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纪平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9,19(5):F0003-F0003
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在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影响下不断恶化,已成为全世界所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文传浩教授的著作《流域环境变迁与生态安全预警理论与实践——以珠江上游流域为例》采用生态预警分析框架,在理论创新基础上实证分析了珠江上游流域的生态环境变迁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途径,是环境科学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总体来看,该著作在选题、分析方法和结论三方面有着不同以往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云南地处长江、澜沧江、怒江和珠江等国内重要江河的上游,也处于东南亚几条重要河流的上游,生态安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文章重点就云南的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形成机理、云南生态环境与资源补偿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难点、云南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构建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其中,针对云南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既反映了生态补偿的某些共性问题,又突出了云南的地域特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脆弱农村区域如珠江上游流域生态持续恶化,出现了明显的生态赤字,亟需建立一个可度量生态安全的指标体系,选取与农业区域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综合指标体系,测量、搜集相应的数据,进而计算区域生态状况和动态变化趋势,揭示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为政府部门相关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从而引导政府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督促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弱化了对全国环境的生态屏障作用,应通过完善政策性金融对西部生态重建的支持作用,建立相关的政策性金融法规,对局部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业务进行重组,强化政策性金融对西部生态重建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跨区域河流污染造成损失的补偿办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补偿亦无明确规定。根据流域人均用水量指标和实际用水量指标差距,计算珠江流域下游地区超平均值用水应给予上游地区未达到平均值用水的生态补偿,在思路上符合“公正、公平”原则。并且,由于按照平均用水量指标测算,上下游之间的用水效率也考虑在内,因此测算也满足效率原则。下一步,应当通过加强流域生态保护立法,建立新型行政考核标准和流域协商仲裁制度,完善流域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举措,推进珠江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对金融支持果洛地区生态移民转变生活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果洛州是黄河的发源地,是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地区之一,也是国家实施生态移民的重点地区.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使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本文通过对果洛地区生态移民现状的调查,揭示出果洛州生态移民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并提出金融支持生态移民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采煤对矿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形成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采煤塌陷区的生态重建模式,旨在寻找科学高效的塌陷区治理途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塌陷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塌陷区治理活动的盲目性和风险。通过比较塌陷区生态重建、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的不同,界定了塌陷区生态重建的内涵;在对当前国内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模式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态产业引导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的模式,然后根据生态产业的本质特征,探讨生态产业发展对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的重要意义;最后以淮北煤矿区为例,深入剖析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旅游在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生态荒漠化、资源短缺和工农业污染严重,使西部地区面临着加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重建的双重任务,在这些双重任务面前必须要选择互动开发模式.这一模式的内容包括:人与自然的互动、区域内部的互动、产业互动.依据互动模式的基本内容及其设想,要多种手段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互动;建立区域内部的协调机制,实现西部区域内部的互动发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环保产业,实现产业互动.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PVAR、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探究新型城镇化、环境规制与生态承载力的发展情况及相互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良好,呈现稳步提升态势;环境规制与生态承载力发展水平较低,呈现波动变化趋势;长江上游地区环境规制总体变动幅度较下游地区相对平缓,生态承载力水平相对于中下游地区较高,中下游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于上游地区较高;新型城镇化、环境规制与生态承载力之间具有紧密的交互影响关系,但尚未形成成熟的长效互促机制。  相似文献   

10.
岷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在经历了"5·12"大地震后,岷江流域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受了更严重的破坏.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原本具备一定旅游业基础的岷江流域,如何更好的进行恢复重建工作,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针对该区域的灾后重建状况,通过探讨旅游资源的高度整合,综合考虑了未来交通改善给该区域的整体开发带来的良好机遇,指出岷江流域的旅游业恢复重建,应该在流域整体开发的指导思想下,形成比较优势和品牌效应,走出一条高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主题公园发展回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主题公园是我国90年代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北京地区是我国主题公园最集中的三个地区。重点对珠江三角洲的主题公园发展作一回顾分析,内容包括主题公园的发展历程、现状特征、市场特征、存在问题和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可能影响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京津大都市经济区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共同构成了我国三大经济热点地区。但是,三大经济热点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京津地区明显落后,且有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进一步拉大差距的趋势。为此,对京津地区的概念定位、区域规模定位,应该明确,应该做出调整;京津大都市区应该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吸取有益的经验;京津大都市经济区应该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同盟机构和合作同盟机制;京津大都市区域内行政区划、城市功能定位,都应做出战略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的金融业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与其相适应的法律和机制。具体来说,应当将该纲要上升到立法层面,加快区域发展立法建设;建立试错纠错和究错机制,如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配套立法;促进珠三角金融法制的一体化;推进区域金融中心的法制建设;健全粤港澳金融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加快,城市发展模式和道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特定国情,城市发展的动力模式也呈现出与之相适应的态势。因此,研究经济转型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动力模型对于当前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了系统论和结构耗散论,构建了经济转型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动力模型,该模型由四个系统组成:市场化为基础的源动力系统;政府推动的外生动力系统;资源要素的能量系统;城市内空间外区位系统。进而运用该模型对珠三角、长三角城市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珠三角9城市2000年~201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生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发展生产服务业对珠三角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与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均具有正相关关系。因而这些城市应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服务业。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中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制度性政策方面发挥了制度体系的新优势;在工具性政策方面提高了政府对区域经济的引导调控作用;在目标性政策方面解决了区域发展中的部分难点问题。这些成效为珠三角规划纲要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集中体现与必然结果。文章首先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组织的理论入手,然后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阐述了的制度变迁过程,同时针对珠三角区域发展困境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①第三产业发展特征与外资及城市化在珠三角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9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第三产业发展对城市化的依赖特征逐渐增强。今后努力协调珠三角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重点引导地级市的乡镇企业和农村人口集中,促进珠三角形成合理规模结构的大城市群,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9.
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节约交易成本,缓解资源限制与需求多样化以及竞争压力与生存发展的矛盾,有必要进行地区间的资源整合。对利润的共同追求使物流联盟的建立成为可能,而信息化建设使物流联盟的建立有了技术支撑。构建珠三角地区的物流联盟应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双龙带动,错位发展”,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而由此引发的产业转移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我国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产业升级转移给其周边区域经济产生辐射与带动效应。作为接近泛珠三角核心的湘南地区,应尽快依据自身基础与条件,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