速公路区域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从首条高速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已走过了12年的历程.纵观山西省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历程,大致可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联网阶段、联网完善阶段4个过程,每一步的迈进都是信息化运行管理的进步,都是对原系统的消化吸收与继承,都实现了山西省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水平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行业的信息化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势头。处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广东省,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信息化建设方面起到了领头羊作用。广东新粤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ITS系统集成商,在广东省内粤西、粤东、粤北、深圳、珠三角5个区域内的高速公路成功实施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及相关软硬件系统等,并成功进行了区域联网收费;同时,总结出了一套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并在部分区域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产业信息化.其中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建设重点是网络平台上的省内联网收费和大型桥梁及超长隧道监控等系统的研究发展工作.近年来,为了实现省内联网收费,各地在联网收费和监控等系统的研发上都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的应用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高速公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共享。但是,随着信息化发展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如果不重视和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必将给高速公路管理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以江苏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为背景、从现状分析、框架结构、体系层次、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又一个关键的年头,年底将确保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贯通路段,落实高速公路中央建设资金计划,确保完成5000公里以上。2007年也将是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的一年,《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与服务系统》等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实施,表明2007年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将向纵深发展。展望2007年,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继续稳步推进区域联网收费,尝试跨省市联网收费;二是逐步开展省域高速公路联网监控工作;三是高速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应更有针对性;四是通过路网管理中心提升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水平;五是推进治超检测站点规范化建设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完善全国治超监控网络;六是继续稳妥推广计重收费。”这是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李居昌,4月23日,在合肥出席第九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及技术研讨会开幕式时讲的一番话。这也是中国公路学会第九次举办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及技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各有关单位:到2006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54万公里。持续快速的发展使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方面,每年新建的高速公路急需与之配套的机电系统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另一方面,较早修建的高速公路又逐步进入机电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维护维修和升级换代期。同时,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网络化和复杂化,以及监控联网的日渐兴起,使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范围在扩大,难度在增加,遇到的运营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2.
1998年,甘肃省抓住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机遇,公路建设投资逐年增加,6年来共筹集建设奖金318.79亿元,加快了高等级公路建设。2003年,6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甘肃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20公里。与此同时,甘肃省同步进行高等级公路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联网收费,制定了联网收费规划总体纲要,分步实施。2003年1月19日,我省实现了天水至谗口,白银至兰州,谗口至柳沟河以及柳沟河至忠和等4条高等级公路的联网收费,总里程365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的中部路网。2003年8月18日,兰州至海石湾高速公路忠和至树屏段,尹家庄至中川机场高速公路并入中部路网,至此,甘肃省高等级公路联网收费里程为408公里。2004年,我省还将实现西部路网3条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联网收费进程将达到650公里。  相似文献   

13.
各省(区、市)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监控)中心肩负着全省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规划、建设、运营、标准制定和运维等任务,是一个省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主要职能部门;而主任又是省中心的"中心",因此,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省高速公路信息化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尤其是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利用高新科技,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未来道路交通管理的发展趋势。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和信  相似文献   

15.
应用实践表明,车牌识别对于促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智能化、提高收费效率、减少通行费的流失具用重要的意义。引言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是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一般基于通行卡的形式,利用通行卡来标识车辆,在高速公路出口根据在通行卡中记录的车辆入口信息进行收费。存在着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日益加深,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也与日俱增。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心作为各省高速公路通行费归集、清分的管理机构,信息与数据安全尤为重要,特别是目前国家层面对信息安全的重视以及行业间信息共享程度的不断加大,如何保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信息安全成为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特点,以湖北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心为例,探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中心的信息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前,IC卡已经在我国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在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本文着重阐述了近二十年来广东省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建设中通行卡的应用现状,并对IC卡在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和信息化建设中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国高速公路联网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专网的建设日趋完善,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及依托高速公路专网的信息化应用愈来愈广。如何建设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如何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已摆在信息化系统建设和管理者的面前,成为当今业内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全国ETC联网以来,江西省高速公路通行费数据全部保存到省联网中心,积累了海量的历史数据,对于这些数据,现阶段利用率相对较低,为充分发挥这些数据的作用,江西省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特立项,以历年江西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为基础,研究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及其应用的若干技术问题。本文介绍了运营大数据的研究背景,分析了研究目的和意义,并阐述了运用好此部分数据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交通部颁布实施《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把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技术作为下一阶段联网收费的主流技术,旨在改善高速公路主线及大中城市周边站点的拥堵状况,提高其通行能力、服务水平。“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以ETC为技术支撑,开创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由省域或省内区域(按“片”)联网收费向跨省市大区域(按“面”)联网收费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