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控岩控矿构造分析1.1 构造与各类岩石分布的关系祁雨沟地区至今共发现32个隐爆角砾体,构成四个构造——角砾岩带。有两个角砾岩带分别是沿王庄——陶村和安沟——黄水庵同斜背形的轴部分布,三人场——沙土洼角砾岩带是位于近东西向片麻理褶皱的南冀与熊耳群角度不整合的构造薄弱带中。而雷门沟——杨河沟口角砾岩带则产于杨河沟向形和 NW 向断裂带中。这些角砾岩带所处构造背景既在褶皱轴部又是与 NW 向断裂带的复合部位。强烈混合岩化的片麻岩也是沿着 NW 向褶皱核部发育的。NW 向构造还控制了岩浆岩的分布,如苇园沟口、白金沟口等燕山期(γ_5~(2+3b))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就是沿着王  相似文献   

2.
1 区域角砾岩体含矿性评价1.1 区域角砾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由于本区矿床多为隐伏矿体,地表评价其含矿性较困难,故采用化探结合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在区域上21个角砾岩体采集了221个化探样品,经统计处理(表25)表明:(1)21个岩体中已知矿化类型为金和钼(铅)两类,其中含金岩体6个,含钼(铅)岩体2个,已知无矿岩体2个。(2)含金岩体金含量平均值>25ppb,无矿岩体<10ppb,钼(铅)矿化岩体<20ppb。(3)含金岩体 Mo 含量(?)遍较低(1.96至8.57ppm),但随不同剥蚀深度而异,如祁雨沟矿区 J_2相对剥蚀较深,其 Mo 含量为6.86ppm;而剥蚀较浅的 J_4、J_5则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祁雨沟金矿床赋存于燕山晚期的隐蔽爆发坍塌角砾岩体中。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石英化、正长石化、黑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绿钙(钠)闪石化、方解石化、绢云母化。矿床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性,垂向上更明显,自上而下可分为:青盘岩化带→石英黑云母化带→石英正长石化带→石英正长石绿钙(钠)闪石化带。水平方向亦具分带性,不同标高发育程度不同,在583米标高(J_2),自中心向外可分为:石英正长石化带→石英黑云母化带→青盘岩化带。依据蚀变矿物的交代、穿切关系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内在联系可把蚀变作用的发生过程划分为:前锋成矿期蚀变,主成矿期蚀变,矿化晚期蚀变。主成矿期蚀变以硅化、正长石化强烈发育为特征。正长石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体主要赋存在石英正长石化带及其与石英黑云母化带的交接部位。  相似文献   

4.
隐爆角砾岩筒为热液成矿作用中十分重要的成矿结构面和矿化富集部位,同时是寻找深部矿体的重要标志。河北省彭庄隐爆角砾岩筒是冀东近年勘查的"三稀"矿产赋存靶区,岩筒内铷矿化较均匀,铍、钨局部富集,铍、银、钨等矿化体呈透镜状分布在铷低品位矿体中,各矿(化)体均受隐爆角砾岩筒控制。在以往矿产勘查基础上,主要对隐爆角砾岩筒地质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深入分析,认为目前工程控制的岩筒内上部属低温蚀变角砾岩带,其下部应存在团块矿化、细脉矿化角砾岩带,深部可能有含矿斑岩体,对本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与赞皇太古代片麻岩隆起接壤的井陉盆地南缘盖层中广泛发育斜冲推覆断层。这些断层沿地台“双层”结构的构造界面发生滑脱,下部地层由 NW 向SE 沿与滑脱面呈约45°夹角的斜截面向上斜冲推覆,形成‘背驮式’推覆断层。区内斜冲推覆断层以 NNE 向测鱼—香寺沟断层(F_1)和皂门界断层(F_2)为剪切边界组成脆性剪切变形系,当边界断层发生右行斜冲剪切运动时,构造地块内依次产生低序次的 NE 向皂门界—朱会沟断层(F_)及 NE 向洞沟断层(F_4),它们与剪切边界断层的力学性质一致,属于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同向构造。中新生代,伸展环境下的井陉盆地在阜平、赞皇两变质核杂岩演化的差异上升期间,因受区域 NW—SE 向主动应力作用,盖层沿不整合面滑脱向 SE 运动受阻于赞皇隆起而形成该区叠瓦状斜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6.
闪长岩体位于河北省易县、涞水县前山地带。大部被第四系所覆盖,为一地下隐伏的侵入岩体。面积达三百六十平方公里。区域地质构造属山西中台隆东部,侵位于寒武、奥陶、石炭、二迭系地层组成的近东西向短轴向斜。同位素年龄值为134—166百万年,相当于侏罗至白垩纪,属燕山期。一九七八年,在野外工作时对该岩体进行了研究。在岩体不同部位和钻孔不同深度取了九对共生的角闪石—黑云母单矿物样品,经室内工作后样品纯度达99%,省局实验室做化学  相似文献   

7.
羊鸡山金矿床,是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所发现的一个与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岩类有关的较为典型的爆破岩简型斑岩金矿床。成矿岩体是由石英闪长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两次侵入所构成的分异杂岩体。岩浆隐蔽爆破作用发育为其成矿岩浆作用的突出特征;爆破角砾岩与石英闪长玢岩紧密伴生构成爆破岩筒,并严格控制着金矿的形成和矿体的空间分布。羊鸡山金矿床与斑岩铜矿床系列各类铜矿床空间上密切相伴,处于同一构造—岩浆成矿带。二者成岩成矿机理也十分相近。作者认为在已知斑岩铜矿成矿区(带)内寻找斑岩金矿床,是进一步扩大金矿找矿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研究通过对冰峪沟英那河小峪河周边6个测点的节理裂隙实测,整理统计6个测点共296条节理的走向、倾向等产状参数,绘制节理产状玫瑰花图;通过对研究区域卫星影像图及地质图进行图层叠加,解译研究区域断裂分布特征,结合节理产状系统地分析了冰峪沟地区构造发育特征。研究确定NNE向为研究区的主要断裂发育方向,兼有NE、NW向断裂发育,且研究区NNE向断裂发育时期要晚于分布相对较少的NE、NW向断裂,区域应力场表现为北西向的压应力和北东向的张应力。断裂分布区域岩石破碎强烈,易于风化形成沟谷,河流沿断裂破碎带侵蚀发育,区域地貌形态受地质构造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祁雨沟式”金矿矿床矿物学和成因矿物学特征邵克忠李胜荣栾文楼河南嵩县西北部祁雨沟地区“以爆发角砾岩型为主的多型一体金矿床”——“祁雨沟式”金矿床,发现并鉴定存在有数量少而种数众多的 Bi—硫盐矿物—针硫铋铅矿、斜方辉铅铋矿、辉铅铋矿、硫铋铅矿、硫铋铜矿和辉碲铋矿,以及 Bi—碲化物——楚碲铋矿、硫碲铋矿,尚有二未定名的铋硫盐矿物。这些含铋矿物的产出,为确立铋型或碲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方地区“华北地台”的南北缘,自晚古生代以来,特别是燕山期,由于古大陆板块的活动,在古大陆边缘内陆一侧,形成了近100个与酸性斑岩体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斑岩型、矽卡岩型钼矿床和极少数钼(铜)矿床(占全国钼矿储量80%以上),按矿床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环境,可分为东秦岭钼矿成矿带和燕山台褶带钼矿成矿带。其侵入时间主要集中在110~190m.y.。既燕山期。区域内斑岩型及有关类型的钼矿床大致可分为花岗岩—流纹岩辉钼矿系列和花岗闪长岩辉钼矿系列。花岗岩—流纹岩系列岩体与钼矿间的成矿专属性最明显,其岩石化学特征为高硅((?) SiO_2>73%),富钾质( K_2O>5.4%, K_2O+Na_2O>8)、低钠Na_2O<3%),并具高Rb、低Sr、高F、Rb/Sr>1等特点;而花岗闪长岩系列岩体则与钼(铜)矿有关,其岩石化学特征与铜矿斑岩体相似;由于“华北地台”区花岗闪长岩系列所处大地构造环境与斑岩铜矿者不同,故只是形成极少数几个规模有限的斑岩型钼(铜)矿床。源岩浆形成深度相当于23~45km;岩体分异指数DI>80。与岩体上侵成岩和成矿作用相伴,一般产生强烈云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和钾质交代等蚀变;并出现萤石、黄玉、电气石等含F矿物。矿体一般与钾硅化带密切相关,多产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矿化以单钼、钼(钨)或钼多金属建造为主,常出现W、Sn、Bi的独立矿物,有时可形成矿体。只有花岗闪长岩辉钼矿系列中,铜矿化有时可富集为矿体。北方地区基地岩石厚度>40km,为一套含钼克拉克值1—n倍的中深度的片麻岩混合岩,以及作为盖层的元古界浅—中度变质岩;而与钼矿有关的小侵入体含钼量也较高(一般是克拉克值的n—n十倍)。岩体Sr~(87)/Sr~(86)0.7046~0.7100,平均为0.7072;δS~(34)为两组,一组小的正值为+0.24~+7.35‰,另一组较大的负值为-0.3~-15.9‰;δO~(18)+7.2~+9.0‰;稀土总量平均为192.95p.p.M.;∑Ce/∑Y平均为6.98,为稀稀土型,有一定的Eu负异常出现。以上所列数据表明中国北方地区斑岩钼矿“成矿”侵入体的来源与斑岩铜矿者基本一致,均属壳幔型,或“Ⅰ”型。但通过混合参数计算锶的来源,结果表明:57~76%来源于下地幔,24~43%源自地壳。因此,本区燕山期“含矿”岩浆相对比较富钼。然而由于所处大地构造具体环境不同,切割深度有别,从而源岩浆的壳源,幔源物质比份不一,所以在“地台”区南北两侧形成各具特色矿物组合的以斑岩型为主的钼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综合信息矿床模拟资源定量预测方法,在 HQ 地区建立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确立断裂构造、燕山中晚期中酸性岩浆岩等24项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找矿标志。在此基础上以网格为单元优选地质变量47个,建立金矿定量预测的“特征分析”数学模型,从而圈出以下13个金矿靶区:1、2、3、4号靶区为11号角砾岩体北部之断裂,5号靶区为13号角砾岩体;6、7号靶区为9号角砾岩体及其附近之断裂;8号靶区为小公峪内之断裂,9号靶区为7号角砾岩体;10、11、12、13号靶区为黄水庵一带之角砾岩体及附近的断裂。进一步应用“加权特征分析”方法,在已知靶区内建立金矿资源总量预测数学模型,预测结果表明 HQ 金矿区及其外围一带有1.5×10~5kg 左右的金远景可期,其中9号靶区金储量最大(约1.0×1 0~5kg),其次为黄水庵一带的10号靶区。  相似文献   

12.
河北柳江盆地发育一套连续完整的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富含三叶虫和笔石。本文对区内寒武—奥陶系三叶虫动物群序列作一论述。笔者依据区内寒武—奥陶系剖面三叶虫动物群形态特征、垂直分布及演化趋势,自上寒武统凤山组至下奥陶统冶里组,划分为四个化石带和五个化石亚带:1.Ptychaspis—Tsnania带,2.Ouadraticephalus带,3.Tellerina—Calvinella带,(1)Calvinella ulriehi亚带,(2)Sinosaukia pustulosa亚带,4.Asaphellus带,(3)Symphysurus hunjiongensis亚带,(4)Wanliangtingia calvicepitis亚带,(5)Asaphellus homfroyivar—Lohanpopsis亚带。根据寒武—奥陶系界线附近三叶虫和笔石的垂直分布,三叶虫的形态特征及演化序列,结合其岩性岩相变化,并与国内外同层位对比。将区内塞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置于Tellerina—Calvinella带的(2)Sinosaukia pustulosa亚带与Asaphellus带的(3)Symphvsurus hunjiongensis亚带之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山西雁北地区出露比较好的,而且含有丰富的牙形石化石的四个寒武—奥陶系界线剖面,讨论了区内寒武系上统凤山组上部与奥陶系下统冶里组中下部的牙形石动物群特征。根据其垂直分布、形态特征及演化趋势,在界线附近自上而下划分为五个化石组合(带): (5) Scolopodus quadraplicatus带;(4) Chosondina herfurthi—Cordylodus rotundatus带;(3) Cordylodus intermedius—Drepanodus simplex带;(2) Cordylodus proavus带;(1)Proconodontus—Prooneotodus带。通过与国内外对比,作者将区内寒武—奥陶系的分界置于(3) Cordylodus intermedius—Drepanodus simplex带与(2)Cordylodus proavus带之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泥河湾盆地44条剖面、6个钻孔介形类生物地层研究,发现介形类26属70余种,从老到新可划分Ⅰ~Ⅴ个组合带,第I组合带分布于上新统红崖村组和石匣组;第Ⅱ~Ⅳ组合带分别见于下更新统泥河湾组的下、中、上段;第Ⅴ组合带分布于中更新统虎头梁组和上更新统许家窑组。从马圈沟、小长梁、虎头梁、东坡、雀儿沟、皮裤裆、侯家窑探方(1~4)剖面岩石地层、介形类生物地层和旧石器文化遗存地层的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地层分布,从东到西的地层时代,具有由老到新的分布特征,这正是泥河湾古湖和盆地发展及环境演化的反应。马圈沟遗址剖面发现有10个文化层。下部MJG-Ⅰb,MJG-Ⅰa,MJG-Ⅰ~Ⅶ文化层段,含第Ⅱ介形类组合带,为早更新世早期泥河湾组下段,系滨浅湖相的原地埋藏,年龄为1.55~1.77Ma;半山BSH(Ma)、小长梁、山神庙嘴文化层段,含第Ⅲ介形类组合带,为早更新世中期泥河湾组中段;半山BSH(Ma)文化层为湖滨河流相沉积,为扰动轻微的原地埋藏,年龄为1.32Ma,小长梁、山神庙嘴文化层为湖滨岸沉积的原地埋藏,年龄分别为1.36 Ma和1.05 Ma。东坡、雀儿沟、皮裤裆文化层段含第Ⅴ介形类组合带,为中更新世虎头梁组,属河口三角洲相的异地埋藏。侯家窑探方(1~4)剖面的文化层段也含第Ⅴ介形类组合带,为晚更新世许家窑组湖沼相沉积,铀子系年龄104~125 ka,新近研究表明为古河流的牛轭湖相沉积,光释光年龄224~161 ka。论文对相关剖面文化层的形成和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及泥河湾古湖形成、发展、消亡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祁雨沟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石英的天然热释发光性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前锋成矿期热释光曲线呈“(隐峰)+主峰型”,主体成矿期热释光曲线为“双峰型”,矿化晚期热释光曲线为“单峰型”。据此可对“祁雨沟式”金矿床成矿期(阶段)进行划分,同时判明成矿热液与浅成岩浆热液有关,祁雨沟隐爆角砾岩和石英脉型以及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为同一成矿系列。石英双峰型发光曲线是“祁雨沟式”金矿化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16.
构造地球化学障就是在构造地球化学场中元素浓度梯度极大值所在的地质构造地段,其本质是构造地球化学环境发生突变而使元素活动性急剧降低从而发生元素构造地球化学分异和沉淀作用的地质构造地段。接触带构造地球化学障是重要的成矿构造地球化学障。本文运用构造地球化学障成矿理论对丰山矿田的接触—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障、接触—褶皱带构造地球化学障、接触—角砾岩带构造地球化学障、接触带舌状体构造地球化学障及其成矿作用作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剖面和井下岩心观察描述并结合测井资料,对子长油田降沟—石家老庄区油层组长2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2沉积体系为河流体系,辫状河亚相,沉积微相主要有泛滥平原及河道砂坝;长2_2和长2_1油层组砂体的展布受控于辫状河道的延伸,向南西方向展布;降沟—石家老庄区块的河道砂体发育,泛滥平原面积较小,砂体在垂向和横向上连续较好,在北东—南西方向上连续性较北西—南东向更好,研究区物源方向为北东方向。  相似文献   

18.
华北陆台北缘,内蒙古温都尔庙——白云鄂博加里东褶皱带南侧地带,作者确认,属于形成时代大致相当于苏联贝加尔期的晚元古代褶皱带,构成我国北方硫—多金属的构造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华北陆台北缘晚元古代褶皱带经历三期强烈构造变形,主期褶皱(F_2)的轴面、区域性片理(S_2)和广泛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韧性剪切带构成了以褶皱带中央结晶轴对称的正扇形构造格局。工业硫—多金属矿体的分布和形态特征,明显具有构造成矿的特性。变形—变质作用的显微构造研究表明:褶皱带的三次重要构造—热事件,每次的变形和变质作用都具成因联系,相随发生,但变质作用的高峰期总在变形之前,尤以第二期最为强烈显著。同时发现,强烈的顺层(片)韧性剪切作用是该褶皱带各期构造变形和片理形成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已知典型矿床研究表明,斑岩钨矿床具以下基本特点:(1)成因上与特定的岩浆岩建造密切相关。(2)空间上受深断裂控制成群成带分布。(3)受含矿母岩浆制约具特定的蚀变类型组合及其分带规律。(4)常与Cu、Mo、Pb,Zn、Au、Ag等伴生成矿。形成斑岩钨矿床的所谓特定的岩浆岩建造,成因上属作者所划分的过渡型花岗岩类的花岗质潜火山杂岩;时代上集中于燕山早期晚阶段(晚侏罗世)、构造演化阶段处于陈国达教授所划分的地洼发展阶段激烈期。杂岩体演化成矿是斑岩钨矿床形成的基本途径;其成矿岩体几乎无一例外地均是岩浆充分分异演化的分异杂岩体。但随着杂岩体由早而晚岩性由基而酸的演化,壳质组分向岩浆晚期的逐渐聚集,斑岩钨矿床的形成总是与杂岩体既期高酸富碱富挥发分的壳质斑岩直接相关。所以,斑岩钨矿床既具与斑岩铜矿床相类似的成岩成矿机理,又具与斑岩铜矿床明显有别的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前者是斑岩钨矿床赖以确立的依据;后者则决定了斑岩钨矿与斑岩铜矿不同的含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标志及其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由节理切割形成的楔形体破环是铁路岩石边坡最常见的一种破坏形式。根据巴顿(N.Barton)对岩石挖掘边坡平面破坏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岩石边坡楔形体的破坏特征和楔形体破坏随开挖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按节理岩体考虑与按完整岩体考虑相比较,岩体中的应力分布、破坏特征和边坡的稳定性均有所不同。节理倾角较陡、走向近于平行边坡面的岩体,其边坡破坏面上的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楔形体破坏按节理岩体进行分条计算,其稳定性较按完整块体计算低。此外,不论按完整块体或按节理分条考虑,节理岩体楔形体的滑移破坏,其稳定性均随边坡的开挖深度增加而降低。因而,在节理岩体中开挖边坡的高度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制的,铁路边坡在一定坡度下限制边坡的高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