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返乡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业融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构建了以创业者自身风险、项目风险、外部风险为主的风险指标体系,然后建立模糊层次综合评价(F-AHP)数学模型并结合案例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做出的评估结果能直观、可靠地反映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风险水平,相关金融机构及个人可以根据评判结果准确地决策是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融资.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指农民工利用在外打工时学到的技术、经验和积累的资金,返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或养殖业、开办各种类型的工商企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企业与其打工经验有关、区域集中于其家乡周边,多数为小微型企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吸收就业和促进小城镇建设,但是其本身面临融资困难、税费较重和创业成功率低.为了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率,需要从金融、财税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3.
4.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指农民工对劳务输入地和输出地创业成本和收益对比后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部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进行逐一分析,给出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四种可供选择的战略组合,即优势—机会(SO)战略、劣势—机会(WO)战略、优势—威胁(ST)战略、劣势—威胁(WT)战略。返乡农民工整体的创业思路应该是"扬长避短,抓住机遇,规避风险",西部各级地方政府应制定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返乡创业农民工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成为了研究热点。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湖南省城市化进程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积极的影响,然而保证和提高创业收益率才能更好地吸引大量农民工以及近年出现的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创业。为此,课题组在2009年专门对湖南省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来获取相关的第一手数据,并利用一般多元回归以及分位回归的计量方法,就返乡创业农民工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年龄以及外出经验等因素对农民工创业收益率具有较为显著的积极作用,并据此针对提高返乡创业者的收益率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借助CiteSpace软件的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功能,对近20年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有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147篇论文进行系统梳理,主要分析高被引作者与高产出作者的被引文献异同、研究机构合作分布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关键词的演变进程,旨在探究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演进体系。研究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过去近20年间主要出现了两次繁荣发展阶段,时间节点分别在2008年和2015年,相关研究热点集中在金融危机与相应政策等领域;但同时还存在跨地区合作数不足、研究方法单一及针对农民工培训方法的研究比较欠缺的问题。最后,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探究返乡农民工在家乡当地创业对其土地流转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以期在已有对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式上进行更深入的理论补充和归纳评述。研究结果:国内外学界对土地流转的研究现状可从4个视角分析,即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方面展开论述。经济学中的土地供需均衡和理性人思想以及政府管制、土地产权界定均对返乡农民工创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返乡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研究结论:今后我国返乡农民工土地流转行为研究应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政府普惠金融和土地市场运作对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带来的土地流转影响;从产权规范角度细究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深入探究面向农民工心理因素的土地流转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9.
对乡村创业环境、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和创业风险感知的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返乡农民工对创业政策了解不够,乡村还缺乏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创业榜样;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整体上偏低,且以物质需求为主要驱动力;返乡农民工能客观认识创业可能面临风险,在缺乏创业资金、创业能力和创业信息的支持下,可接受风险水平整体上较低。对此,应通过乡村创业政策的宣传以及乡村创业榜样的引领,营造良好的乡村创业环境;通过返乡创业援助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不断提升返乡农民工抵抗风险的能力;通过动态监管与追踪对返乡农民工进行精准支持,增强其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10.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在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大量在城市打工的农民不得不因企业破产、裁员而返回家乡。本文基于对武汉市返乡青年农民工返乡后基本情况的一次调研结果,了解了武汉市返乡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对造成返乡农民工社会保障危机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返乡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关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研究学科已从社会学扩展到经济学、人口学、法学等,研究范围从宏观层面进入到微观层面,研究方法也从文献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但研究的系统性、规范性等有待提高,尤其需要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问题、农民工回乡创业与城乡统筹如何结合以及如何与地区资源禀赋、人文条件结合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特点、困境及其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工占据着较高的市场容量,其消费极具潜力。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消费在呈现出个体消费的有限性、群聚性和低廉性,专项消费需求增加,消费方式多元化及二元性等特征的同时,面临着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的制度保障不足、消费信心缺乏,对消费环境认识不足、消费质量不高,消费理念相对传统与消费缺乏理性并存等困境。提升就业质量、提高收入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引导消费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质量,加强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等就成为解决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消费困境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有别于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社会群体,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与社会排斥共同构成了其"驻"与"返"判断的两个重要因素。不同的社会资本类型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拓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途径,为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相关组织系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活动效率。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面临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排斥"却制约了这种资本的效力,从而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留在城市完成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必须明确以下路径:从滞留(共栖),到城市适应,再到城市融入(竞争、合作、内化与认同等),最后实现融合(共生)。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被首次写入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伴随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深层次矛盾的不断加剧,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在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问题主要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问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就业促进法》,标志着我国公民就业权的平等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本文以我国农民工就业权的平等保护为题,具体介绍了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依据,明确地指出了实施《就业促进法》存在的各种障碍,最后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就业权之平等保护的种种设想。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农民工失业后缺乏经济救济和社会保障,面临巨大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容易产生种种社会问题。构建农民工失业保障机制,为农民工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失业保障,既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又促进就业,缓解社会矛盾,而就业促进机制的构建则是农民工失业保障的根本,特别是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事关国家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工群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存在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生产的发展,而且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及完善村民自治实现管理民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与设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仍处于制度建立的初期,各地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呈现出多样性,在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和农民工都不愿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障项目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未能与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相协调。本文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20.
针对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特点,分析共青团组织开展此项工作的困境,并从组织、引导、服务、维权四个方面提出了共青团组织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治理策略,最终达到促进这个群体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生活的目的,以体现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