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导致生态危机的矛盾进行分析:人类物质需求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无序性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有序性之间的矛盾;个人和集团使用自然资源与人类整体利益的矛盾,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各种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建立起全人类能够平等地共享自然的社会制度,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流派,其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这也是其理论中比较有深度的部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出,“控制自然”、统治合法性、经济理性、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深入研究上述思想。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当代生态问题的成因和设法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都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丁·恩普森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要想从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困境中突围出来就必须彻底摒弃这一制度。他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出发,分析了这一制度何以具有极大破坏性的三个因素,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避免的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及其隐忧,强调了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解决生态问题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因而必须要突破资本主义制度禁锢,实现人与自然的解放。深入考察马丁·恩普森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学批判,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逻辑与生态保护的相悖,启发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福斯特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系统地总结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研究了新的条件下生态危机的逐渐深化。他分析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所导致的资本主义对自然财富的破坏和侵占,用"新陈代谢断裂"这一概念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代谢断裂。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商品交换价值的盲目追逐产生了过度包装等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生态殖民形成了生态帝国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于资本主义对利润的无止境追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过去理解资本主义制度演变时简单地采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这给我们带来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即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决定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其实,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包含着一个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深入解释: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要通过生产方式这样一个中介,一方面体现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孕育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在资本主义制度演进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与资本主义制度演进的三个时期正相对应.这不仅表明用生产方式的演进可以解释资本主义制度变迁,而且也表明马克思经济学中包含着具有现实解释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资本家一切生产活动的目的就是无限获取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资本家疯狂追逐资本的逻辑在推动资本主义社会无限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与自然的矛盾在这无限膨胀的运动中不断被激化。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审视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问题产生的实质,认为资本主义无限扩张的生产方式,不断加深的异化劳动,盲目崇拜的消费主义是引起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生态马克思理论家认为只有将资本主义制度之下人对自然的统治变为人对自然的人道占有,使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符合自然的规律方是解决生态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7.
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性批判过于绝对,其实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其主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即资本逻辑统治的初期、一定的产业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一定的生产技术和消费观念即落后的技术与异化的消费观、一定的制度即对生态价值转为经济价值和生态成本内部化制度的欠缺有关.解决生态危机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彻底消灭资本逻辑,而应该利用资本逻辑本身去超越其反生态性,具体的方法是加强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和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理论探讨和制度建设、加强生态消费观的培养以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当代资本主义不同于以往的资本主义,它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新变化。其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这是在特定的国内外经济和政治条件的作用下实现的。这意味着它仍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生命力。同时还要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特点和新变化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其本质及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没有也不可能改变。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是20世纪在西方出现的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学、生态哲学意涵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探讨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强调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制度,指认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共存的新态势,并阐明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可以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动态,明晰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其研究对促进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思想史角度看,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构成了西方财产权思想的来源及哲学基础。近代欧洲社会确立私人财产权利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一进程体现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但是,私人财产权不是永恒的而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和生产关系分析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私人财产权制度的进步意义与内在矛盾。用马克思的财产权思想和方法剖析当代资本主义财产权结构和财富差距时我们看到,资本主义财产权的核心实质是资本强权,分配的不公源于财产权占有的不平等。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评和对未来社会公有制的构想中,包含了他深刻的财产权思想:一是财产权的正义公平,二是财产权与人的发展,三是社会和谐与利益均衡。这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产权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应对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变化的自我调整,具有历史必然性,也具有自身局限性:形式上的“国家回归”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社会普遍高福利的实现(部分)依赖于凭借显著竞争优势在世界市场上获取的超额利润,福利模式具有排他性和剥削性,不能为落后国家所复制,也不能成为世界福利模式。因而,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特权,且当经济危机爆发或出现经济滞胀时,其会采取削减甚至拆除社会福利的措施以追求资本和财富的积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资本积累与社会福利的矛盾日益凸显,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模式面临实践上的可持续性和价值上的普适性双重挑战。借鉴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经验教训,后发国家应努力提升“结构的或根本性的竞争力”,寻求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发展;中国还应充分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积极建设国家主导、福利要素多元、福利机制灵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相似文献   

12.
生态危机表征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从本质上探究,生态危机导源于人性中欲望的复归和释放,是"欲望支配世界"的现代性后果。因此,透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要将"欲望"纳入历史的通道,作为考量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依据。近代主体性哲学构建了一个由"征服自然的欲望"、"追求财富的欲望"和"过度消费的欲望"内在勾连的逻辑框架,并构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三个向度。因而,消费只是生态危机的表象,并不是其根源。消解由欲望高度张扬所导致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需要建立伦理规制,从思想意识上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这些因素的综合,有力地促进了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趋势,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全球性扩张,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一、科学技术进步与价格体系运动的重要地位商品价格的变动受到内在价值制约.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的条件下,价格随价值的升降而同步升降,这是价格变动的根谭。所以,价值运动对价格避动起着决定的作用.价值规律的本性是商品价值由其内含的社会必要的劳动量决定,并通过等价交换的客观来实现其价值必然性。价格规律的本性则由内在价值决定和外界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客观必然性。我们可以从揭示的价值运动内在新律性中,看到价格运动的基本规律性.由此再加上外界因素影响,就可以揭示价格运动的具体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劳动异化、虚假的社会价值与经济危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和暴露,根源于由于劳动异化所造成的资本主义制度。虚假的社会价值是这一制度下所有商品所具有的特征(而不仅仅限于农产品)。同时,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是这一制度下劳动异化的两个方面,这本身是对价值规律所要求的按比例生产与分配的一种背离,诱发了经济危机。实体经济中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促使资本家在虚拟经济中开足马力。金融组织和工具的不断创新将资本家竞争和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导致了大量虚假的社会价值,引发了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背后仍然是经济危机,这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革命的理论,是批判的理论。一方面是彻底批判庸俗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是批判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的理论,另一方面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需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发展哲学认为发展是人的本质,人类的历史就是这一本质逐步展开的过程,总体上划分为三个历史时代:生存时代、发展时代、自由时代。历史时代划分的标准和基础是人的内在价值扩充体现的能力、水平和效果。这种划分更具有历史根据、逻辑力度和现实诉求,体现了人的内在本性及其矛盾进化与历史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价值是人们相互交换商品的一种规范,当商品交换规则发生变化时.商品价值内涵随之改变.这种交换规则将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劳动价值论是以劳动作为确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惟一标准,这种交换规则只存在于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代商品交换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价值的来源也就不同于从前,此时价值就由生产要素的标准耗费来决定.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们之阃的内在契机可以从两方面来观照,一方面是用什么东西生产;另一方面是怎样生产。前者构成生产方式的硬件系统,而后者凝聚成生产方式的软件系统,既包括对生产力各要素(人、财、物)的管理;也包括通过管理剖新、制度剖新调动主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以及如何把科学技术纳人到生产过程中去,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质换。本文主要探讨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范导着生产方式运行的另一向度,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主体价值之维向。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使人们对于“资本主义”产生了模糊认识。重申“资本主义”的基本含义,本质特征及其历史性质,是我们“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逻辑起点,也是分析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