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优化政策环境 防止税收流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收政策环境欠佳是造成税收流失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税收政策的缺位、滞后与优惠以及税收征管法律体系和税种间协调关系等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法律、经济、行政等方面的制度保障及各项制度相互配合。税收工具作为国家经济政策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作用还是零星的、不系统的,调节的范围和力度还远远不够。税收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应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税收支持体系:适时开征新税种;逐步调整和完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3.
税收管制,即税收法律与实践中具有特殊意味、强制色彩、敏感系数的税收管理条款和具有限权、预防、管制特征的税收行政措施,它构成着税收强制权的重要部分.可在目前以"管-征-查-处"四结构的征管立法框架中,"税收管制"还没有被单独明列.探讨"散见"着的税收管制精神并展望使之获得引起足够重视的立法地位的愿景,以期税收管制精神得到完整而明晰的法律呈现,是本文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税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必须配套其他政策在促进农业产业化方面有所作为。文章把农业分为基础农业、加工农业和流通农业,分析了现行的税收政策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利与弊,提出了完善农业产业化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税收的概念界定了税收作为一个特定的经济范畴现象和外延,无论从理论到实际经济活动,都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本质涵盖税收边际。税收规范内容就是要明确原则,以法律和法规形式明确纳税义务,体现税收的强制性、原则性和实质性特征,使税收更具有预测性、认同性和可控性。文章从税收原则性作为出发点,对税收政策不清晰中的隐性税收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的探索,从中寻求适合与适宜的税收政策支撑,使征纳税双方权益得到合理的保障,因而提高税收遵从度。  相似文献   

6.
税收与税源的背离是造成中国区域发展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区域间税收与税源背离的实证研究,发现东部地区为税收净流入地,中部和西部地区为税收净流出地。因此,需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加强区域税收政策的协调性,建立财力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7.
税收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是维持政府运转和社会公共事业投入的财政来源,从经济功效转向重视社会功效是税收政策适应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税收作为一个有效的调节杠杆,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维护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制度工具。通过税收的功能分析,税收和民生的关系辨析,我们提出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税收与民生保障关系.以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稳定进步。  相似文献   

8.
税收激励的准确设定是充分发挥税收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前提.科学认识税收激励内涵、实质及其实现途径,重视税收激励不当引发的问题,纠正现行税制内在的激励偏差,建立健全税收激励机制是当前运用税收政策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把握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税收基本法是税法体系中关于税收基本制度的立法,是具有统领地位的“税收宪法”,适用所有税收法律行为。税收基本法是在宪法关于税收规定过于抽象、税收立法级次、体制不完备、立法法关于“税收基本制度”内涵不明确从而税法体系出现空档的情况下再次被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的。税收基本法律制度包括税收体制基本法律制度和税收部门基本法律制度。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创制税收基本法的经验,立足国情,尽快创制中国版的税收基本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税收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可以证明政府利用税收激励机制,对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目前还应从改革增值税、完善税收服务平台,以及出台针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专门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税收体制改革,以促进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两税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此后20多年里,中国迅速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对外资实行的优惠所得税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这种以国别为标准实行不同税率的税收政策的弊端也逐渐显现,相对较低的税率和不同的计税方法使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平均实际负担率比内资企业减轻约一半,这使中国企业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在这种内外资企业税负严重不平等的情况下,一些非正常的经济现象(如“假外资”现象)开始出现,对我国的税收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营改增”后分税制调整的假设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后,地方财政收入锐减,成为分税制进一步改革的逻辑起点;“94分税制”路径的不足则是分税制进一步改革的理论基点;完善分税制应建立在以重构地方政府主体税种为主的分税制改革的假设基础上。“营改增”后,重构地方主体税种的分税制改革可以弥补地方财政的缺口,也可以进一步培育省(市)以下地方财政“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2007年3月16日,在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这标志着中国利用外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外资"百强"企业税收零增长的启示等方面来分析两税合并的动因和意义以及两税合并不会影响外商的投资规模,还可以杜绝假外资的泛滥等,从而在两税合并的过程中,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过渡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税收征管法》经过了两次修改,增加和修改了很多规定,大大丰富了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内容,但是它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修改和完善。现行的《税收征管法》扮演着实质税收基本法的角色,从宏观上在立法基本原则和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及责任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变化引发的税收管辖权、税源管理、税基管理、反避税监管等税收征管问题,提出了合理划分税收管辖权、优化机构设置、明晰职责分工;加强税源管理,核实税基、完善汇算清缴制;建立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互动机制;加快企业所碍税信息化建设;强化管理队伍建设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税收是政府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其主导地位不容超越.目前,我国出现的税收"缺位"与收费"越位"现象,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必须清费立税,实行费改税.  相似文献   

17.
庇古的“征税”手段和科斯的“自愿协商”手段在理论上均能使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成本内部化,但由于环境与生态资源产权无法明确、信息的稀缺性不对称性以及代际间的效率与公平等因素的存在,“征税”交易成本较低,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18.
关于费改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收费项目过多,导致收费失控,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实行费改税,就是要规范分配秩序,清理不合理收费,从而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家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全面推开,实行"营改增"将会给企业的经营状况带来较大的影响."营改增"实行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税负负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企业更高质量的发展."营改增"在企业中的进一步推广将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亟需各企业解决好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发挥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决策支持作用,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在实践当中,现行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方式--统筹缴费无法为社会保障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开征社会保障税,应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