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工贸易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发展壮大,当前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涉及我国绝大部分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推动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增加出口创汇,解决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以及加工贸易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加工贸易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前,加工贸易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贸易方式。我国的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1978年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加工贸易已经占据了我国时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针对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及时做出对策调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加工贸易对广西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快速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广西的加工贸易发展与加工贸易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综合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就近年来加工贸易对广西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西加工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转型升级视角的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仍占主体地位,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科技进步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我国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当更加重视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加工贸易的技术扩散效应。本文以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为视角对我国加工贸易加工价值链条扩展和技术扩散效应的状况进行探讨,并就加强发挥加工贸易在这两方面的促进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空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概况和制约加工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内外因素。并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了加工贸易与对外贸易,加工贸易与全球贸易相互之间的制约机制,指出加工贸易的发展要走出“规模扩大”的盲区,应采取合理措施限制加工贸易“量”的扩张,指出只有实现加工贸易“质”的突破。才能有效发挥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的良好促进作用。最后从五个角度回答了今后加工贸易应如何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加工贸易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利用我国比较优势的贸易方式将长期存在,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我国应不断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水平,实现结构升级,加强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引导,提高加工贸易的加工深度, 建立和国际接轨的加工贸易综合管理体系等,才能促进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份额进一步扩大,在我国加工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农产品加工贸易基础薄弱,仍处于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对农业的生产造成一定阻碍。今后,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产品加工贸易的技术创新;因地制宜,给创新企业予以优惠政策;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加工贸易是我国的主要国际贸易形式之一,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中国加工贸易本身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国家宏观政策现在对其正在进行逐步的调整。可以预见:加工贸易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改革势在必行,宏观经济政策整合将继续调整加工贸易商品结构,严格管理加工贸易准入制度,以实现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升级,而加工贸易区域结构也将继续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并集中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作用,实现加工贸易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樊长科  吴雨 《现代经济》2009,8(2):42-43
金融海啸对我国加工贸易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加工贸易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应采取的基本策略是“求生存,谋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工贸易升级状况分析: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加工贸易置于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之下,在系统界定加工贸易升级内涵的基础上,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和相关资料,从产业与产品、价值链、企业能力、企业网络地位、关联与外溢效应等方面对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升级态势,但总体上仍处于低等级供应商和劳动密集型或非差异化加工为主的阶段,面临进一步升级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推进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我国对外贸易最主要的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持续发展有其客观必要性和战略意义。鉴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应深入推进中间投入品的进口替代、出口加工工业区的建设,以实现我国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国内学者对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看法不一。本文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工贸易”是应对入世挑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改革开放20年来“加工贸易”的发展情况及我国实际国情,全面分析了“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地位及深远意义,认为只有大力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迎接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能源安全约束下中国加工贸易结构调整与转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来,其能源消耗规模也在骤然扩大,现已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0%左右。在2001—2008年国际高油价期间,随着我国加工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加工贸易出口方式所进行的能源间接输出不仅使我国遭受了巨大的隐含能源成本损失,而且为此而逐年加大的能源生产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损失也是惊人的。以能源安全为切入点.从能源安全供给、环境影响、隐合成本损失及其资源大量消耗等多方约束来分析中国加工贸易进行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必然性,探讨实现加工贸易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我国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现,传统加工贸易的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文章从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入手,分别从全球价值链、国内配套能力、加工贸易主体和政策环境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要对策:我国应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加工贸易中间产品本地化,提高加工贸易的国内采购比例;使内资企业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在根据原产地规则计算的进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的比例正迅速增加,本文从进出口贸易的统计数据出发,指出这一现象源自外商投资企业贸易额占我国贸易额的高比例以及其自身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的高比例,分析了这种外商投资企业主导进出口贸易,且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格局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就我国今后吸引外资的方向和国内企业的发展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拉动GDP起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切实加强对加工贸易的管理,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外贸出口,将是当前海关工作重要课题。而做好商品的单耗管理工作,通过建立单耗数据库,实现单耗数据信息化管理,将是做好加工贸易管理工作的基本方向。对此,本通过加工贸易单耗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单耗管理如何适应加工贸易管理科技化进程的阐述,就单耗数据信息化工作及其发展前景进行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加工贸易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内在原因和外在环境都使其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出口加工区的顺利发展给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然而,出口加工区功能定位单一限制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出口加工区应该转变监管模式、整合政策功能,重新进行功能定位,最终成为率先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先导区、示范区。加工贸易新的发展,也将会促进我国外贸经济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实现“保增长、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加工贸易不仅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产业链的重要途径.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后,我国加工贸易中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如何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不仅是理论界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也是影响我国加工贸易未来发展走向的关键.本文纵观我国加工贸易近十年来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对策,探索我国加工贸易未来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浅析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加工贸易的整体竞争力仍然较弱,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目前,业界对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内涵仍存有争议。作者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并针对我国加工贸易业现状,对该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即加工贸易的主体结构、发展模式、运营方式等进行了分析,提出应从该产业格局的多元化、多样化的角度审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