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书芬 《全国商情》2012,(17):87-8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引起人们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关注。清楚社会管理创新对法治保障的需求,重视法治对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作用,根本要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探寻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法治之道。  相似文献   

2.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而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前提和进一步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民主宪政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的和谐。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确立民主宪政观念,弘扬民主宪政精神,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法治的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使整个社会的运转服从于法制的权威,通过法治来保障“人人平等”和人民的民主权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处理人们的政治关系方面,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完善法制是对和谐社会的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进,必须借助于法治建设。法治社会不等同于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税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税务部门加强依法治税,规范税收执法,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又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措施,对保障和谐社会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有力保障,在此过程中,物权法居于基础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制基础。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能推动民主与法治进程,最终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目标的实现固然需要整个法律体系各个法律部门多部法律的合作方能完成,但物权法在法律保障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却无法撼动,无以替代。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研究是近年来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应当表现为其不可或缺性、不可替代性和必须依赖性;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制度基础、规范基础和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执政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其中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主的理由     
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从理论与路线上实现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2005年2月19日.总书记胡锦涛明确宣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由此得以界定,  相似文献   

9.
强化刑法的保障机能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积极建设。刑事法治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实现刑法对人权的有力保障。因此,强化人权保障机能是贯彻刑事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努力完善罪刑法定原则,积极推进刑法宪法化,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强化刑法人权保障机能。  相似文献   

10.
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主法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是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最有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民主法治。民主法治能增进社会的诚信友爱,激发社会的发展活力,也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尽可能降低社会转型的成本与代价,从而为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社会活力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础;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六条原则。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完善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和法律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完善法律基础,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运用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整。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法,其产生的历史、价值取向、本质、基本原则等都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相吻合。因此。经济法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而重新完善经济法具体制度则是作用发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目前,一些农民中存在一些不良思想,直接影响了和谐社会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首先要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消除各种不良的思想,同时,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相结合,妥善处理农村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4.
和谐管理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谐管理。和谐管理要素是和谐管理的基础。既要重视和谐管理主体与实体,又要重视和谐管理机制:和谐管理层次是和谐管理的关键,在基本制度层和谐的前提下,必须做好三个层次的和谐.即和谐管理体制层、和谐管理运行层、和谐管理沟通层。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和谐管理会面临新考验、新任务、新情况,这就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管理规律.使和谐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会公正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性课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要实现社会公正,不仅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而且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从而形成一个社会支持网。坚持依法治国、促进法治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有效阶梯,而法治公正又包括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两方面内容,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浅论高校和谐招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招生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和谐招生应坚持“依法治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相似文献   

17.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和必然要求。然而,中国现阶段却存在“强资本”与“弱劳动”导致的劳动关系扭曲。“资强劳弱”的劳资关系,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劳资关系,必须弱化劳动力过剩的程度,加强劳动者的组织建设,强化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构建企业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8.
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法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人权是法治要体现的内涵之一;法制是维护公平正义的保障;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整合思想的辨证关系;提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应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整合的核心力量论断,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巾旧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文章从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两个向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意义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下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注重全面协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三个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