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关联方交易广泛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发生的如商品购销和劳务提供、资产租赁、提供资金、关联担保、管理合同、研发项目等交易往往有失公允。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及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采取一些规范关联方交易及其信息披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4年河南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不少。关联购销额较高;关联方之间的资产转让、收购和股权转让及置换均存在诸多问题;担保数额过高,且有关联方拿上市公司的股权或土地作抵押现象;服务费的收受和费用分担不合理;关联租赁已成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手段;资金占用数额很大,且手段隐蔽。总的看,关联交易发生频率高,关联交易披露的相关信息很不充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仍然严重,而且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独立性不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提出了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识别上、查找潜在的关联方、规范企业对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等审计对策方面。  相似文献   

4.
关联方交易广泛地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具有两面性的特征。本文对关联交易在我国的现状和危害做了简要的概述,进而总结了会计对关联交易规范的历程及会计规范的局限性,最后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市资格控制参数,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准则,中介行为,监管及惩处等五个方面对关联交易规范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方交易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方式是一种特殊的交易形式。在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上市公司的主体,由于国有控股东股东行为模式具有特殊性,关联方交易广泛地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业务活动中。针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现实情况,为实现关联方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方交易要在优化股权结构的基础上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股权融资的融资程序、融资制度和融资机制,规范控股公司参与企业管理的方式,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经营实体;要加强会计准则的建设,完善对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上市公司关联方之间各种非生产经营性经济往来,探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用资本性投入性质的关联方交易,以达到粉饰财务报表、规避监管政策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该类关联交易的相关会计处理进行探讨分析,以期对会计实务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刘维 《企业家天地》2011,(1):132-133
各个国家对关联交易虽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但在对关联交易进行法律认可的同时应加以严格监管。本文将我国上市公司中关联方关系、计量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并将对完善我国关联方交易准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在分析我国制度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关联交易的两种竞争性观点;然后,以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关联方对上市公司三种资金占用方式及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非正常的资金占用显著影响着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最后,考虑到公司治理各种机制的相互关联作用,进一步分析了其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联交易广泛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五粮液上市以来,与五粮液集团的关联方交易频频发生。本文对五粮液的关联方交易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关联交易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面对沪深两市上千家上市公司铺天盖地的中报,许多投资者都希望能够通过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状况。但是,我国证券市场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会计政策又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而且某些上市公司为了取得配股增发的资格或者保住自己的上市资格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计造假,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降低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信任程度。本文从会计视角来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账上生花”的秘密,以期对广大投资者准确地认识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有所帮助。一、“账上生花”常用手段1.虚构经营行为。虚构经营行为是指上市公司通过伪造合同等手段虚构交易、投资、在建工程等项目以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其中最常见的是虚构交易。通常上市公司通过虚构交易来增加销售收入或其他收益,同时虚增资产。这类方式往往需要伪造经济合同、银行账单、税务发票、海关报关单等一系列法律凭证,这不仅违反了会计法规,而且是对《合同法》、税法等重要经济法规的公然蔑视和挑衅,是性质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2.利用非公允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是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我国许多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1.
不当关联交易是以关联者之间的交易之名,一方或多方利用其优势地位,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损害另一方或有关人员的利益,以实现其不正当利益的非正常的交易行为。对不当关联交易关系的公司法律调整,必然要从关联企业、关联者着手,要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身份地位和职责进行规范。本文着重从对企业关联程度的控制、关联企业报表合并、转让定价的控制、从属企业向控制企业上交盈余的控制、关联交易的控制、对小股东、债权人及有关人员利益的立法保护及关联企业的法律责任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对不当关联交易的调整,提出尽量把关联企业、关联者之间的舞弊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中关联交易是普遍存在和不可避免的,其本身并不必然损害公司或股东的利益,但关联方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可能影响交易的客观公正。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保障公司和所有股东的利益,应从加强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监管、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引入风险担保机制、制订不当关联交易发生后的补救措施及加快关联交易相关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01—2009年的西部12个省(市、区)的22家农业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对财税补贴政策对西部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税补贴政策对西部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影响较深,且覆盖面较广。但所得税优惠政策并未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从而导致该项政策缺乏效率;财政补贴收入政策对企业成长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具有持续性,同时该项政策造成政府的隐性担保的存在,提高了企业的举债能力。  相似文献   

14.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一种方式。税收对纳税人来说是一种负担,纳税人为最大限度获得利润,会尽可能地减少税收负担,税收筹划正是减轻税收负担、增加税后收益的有效途径。有效税收筹划以“税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有效税收筹划要求筹划者必须考虑税收筹划对交易各方利益、隐性税收与非税成本。契约理论要求企业必须考虑拟进行的交易对交易各方的税收含义。而税收当局是对企业有税收影响的最重要的契约方。分析契约理论及其在税收筹划中的应用,并以企业与对其有税收影响的最重要的交易方——税收当局的博弈为例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契约理论在税收筹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为此,规范关联交易定价政策、逐步减少现有可避免的关联交易、制止新的应避免的关联交易产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独立董事薪酬激励、出席董事会比例与关联交易水平负相关,并对关联交易监管发挥了显著作用;而独立董事比例、会计专业人数和兼职数量等却未表现出对关联交易的显著影响;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关决策的成败。本文针对如何改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这个问题,主要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监管者、鉴证者三方面,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业务处理流程、允许调整会计年度、建立信息披露电子化体系、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技术等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重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组动机不纯,非等价的关联交易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其根源在于国有股比例过大、政府职能越位,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市场运行机制不规范,法制体系不健全。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为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利用预售制度和会计政策选择等多种手段影响盈余的行为。通过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及手段进行分析,指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抑制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措施,以期达到增强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识别能力,利益相关方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政府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是引致政府财政支出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我国1991~2003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理论、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框架,研究了我国政府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对政府财政支出增长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与政府财政支出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长期,政府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与政府财政支出增长是正相关的,政府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是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