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人才培养的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金融业要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长期来看,关键取决于能否培养出大批能够胜任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优秀金融人才,既然国际竞争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那么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作相应的调整,根据我国金融学教学的现状,在借鉴国外金融学教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应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以来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市场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文章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目标,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定位,并对创新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学、金融学科建设与金融人才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恰当地定位好金融学科建设;要加强对金融基础理论和前沿理论的研究与探索;采取措施更新金融学教学相关的硬件设施,更新部分教材,改革教学方法;重视金融学师资队伍建设。金融人才培养应树立培养意识:在确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时应以市场需求为主要依据;应遵循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协作原则,分别确定各层次的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树立个性化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根据广西金融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分析广西金融业人才的质量要求,对金融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定位,探讨如何通过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保证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融学教学改革是金融活动国际化趋势的客观要求,是金融学课程微观化趋势的迫切需要,是金融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趋势的现实挑战.适应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并借鉴国外高校金融学教学的经验,我国金融学教学应从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面向"大金融"培养高层次的市场型、国际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金融学科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国金融学科的研究与教学思路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格局,这不仅拉大了我国金融学研究与世界金融学发展前沿的距离,而且高校金融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经济的需求也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脱节现象。为此,金融学应当不断融入当代市场经济的新内容,专业定位应当积极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金融业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同时也蕴藏着高风险,需要训练有素、具备职业道德操守的高层次人才,如何培养未来金融市场从业者正确的投资理念是财经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财经院校金融学专业的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理念培养、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具备"理性投资"素养的金融市场从业者。  相似文献   

8.
融合创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当看到,我们生活在一个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无所不在的时代,伴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百姓从银行缴费,刷卡消费,到买卖股票、办理保险,都离不开金融服务,而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与加快金融产品的普及,既需要正确的金融理论和到位的金融知识宣传加以指引,更需要高素质的金融人才.由于目前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知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要求,这一现状不仅不利于我国未来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也对我国公民实现理性投资和享受现代金融服务便利造成一定程度的梗阻.因此,通过多种手段加强金融学术研究成果传播与金融知识的普及,进行金融教育改革,培养金融创新人才,对促进金融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与金融学属于法学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其核心的观点论证了立法、执法和司法与金融领域之间的关系.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此本文从法与金融学理论出发,探讨了金融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已取得的成就,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金融人才的需求结构和素质要求产生了重大影响,金融学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未来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从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国际化金融人才培养实践入手,指出金融学人才培养必须把握全球化的业务规范和管理法规,突出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特色,立足在国际通用人才的培养模式下体现差异化特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