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区生产通过中间品进口(前向关联)融入全球价值链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可以促进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进而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而地区生产通过中间品出口(后向关联)融入全球价值链通常会促使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集聚,进而产生经济极化效应并扩大地区差距;中间品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对地区差距的反向作用受到地区经济贸易水平和结构以及制度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在经济实践中表现出地区、贸易伙伴、制度环境等多方面的异质性。以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为研究样本,采用各地区地级市夜间灯光亮度的基尼系数衡量地区差距,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度中间品前向和后向关联指数,分析表明:整体上看,中间品前向关联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而中间品后向关联促使地区差距扩大;前向关联的经济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东部省份,且得益于从OECD国家进口中间品;后向关联的经济极化效应则只在中部省份显著存在,且主要源自对非OECD国家出口中间品;产品和要素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中间品前向关联缩小地区差距的效应越明显。因此,应优化中间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适当增加从发达国家的高质量中间品进口,推动中间品出口扩张从“集约边际”向“广延边际”转变,加快产品和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以形成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联动机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在要素区际流动性不断增强背景下,自然要素禀赋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趋于减弱,规模效应和创新外部性日益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区间增长传递的重要因素。将规模效应和创新外部性纳入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区域市场规模和创新外部性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应建立和完善城市群主导的空间治理体系,强化区际创新溢出效应,提高区域空间关联网络化程度,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中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了拓展,纳入了能源消耗的分析框架,将地区生产率的变动分解为"增长效应"和"追赶效应"两种机制,并结合1980~2008年中国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地区的增长质量和增长规模进行了核算。结果显示,"增长效应"是东部地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追赶效应",但90年代以后技术进步与综合效率比值的双向衰退导致东部"增长极"与中西部"塌陷区"的形成并加剧了分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要素投入在中西部"塌陷区"存在相当程度的冗余,造成了动态无效。新世纪以来能源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下降,说明资源约束下东部地区率先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的趋势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环渤海地区的区内乘数效应及其与国内各区域相互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内部各省之间产业关联度较高,区内乘数效应大;同时,环渤海地区是在国内各区域区际经济联系中获得溢出效应最大的区域,它从国内其他区域获得的溢出效应要显著地高于本区域对其它区域的溢出效应。环渤海地区应进一步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的经济联系,以获得更大溢出效应;同时也要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并注重提高对中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更好地发挥自身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上世纪末我国开始实施系列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但目前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仍然较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条件趋同”假说前提下,借鉴Solow-Swan经济增长模型和WRM经济趋同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经济增长p趋同模型.分析发现2000-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趋同,物质资本储蓄率、人力资本储蓄率和R&D资本储蓄率的提升对我国经济增长条件β趋同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加大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入能有效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贸易开放度对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增长理论角度入手,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发现以贸易依存度度量的地区对外贸易开放程度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形式显著的促进了全国经济增长,但在地区之间有差异,东部地区较高的对外贸易开放度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按地理位置划分为四个经济区域,研究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及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产生滞后效应,环境规制滞后一期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环境滞后一期对其区域经济发展均产生抑制作用;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地区呈现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地区呈现U型关系;从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区域异质性,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也表现出异质性,在东北地区及东部地区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升抑制区域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相反。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6—2015年我国省级区域创新指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和QAP回归分析,考察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各区域创新均不断加强,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各区域趋向平等化发展,区域创新的空间联系更加紧密,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创新中心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吸引其他地区的创新资源流入,并对其他地区的创新活动有较大影响,其区域创新联动也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区域差异均显著影响区域创新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应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创新政策,充分发挥各区域在整体创新网络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创新环境和创新活动的区域差距,促进整体区域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量FDI主要流入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经济增长作用较为明显,而对广大西部地区作用较小。基于1999—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分布不平衡的FDI也加剧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失衡。我国应继续大力吸引FDI以加快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把部分FDI引向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应采取措施积极引进FDI以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0.
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包含电子商务技术的经济结构变革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发展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机制、宗族社会网络调节机制显著促进农村地区非农就业增长,而随着村庄到中心城镇距离的增加,非农就业增长效应下降。此外,电子商务发展对促进中西部农村地区创业、东部农村地区受雇用就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3—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东中西地区间金融体系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运用多变量 VAR 系统的研究表明:金融体系的银行发展指标和股票市场发展指标与经济增长在各地区间的因果关系不一致,这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直接关系.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体系机构应在发展好银行体系的同时更好地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以此来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FDI主要通过资本积累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实现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但这些作用的发挥受到东道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制约。FDI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其借助与金融市场的相互作用可以对经济增长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特别地,针对效率不同的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FDI通过效率更高的信贷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不仅需要注重“量”的增长,更要注重经济发展“质”的提高。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华东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实现程度。研究发现,华东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趋于优化,但各省市阵营之间的差距始终存在,进而通过横向比较,分析了华东地区各省市在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社会总需求、经济结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进一步的收敛性检验发现,华东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差距在逐渐缩小,尽管收敛趋势并不十分明显;华东地区东部沿海省市与华东地区中部省份区内经济发展质量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以湖南省文化产业为例,从实证角度具体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并对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提出了较有利的解决措施,使其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与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韩自由贸易区作为推动中日韩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它的建立十分重要.在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是必要的这一前提下,从中韩政界和企业界的态度、经贸文化交流、经济互补性和建立后的贸易效应四方面论证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是可行的;同时,指出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地区间竞争外商直接投资的福利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放松Barros和Cabral的假定,在跨国公司的决策集为{对外直接投资,出口}的情况下,建立动态的博弈模型对较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通过优惠政策竞争FDI的福利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就一国整体福利而言,地区间吸引FDI的恶性竞争使引进FDI的成本过大,将导致福利损失。针对我国FDI的流向、中西部和东部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提出逐步取消东部地区外资的优惠政策,给予中西部地区适当的外资优惠政策将是我国整体福利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我国31个省份1997年~2009年的人口总抚养负担系数、从业人员比重以度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构建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总人口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对经济的影响.鉴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状,分别对东部12省、中部9省以及西部10省的人口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人口弹性明显不同.未来一段时期,如何更好地引导劳动力流向中西部区域,是促使经济均衡增长、产业顺利转移、解决结构性失业等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投资和税收及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认为减税刺激投资快速增长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且我国已经具有减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视角下河南省承接外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处于产业高梯度的中国东部地区向产业低梯度的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河南省作为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口大省,正面临着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文章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河南省工业产业的集聚趋势和发展态势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结合目前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河南省有效承接外来产业转移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