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志坚 《现代经济》2007,6(9):143-146
产业集聚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我们更好地研究经济运行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本文通过对区位基尼系数这一工具的运用,测度了中国19个典型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以期对中国的产业集聚的现状作出正确的解释,对产业集聚的趋势作出准确的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行业集中度、区位熵、空间集聚指数三项指标测度我国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水平,得出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的结论,并针对东中西部提出了如何推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飞跃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运用区位熵指数和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了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发展水平情况,运用空间计量的有关模型,基于空间视角分析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分布存在区域间的差异,东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较高;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4.
产业空间集聚的本质是经济行为主体相互选择的结果.从主体策略选择的角度对产业空间集聚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诠释,体现了行为主体在空间区位上的策略均衡,也体现了空间经济理论的研究传统.作为经济干预主体的政府,其介入影响着微观经济主体的空间策略,从这一理论角度出发,阐述转型发展中经济资源的空间配置问题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不同集聚经济形式及其理论基础后,对集聚经济的各种测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现目前集聚经济的测度方法可以概括为四类,分别是在微观层面通过分析集聚因子对企业产出或生产率的影响来直接测度、分析集聚因子对产业或区域层面总产出或平均生产率的影响来测度、分析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数与产业或区域层面总产出或平均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来测度,以及通过分析要素价格空间梯度特征来对集聚经济进行间接测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少数民族聚集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为研究对象,利用恩施州2007—2018年的旅游业及相关经济、环境指标数据,基于区位熵法和Super-SBM模型分别测度了恩施州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和旅游生态效率水平,并运用VAR模型探讨了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恩施州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各县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2)在研究期内,旅游生态效率随时间推移呈增长态势,但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仅恩施、巴东和咸丰的旅游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相对达到了合理水平,其它县市均亟待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3)在2007—2018年间,恩施州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效率的贡献度逐年上升,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哈萨克斯坦有完善工业体系、实现经济多元化的强烈诉求,但我国对哈萨克斯坦工业集聚趋势和地区分工体系的研究比较薄弱.为此,借助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和产业动态集聚、产业专业化指数等指标测算发现,现阶段哈萨克斯坦各地区工业专业化指数不高,油气采掘业在西部形成了以阿特劳州为主的区域集聚,制造业在空间上还没有形成集聚,制造业内部呈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以石油、金属和非金属为原料的加工制造业产业集聚度和专业化水平相对较高,但其它制造业行业的集聚度很低,呈现出相对劣势局面.显然,哈萨克斯坦工业集聚和专业化水平的现实情况对深化中哈产能合作形成了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为能源、资源领域产能合作过程的环保压力,非资源领域产能合作面临的高生产成本以及哈萨克斯坦国内营商环境对产能合作带来的隐性壁垒.  相似文献   

8.
通过选择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和区位熵三个集聚测度指标,从总体水平、行业视角和区域视角三个维度分析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及其特征。测度结果表明:自2005年以来,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高于服务业整体的集聚水平。从行业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各分行业的集聚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别,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最高。从区域视角来看,福建省各地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优势正在形成,但地理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9.
首先利用区位熵理论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物流产业集聚状况,然后将区域空间相关性纳入到物流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模型中,并利用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在省域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物流业集聚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在初期对物流业集聚有显著负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负效应逐渐减弱;FDI对物流业集聚的作用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市场化进程对物流业集聚存在负向影响;基础设施水平对物流业集聚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福建省9个设区市2011-2015年的旅游发展数据,利用变异系数对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福建省旅游产业结构化发展现状,使用区位熵与空间基尼系数分析福建省及其各设区市旅游产业集聚化现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旅游各部门产业关联度较低,旅游产业呈现弱集聚.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福建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措施:旅游产业各部门协作分工实现协调发展;旅游产品差异化开发;创新旅游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0~2010年广东省21个市30个制造业子行业的数据对广东省制造业区域聚集情况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广东省制造业的大部分行业都集聚在珠三角地区;第二,广东省新兴制造业和潜力制造业的行业集聚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传统行业的集聚程度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广东省传统行业存在着过度集聚的现象;第三,广东省制造业集聚度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最大的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新兴潜力行业,而制造业集聚度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最大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个传统行业;第四,珠三角一带主要以回归系数较高的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和化学原料等新兴工业为主,而广东省其他地区主要以回归系数较低的传统制造业为主。基于上述结论,广东省在发展制造业方面应实行区域差别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从微观企业层面入手,本文利用2005—2007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平衡面板数据集,研究了产业内集聚和垂直关联产业溢出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在研究中,为了消除TFP估计中存在的变量内生性问题,论文采用"LP"方法进行处理。实证发现,产业内集聚对企业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垂直关联产业溢出也对企业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证实了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1999年至2008年中国制造业20个分行业数据为样本构建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FDI渗透与产业集聚的非线性关系,并进一步将所选行业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类,运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方法检验了FDI渗透的临界效应。结果表明:当FDI渗透率超过门限值时,FDI渗透率的提高对中低、中高和高技术行业集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行业规模超过门限值时,FDI渗透率的提高对中低技术和高技术行业集聚有负向作用,但促进了中高技术行业的集聚;当劳动力成本超过门限值时,FDI渗透率的提高对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集聚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服务行业分布格局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服务行业空间分布的特点和演变趋势,通过分析服务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商、集中率等指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城市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不断追求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2)公共服务业的均等化趋势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包容性。(3)中国城市服务行业集聚性或均等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生产性服务业最具规模化和集聚化特征,集聚水平最高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生活性服务业的集聚度略低,且追随人口而布局。公共服务业呈现更加均等化趋势。(4)中国城市服务行业有明确的集聚方向。行政等级高、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5)中国城市服务行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突出,已经形成了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分省分行业两位码水平制造业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市场一体化、制造业地理集聚与地区专业分工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一体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分工水平总体不断提高,制造业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制造业已表现出较高的地理集聚水平,集聚的区域主要是东部地区。但近年来随着产业集聚的强化和市场拥挤效应的作用,中国制造业地理空间分布正发生显著变化,出现了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
外部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与制造业企业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生产效率不仅决定于企业特性,企业的外部环境也至关重要。本文研究外部集聚经济和外资溢出效应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采用各省市区销售收入前五十名的大型工业企业中的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包括企业人均资产、企业规模以及企业性质和产业特定因素之后,企业所属产业在空间上越集中、所在城市人口密度越高以及外资企业产值比重越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越高,说明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以及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可能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外部经济对企业效率的影响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企业的空间迁移行为,因为企业倾向于迁移到外部环境有利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我国制造业部门数据,检验了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中集聚对产业发展的不同影响,重点比较了该过程中地方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的作用变化。结果发现,地方化经济在成长阶段及衰退阶段对产业发展起负向作用,在产业的成熟阶段起正向作用;城市化经济在产业的成长及衰退阶段均产生正效应,在成熟阶段对产业发展无显著作用。本文的研究表明,产业空间布局策略必须结合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制定,一味地鼓励集聚并不总能获得好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一定能带来经济效率吗: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是产业集聚“一枚硬币的两面”,集聚也会导致集聚效应由规模效应向拥挤效应转变。本文利用1999~2007年全国60个工业城市数据,实证分析拥挤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证实了拐点的存在。通过运用门限模型发现2003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拐点,进一步的面板回归表明2003年及以前规模效应占主导,之后拥挤效应的约束性作用逐渐凸显,集聚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倒U型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一是我国已经进入拥挤时期,鼓励先发地区向欠发地区产业转移有着必要性;二是就城镇化建设而言,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缺乏要素激励的转移可能只会产生拥挤效应而不是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逐渐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以传统工业大省河北为例,采用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出1985年—2009年间河北工业集聚程度的变动轨迹,得出1998年前河北工业集聚程度持续下降,主要源于内部集聚和布局集聚效应的双重影响,1998年后工业集聚程度在波动中逐步提高,则是因为内部集聚和城市集聚经济的效应增强。提升河北工业集聚效应,需要以工业聚集区建设为载体,促进技术创新与扩散转移、壮大主导产业与支柱企业、推进城镇建设与人口集中。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聚和产业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产业集聚度与产业创新效率的关系,以及金融市场在二者活动中的联结作用;然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对我国29个省份的金融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以及其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并基于地区差异性实证检验各地区金融市场在联结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创新效率方面的推动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越是落后地区的金融市场联结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推动其产业创新效率越为明显,这一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反,进一步表明低效的金融市场已成为我国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