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会娟  董强 《当代经济管理》2004,26(2):63-65,83
中共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文章认为,金融要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主要采取以下对策:金融支持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城乡居民低收入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制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集中在问题突出的私人产品领域,但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对更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是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基本公共服务作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供给体系不完善、供给总量不充分、结构不平衡、效率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程。鉴于此,文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基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路探讨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3.
总结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伟大实践和历史经验,以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十六大报告对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执政兴国的伟大纲领。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原理批判资本主义城乡关系异化以及对前人的城乡理念进行"扬弃"的结果.其主体内容包括城乡融合的逻辑必然、本质内涵和实现条件,最终致力于促进入的自由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成功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从理论层面、价值层面和实践层面创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有助于从根本上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我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有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来判断我国社会政策选择的合意性。从而保证改革不偏离它既定的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目标。为此,我们只有明确个人福利的可度量性和可比较性。才能在批判吸收西方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到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们的小康是不平衡的,是低水平的。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近年来农民的收入提高较慢,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瓶颈问题。今后只有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只有提高农民的小康水准。才能提高中国的小康水准,才能实现高水平的、全面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小康社会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现实体现,是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人道关怀".总体上达到小康,只是迈入了小康的门槛.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有待于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勇于突破创新,只有这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论的升华,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有着极为丰富的物质文明支撑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物质财富的积累作为工作的中心,同时,又注意将全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纳入发展的轨道中来考虑,让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维度驱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呈现出交互影响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乡村振兴予以支撑,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将有效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创新并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1.
"小康"是一个发展概念,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不同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出发点到落脚点都体现了人民的需要和利益,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12.
梦是对历史的纪念,也是对未来的期盼。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集体记忆,是全体人民的生活实践、发展状况和社会变革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人民期盼的新盛世。中国梦有着曲折的发展历程:上古时期,"中国梦"悄然孕育,初现根源;封建社会,"中国梦"由盛转衰,一度中断;近代社会,中国梦经历磨难,奋然崛起;现代社会,中国梦逐步复兴,前景灿烂。通过探寻中国梦的发端,重温中国梦的发展历程,以期更好地把握中国梦的逻辑体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3.
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执政理念的又一次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讨论如何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问题,应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实现但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依然存在的现实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则会妨碍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规定,发展民营经济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的增殖逻辑并不必然带来共享逻辑下共同富裕的实现,因此,基于这种关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二者之间的协同:创造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协同的条件,建立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扩大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间的命运共同体,优化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成果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只有彻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差距扩大化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21世纪前50年党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寄托了世代中国人民的梦想,小康社会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有着不同的内容,总体小康的实现使中国人民的梦想变为现实,全面小康的目标又为中国人民描绘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7.
新型合作医疗对我院财务与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从诊疗人次和业务收入表分析入手,对如何推进医院业务财务管理提出了可行性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本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和战略部署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花鼓戏是一个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剧种,如何使这个传统剧种发扬光大更好地为社会、为发展先进文化服务,这不但是全体演员的事,更是花鼓戏剧团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为此,我们深感  相似文献   

20.
解读"人民城市"的规划管理--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在全国各地的城市中,这是一条很常见的标语。可是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的中的重大决策,却从来都是由极少数城市领导者说了算,广大的市民群众,却毫无做主甚至参与的可能。这种极度依赖少数领导人“拍脑袋”的决策方式不仅是不科学的,而且丝毫体现不出执政党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政治文明的倡导。规划决策的错误给我们的城市留下了太多的败笔,甚至伤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推进,社会全体,包括城市首脑和广大市民的民主意识也在不断觉醒和日益强烈,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这一民主形式已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