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业统计是国家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然而,我国当前的失业统计尚不健全,未能达到全面、准确反映我国失业状况的目的,影响了政府对失业的有效预防、调控和综合治理。因此,有必要立足国情并借鉴国际做法,改造和完善我国的失业统计体系。在统计方式上,坚持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并重;在主要统计指标设置上,形成社会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登记失业率“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失业统计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却难以准确反映失业的实际情况。为了搞好失业调控和促进就业工作,应当完善失业统计体系,逐步引入调查失业率统计指标。  相似文献   

3.
我国失业统计的国际比较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失业统计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失业概念、计算范围、调查方法等诸多差异。全面比较这些差异,正确地统计失业人员和准确地计算失业率,对我国政府研究和制定劳动就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立失业预警系统,是政府有效控制失业率、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举措。失业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预警方法、预警指标、制度安排和管理信息系统等几个方面。为了控制失业率,政府应加强对失业的预测;应把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建立专职失业风险监测机构;改进失业和就业的统计口径,加强就业统计,等等。  相似文献   

5.
李仁宇 《企业家天地》2007,58(12):24-25
当前我国城镇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强,表现为城镇新增劳动力数量和失业率的不断上升,省际人口迁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迁出地迁入地城镇劳动力的供给数量。研究发现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来源于农村隐性失业高的地区,省际人口迁出改善了迁出地的就业状况,但并没有对迁入地失业率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原因是迁入地第三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得到了较强发挥。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失业统计口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失业问题日益凸现,但国内针对失业问题的研究有明显不足:一是关于失业的统计口径未能达成共识,各自选用的数据不一;二是大多数文献只注重对浮出水面的中、短期的“失业”问题分析,关注的焦点是城镇登记失业,至多涵盖到城镇下岗职工,这样窄口径短期分析无助于从根本上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的特殊性。本文似从人口角度指出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失业统计的口径的选择与确定,并揭示我国失业问题的严峻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7.
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失业统计与失业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就国际失业统计方法与中国的比较、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中国劳动力市场统计需完善的地方、失业警戒线与中国失业控制等四大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这就意味着我国将在更深层次、更广的范围参与世界经济合作,在我国的许多领域,都将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范。就失业统计而言,中国目前的失业统计标准与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国现有的失业统计已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失业状况,不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统计资料,也不利于和国际接轨,故针对我国现行失业统计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对失业风险经济承受能力和真实失业率进行了界定,对我国目前失业保障体系的制度框架、失业保障体系承受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数据看我国的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劳动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对当前我国失业状况的基本情况以及失业人口的性别、年龄,以及失业时间、受教育程度、失业原因、地区分布等主要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失业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和突出的社会矛盾,在传统体制下所形成的失业统计不能完整的反映整个失业统计的内容,存在许多弊端与不足,为了使失业统计资料能更好地反映失业的客观情况。必须对失业统计的统计口径、指标体系、统计方法等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1978-2006年中国高校学生规模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趋势,运用VAR模型对中国高校学生规模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论表明,1978-2006年,中国高校学生规模与城镇登记失业率正相关。高校学生规模冲击对失业率表现为正向影响,高校学生规模冲击的第4年,对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正向影响达到最大值,而且对失业率波动的贡献份额逐年加大。从因果关系检验来看,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用菲利普斯曲线来描述自然失业率,并利用此原理对当前失业研究的热点进行临界值分析,最后对昆明失业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大的危险不是失业问题我国的就业问题是跨世纪的问题,是21世纪前半叶长期困扰我们国家而无法摆脱的问题。从数据分析表明,“九五”时期比“八五”时期严竣,“十五”时期又比“九五”时期严峻,这是一个基本态势。另外,随着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建立和失业保险特别是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我们国家和社会对失业的承受能力也会逐步增强。到2000年,我认为中国能够承受的失业率为5%,这种失业率为综合失业率,也可称为真实失业率。即是把现在真正登记失业者和真正下岗无业人员加在一起,除以城镇从业人员和真正失业者得出。如此,到2005年承受6%的失业率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一方面,我国的就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流动规模大,失业率上升是社会难点问题;解决的出路是就业市场化,为此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加强失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由城乡二元经济向城乡一体的一元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城乡隐性失业的剩余劳动力显性化为流动劳动力.因此,要了解和把握中国的整体失业率,其关键是弄清楚在转型期中历年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本文从人口流动的角度考察隐性失业(剩余劳动力)显性化(流动劳动力)与中国整体失业率,并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对1978-2007年的中国整体失业率进行估计.估算结果表明:中国30年来的整体失业率为6%~10%,且失业与增长的关系与Okun定律相吻合.其中,第一条包络线是剩余劳动力的最大供给曲线,该曲线将所有流动劳动力高峰值包络在内;第二条包络线是城镇常住劳动力供给曲线,该曲线将所有流动劳动力的低谷值包络在内.  相似文献   

17.
广州城镇失业根源的理论假设和计量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方和我国的失业根源理论,选定与广州市失业根源问题关联度最大、解释力最强的6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计量模型分析。根据1984年以来与失业率相关的若干组变量,建立了拟合程度较好的对数模型,进行非线性的对数模型分析发现,广州市城镇失业率与GDP同向增加,随职工货币工资的增加而减少,随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而下降,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8.
在较详细介绍我国目前失业统计中两种不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诸如如何科学界定失业,如何看待农村、城镇失业现象,如何获取就业和失业资料等一些重大问题的对象意见。  相似文献   

19.
失业统计指标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预警指标,分析我国失业统计的现状,存在着口径过窄,依据不足,指标过简以及隐性失业没有反映等问题,改进失业统计方法,建立完善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为国民经济提供重要信息是失业统计改革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该文在简要分析了过高失业率和下岗率的弊端后,从分析失业的不同类型着手提出了缓解就业矛盾的四点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